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并联型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6804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78989.7

    申请日:2010-0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并联型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并联变流器在解决环流问题时造成的系统体积增大及控制方法复杂的问题。它的并联型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由两套背靠背PWM变流器模块、两个输入侧三相电抗器和两个输出侧三相电抗器组成;每套背靠背PWM变流器模块由整流器、逆变器和电容器组成;它的控制方法为在机侧采用机侧环流控制器,将其输出补偿到第一机侧整流器的初始三相占空比上;在网侧采用网侧环流控制器,将其输出补偿到第一网侧逆变器的初始三相占空比上,从而分别调整背靠背PWM变流器模块的三相占空比信号,达到抑制环流的目的。本发明用于将更大功率发电机的能量输送到电网。

    宽负载特性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88126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72365.4

    申请日:2009-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91

    Abstract: 宽负载特性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它涉及三电平变换器。它为解决现有三电平变换器存在的开关损耗大,产生大的电压尖峰,易造成开关管的损坏,同时电磁干扰问题严重而提出。电压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五电容的一端、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端、第一、五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电压源的负极同时与第四、六电容的一端、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端、第四、六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三极管(S6)的发射极端相连;它还增加了辅助整流电路和有源钳位电路。它在具有原边电流回零速度快、副边不存在电压过冲等优点的同时解决了占空比丢失、原边环流、寄生震荡等问题,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降低了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

    一种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5900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205390.1

    申请日:2016-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93

    Abstract: 一种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涉及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为基于理想化条件导致的实用性较低的缺点问题。本发明步骤为:步骤一:根据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特性,得到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对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影响,即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与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成正比;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对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影响,确定两种调节载波相位差抑制环流的方法,即开环扫描方法和闭环调节方法。本发明用于电力技术领域。

    采用耦合电抗器的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4567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033859.3

    申请日:2012-02-15

    Inventor: 李瑞 徐殿国 朱辉

    Abstract: 采用耦合电抗器的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属于电网逆变技术领域。它克服了传统并联型并网逆变器体积重量大、成本高、效率低、应用范围窄、控制复杂、可靠性差等不足的稳妥。本发明的逆变器中的两套三相并网逆变器并联连接,其共用的直流母线上并接电容器,两套三相并网逆变器中属于同一相的两个交流信号输出端分别经一套耦合电抗器后连接到一起,并接入电网。本发明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由于耦合电抗器的使用,使得两套结构相同的三相并网逆变器之间互相耦合,且对每三相并网逆变器来说,d轴、q轴分量之间也存在相互耦合,为消除这些影响,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采用电流环的同时采用了前馈解耦控制策略。

    远海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频率主动支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23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9566.7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远海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频率主动支撑控制方法,涉及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远海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对岸上电网进行主动支撑能力弱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岸上换流站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所述海上风电机组通过海上换流站经柔性直流输电至岸上换流站为岸上电网供电;海上换流站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控制直流电压保持在额定值;虚拟同步机控制采用模拟同步机转子运动方程、励磁方程的方式并结合调频对海上换流器进行控制,使海上风电机组增发或减发功率对岸上电网主动支撑。本发明适用于远海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频率主动支撑控制。

    一种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5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1205390.1

    申请日:2016-12-26

    Abstract: 一种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涉及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为基于理想化条件导致的实用性较低的缺点问题。本发明步骤为:步骤一:根据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特性,得到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对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影响,即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与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成正比;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并联模块间的载波相位差对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的影响,确定两种调节载波相位差抑制环流的方法,即开环扫描方法和闭环调节方法。本发明用于电力技术领域。

    利用一种去膜辅助装置进行扩散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31526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83014.4

    申请日:2014-03-07

    Abstract: 利用一种去膜辅助装置进行扩散连接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扩散连接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扩散连接时,材料表面的钝化膜降低扩散连接强度,而提高扩散连接的温度或延长连接时间,导致母材晶粒粗大、强度降低以及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的问题。装置包括夹紧环、纵向齿条、上齿轮、斜向齿条、下齿轮、横向齿条、刀具、刀具齿轮和刀具齿条;方法:一、装夹待连接材料;二、抽真空;三、去膜;四、扩散连接。本发明方法降低了对连接面的要求,并明显降低扩散连接所需要的温度,缩短连接时间,提高扩散连接效率。本发明方法会降低焊接过程中对母材的影响,有效提高焊缝强度。本发明用于扩散连接。

    一种去膜辅助装置及利用该去膜辅助装置进行扩散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31526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83014.4

    申请日:2014-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D79/00 B23K20/14 B23K20/26 B23Q5/04

    Abstract: 一种去膜辅助装置及利用该去膜辅助装置进行扩散连接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扩散连接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扩散连接时,材料表面的钝化膜降低扩散连接强度,而提高扩散连接的温度或延长连接时间,导致母材晶粒粗大、强度降低以及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的问题。装置包括夹紧环、纵向齿条、上齿轮、斜向齿条、下齿轮、横向齿条、刀具、刀具齿轮和刀具齿条;方法:一、装夹待连接材料;二、抽真空;三、去膜;四、扩散连接。本发明方法降低了对连接面的要求,并明显降低扩散连接所需要的温度,缩短连接时间,提高扩散连接效率。本发明方法会降低焊接过程中对母材的影响,有效提高焊缝强度。本发明用于扩散连接。

    宽负载特性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88126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072365.4

    申请日:2009-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91

    Abstract: 宽负载特性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它涉及三电平变换器。它为解决现有三电平变换器存在的开关损耗大,产生大的电压尖峰,易造成开关管的损坏,同时电磁干扰问题严重而提出。电压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五电容的一端、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端、第一、五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电压源的负极同时与第四、六电容的一端、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端、第四、六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三极管(S6)的发射极端相连;它还增加了辅助整流电路和有源钳位电路。它在具有原边电流回零速度快、副边不存在电压过冲等优点的同时解决了占空比丢失、原边环流、寄生震荡等问题,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降低了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

    一种基于选择性模式调控的双模干涉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217716442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027385.0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选择性模式调控的双模干涉传感器,包括双模波导(2),所述双模波导(2)上表面中间位置或上表面两侧位置设置有覆盖层(3),通过改变所述覆盖层(3)的宽度,能提高双模波导检测的灵敏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模干涉传感器保留了双模波导传感器单通道的简单结构、紧凑易于集成、适用于多路复用等优点,同时增大双模波导中两种模式的光程差变化实现灵敏度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