-
公开(公告)号:CN114659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31054.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航空发动机旋转结构件的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拉伸装置,属于结构强度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检测旋转异形结构件的强度存在的问题,方法包含对待检构件由小到大施加拉力,同时监测并记录其表面变化,直至该构件失效,所述施加拉力的作用点为两个,将待检构件按其受到的离心载荷等分为两部分,两个施加拉力的作用点分别作用于其中一个部分的质心上;所述施加拉力的方向为待检构件在工作状态时旋转轴的垂线方向;装置包含水平横梁、拉杆、拉力传感器、万向连接器和随形夹具,在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拉杆、拉力传感器、万向连接器和随形夹具;本发明用于检测旋转异形结构件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52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386700.9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桁架结构变角度偏心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角度板、加力装置、转接部、压力测量部、转接板和角度调整支座,角度板具有倾斜安装面,且角度板能够沿倾斜安装面的倾斜方向相对反力架移动,加力装置固定在倾斜安装面上,其施力端与转接部铰接,使转接部能够相对加装置在倾斜安装面的倾斜方向上转动,压力测量部安装在转接板的中心,转接部的转接柱与压力测量部连接,角度调整支座包括固定座和能够相对固定座转动的支撑座,待测桁架结构固定在支撑座上,在试验时,通过不同角度的角度板调整加力装置的角度,通过角度调整支座调整待测桁架结构的水平角度,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桁架结构变角度偏心加载试验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53717.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由非线性变形导致局部应力比变化的疲劳仿真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技术领域。方法如下:确定疲劳载荷峰谷值并计算疲劳应力比;将疲劳加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计算当前疲劳循环加载下的等效疲劳寿命;计算当前疲劳循环加载下的应力比;计算当前单元的等效疲劳寿命;建立复合材料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和单轴疲劳强度退化模型,计算模型整体的疲劳寿命。本发明通过考虑疲劳过程中局部应力比变化对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基于等寿命模型、刚度退化模型、强度退化模型及疲劳失效准则,建立了一种更为精确的复合材料疲劳仿真分析方法,优化了传统模型的预测精度,填补了复合材料疲劳仿真计算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41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0986547.8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模态测试研究超低周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属于加载试验设备及方法技术领域。两个靶板夹具底座固定在立式摆锤冲击架的平台上,每个靶板支架下端与靶板夹具底座可拆卸固接,每个靶板支架上可拆卸固定有两个靶板卡扣,四个靶板卡扣呈矩阵形式设置,每个夹具接头一端可拆卸固定插入对应的靶板卡扣内;每个夹具后盖两端与对应的夹具接头另一端可拆卸固接;试验时,将板条状试验件两端至于两个夹具后盖定位凹槽内,夹具后盖与夹具前盖可拆卸固接用于固定板条状试验件;冲击臂一端的圆环转动套装在立式摆锤冲击架的水平轴上,另一端与冲击头可拆卸固接;刻度盘固定安装于立式摆锤冲击架的水平轴一端。本发明用于板条状试验件冲击疲劳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012880.8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细观尺度寿命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技术领域。S2.根据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特征,建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并输入计算需要的纤维和基体材料参数;S3.计算纤维横向、纤维纵向和基体的单一方向的等效应力;S4.计算当前应力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和高周疲劳寿命;S5.依据Miner线性损伤累计理论计算高低周复合疲劳的累计损伤;S6.计算得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整体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了细观尺度的方法,可同时适用于机织、编织复合材料的多种单胞结构。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较,结果更贴近于真实试验结果,明显降低了相关的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92173.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一种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的复合材料刚度退化建模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技术领域。根据载荷谱确定高、低周疲劳载荷及频率比;基于纯低周或纯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建立单轴疲劳等寿命模型;得到相关高、低周疲劳寿命的表达式;针对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工况,建立考虑高、低周以及耦合疲劳损伤的高低周复合疲劳损伤模型;基于多次疲劳循环加载,计算材料的累计损伤情况;建立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结合累计损伤表达式以及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得到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下的刚度退化模型。解决目前缺乏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刚度退化模型预测问题,为复合材料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数值仿真工作提供重要的模型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988696.8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基于多轴疲劳试验机的棒状试件湿热‑剪扭耦合试验装置,属于剪扭耦合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剪扭耦合试验装置总装装在湿热箱内,剪扭耦合试验装置总装的两个管型剪力叉的管腔内均夹紧固定有承力轴承,两个承力轴承上下同轴设置,位于上方的管型剪力叉与H型转接头可拆卸固接,H型转接头与转力轴架可拆卸固接,位于下方的管型剪力叉与L型夹头可拆卸固接,L型夹头上固定穿有转力轴一,转力轴架上固定穿有转力轴三,H型转接头上固定穿有转力轴二,传力履带一端套装在转力轴一上,另一端绕过转力轴三后套装在转力轴二上;湿热箱上开有橡胶安装孔;试验时,将棒状试验件紧密穿过两个承力轴承。本发明用于棒状试验件湿热环境剪扭耦合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76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818883.7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轻气炮的冲击力测量实验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入射板和三个防护板固定在靶舱承力架的四侧,滑槽底板与靶舱承力架的底部固接,分离法兰固定在入射板的中心圆孔处,分离法兰中部设有入射孔;滑槽顶板固定在靶舱承力架的上端;带槽滑杆下端穿过滑槽顶板设置在靶仓内,带槽滑杆的下端的下连接滑块设置在滑槽底板的滑槽二内;上连接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顶板内,上连接滑块穿入带槽滑杆内,带槽滑杆与上连接滑块连接;滑槽顶板内固定有传感器顶块,传感器顶块内设置有冲击力传感器;滑槽底板的滑槽二与下连接滑块之间安放冲击力传感器;靶板夹具一与带槽滑杆连接,靶板夹具一、二之间固定有靶板。本发明用于冲击力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7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3718.2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考虑应力耦合效应的复合材料疲劳退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研究技术领域。方法如下:计算受力单元在各个方向的应力大小;计算受力单元在1、2、3方向上的等效强度;计算受力单元在各个应力方向的等效疲劳寿命;计算1、2、3应力方向的等效疲劳应力值,并据此对退化模型中的疲劳峰值载荷进行修正;建立复合材料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和单轴疲劳强度退化模型,确定模型中相关参数;得到考虑应力耦合效应的疲劳刚度模型和疲劳强度退化模型。本发明优化了传统退化模型只考虑单一应力而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为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有力参考,提升了疲劳过程中剩余刚度和剩余强度的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25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492173.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一种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的复合材料刚度退化建模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技术领域。根据载荷谱确定高、低周疲劳载荷及频率比;基于纯低周或纯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建立单轴疲劳等寿命模型;得到相关高、低周疲劳寿命的表达式;针对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工况,建立考虑高、低周以及耦合疲劳损伤的高低周复合疲劳损伤模型;基于多次疲劳循环加载,计算材料的累计损伤情况;建立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结合累计损伤表达式以及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得到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下的刚度退化模型。解决目前缺乏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刚度退化模型预测问题,为复合材料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数值仿真工作提供重要的模型输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