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9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76144.2
申请日:2021-02-06
Applicant: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涂层影响的点接变形与力载关系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半解析法或者有限元法计算获得固体润滑摩擦副在相应接触载荷下的接触变形;(2)应用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考虑固体润滑涂层影响接触副的接触载荷与接触变形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现有基于Hertz接触理论无法考虑固体润滑涂层影响的局限性,使固体润滑点接触摩擦副接触变形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保证了接触变形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有固体润滑涂层的滚动轴承和齿轮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求解方法,使滚动轴承和齿轮等涉及涂层接触问题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其计算结果更可靠可信。
-
公开(公告)号:CN1065037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57730.X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K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29 , G06K9/6269
Abstract: 一种基于性能偏移量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性能偏移量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忽略航空发动机个体之间的差异、航空发动机故障样本数据量较少以及现有方法大多采用仿真数据导致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为:步骤一:进行航空发动机气路性能数据获取及分组;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分组结果,进行航空发动机性能偏移量模型建立及性能偏移量求解;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性能偏移量求解结果,进行支持向量机多核函数的确定及故障分类。本发明方法在故障分类准确率和泛化性上均好于传统的基于时间序列拟合的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维修优化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8234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6648.0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维修方案,具体地说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复杂装备部件维修级别优化的复杂装备部件维修级别优化系统及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维修级别知识库,获得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部件维修级别与整机性能贡献的挖掘模型,确定部件送修目标;获得部件最低维修级别;优化各部件维修级别,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复杂装备部件维修效率,具有准确、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79809.6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球轴承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演化耦合分析方法,属于套圈表面形貌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形貌变化状态的问题。包括:给定初始压力矩阵和求解精度;计算由所有球对套圈主承载面节点产生的法向变形,并获得球与套圈主承载表面节点的间距,更新得到修正后压力矩阵;由修正后压力矩阵计算节点的磨损高度,再对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初始形貌进行更新,得到当前计算周期的更新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根据球的当前位置预测得到下一计算周期球的位置将更新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作为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初始形貌,将修正后压力矩阵作为初始压力矩阵返回进行下一计算周期的计算。本发明用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演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6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88041.X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可变倾角循环加载测试系统、接触疲劳及临界载荷试验方法,它涉及接触式疲劳试验机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固体薄膜性能测试方法存在仅可以对临界载荷等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判定膜基系统结合性能的优劣,而无法实现对轴承钢表面的硬质固体薄膜的疲劳承载性能的综合定量表征分析的问题。本发明的伺服电机安装在竖直滑台顶部,电磁激振器与竖直滑台滑轨滑动连接,加载头安装在电磁激振器主轴上,竖直滑台安装在光学平台上,三维力传感器、x轴角位移台、y轴角位移台和平面滑台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平面滑台安装在光学平台上,试样安装在三维力传感器上。本发明针对固体薄膜疲劳承载行为分析进行接触疲劳寿命试验和临界载荷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793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7496.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承钢表面硬质固体薄膜结合性能的分析方法,它属于固体薄膜的损伤失效行为分析、性能测量表征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分析方法不能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进行单独表征,且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表征的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为:采用有限元、扩展有限元对压痕、划痕过程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获取了薄膜断裂参数和界面结合强度参数,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硬质固体薄膜的分层剥落损伤中的薄膜断裂面积和界面分层面积分别进行了辨识,剥离了薄膜断裂的影响,更加精确地获取了界面分层面积,可以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进行单独表征,并提高了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表征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固体薄膜结合性能测量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58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986354.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承滚道界面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针对现有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方法无法实现两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问题提出本发明。包括:使超声波经钢介质层入射到油膜吸附层;分别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位移场,并求导获得应力场;再根据超声传播在界面处的位移与应力连续性理论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叠加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自由界面理论得到油膜吸附层应力场针对油膜吸附层厚度的表达式;由以上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包含吸附油膜层厚度信息的钢介质层反射系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得到油膜吸附层厚度。本发明用于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5585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86344.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声反射的油膜层厚度频域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飞行时间法测量油膜层厚度存在精度低,对膜厚微小变化不敏感的问题。包括:使超声波作用于油膜层,获得油膜层第一界面反射波和两界面反射波时域信号;并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傅里叶变换后反射波频域信号;将两界面反射波频域信号与第一界面频域信号作比值,再进一步得到滞后相位与油膜层厚度的关系;之后进一步转换得到油膜层厚度与相邻幅值极小值对应频率的关系;最后,采用有效带宽内幅值的所有极小值对应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油膜层厚度,得到最终油膜层厚度计算公式。本发明用于厚油膜层厚度以及其微小变动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12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176144.2
申请日:2021-02-06
Applicant: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涂层影响的点接变形与力载关系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半解析法或者有限元法计算获得固体润滑摩擦副在相应接触载荷下的接触变形;(2)应用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考虑固体润滑涂层影响接触副的接触载荷与接触变形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现有基于Hertz接触理论无法考虑固体润滑涂层影响的局限性,使固体润滑点接触摩擦副接触变形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保证了接触变形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有固体润滑涂层的滚动轴承和齿轮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求解方法,使滚动轴承和齿轮等涉及涂层接触问题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其计算结果更可靠可信。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58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86354.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承滚道界面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针对现有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方法无法实现两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问题提出本发明。包括:使超声波经钢介质层入射到油膜吸附层;分别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位移场,并求导获得应力场;再根据超声传播在界面处的位移与应力连续性理论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叠加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自由界面理论得到油膜吸附层应力场针对油膜吸附层厚度的表达式;由以上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包含吸附油膜层厚度信息的钢介质层反射系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得到油膜吸附层厚度。本发明用于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