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钢筋骨架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831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10566443.9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内含钢筋骨架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存在承载力较低、具有一定的脆性,以及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施工方法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造价偏高的问题。两个斜向钢筋骨架交叉贯入设置在长方体框架的上端,两个斜向钢筋骨架交叉的斜度与钢板模上的两个槽型斜模片的斜度一致,水平钢筋架水平贯穿多根附加竖筋的上部;施工方法为绑扎成型钢筋骨架,将两个槽型钢板的四个螺栓耳板通过螺栓固定,沿两个槽型钢板的接缝处对缝满焊使两个槽型钢板形成为一体。本发明用于上部两斜柱与下部一立柱汇交形成的钢筋混凝土转换节点。

    一种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88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50113.8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基于过程清单分析方法,在能源背景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功能单位下沥青路面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消耗排放清单;确定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类型,通过特征化因子将消耗排放清单数据定量描述为相应的环境影响潜值;采用2018年我国当量GDP环境影响潜值为标准化基准值,对环境影响潜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政策目标距离法,确定沥青路面生命周期内各环境影响类型的权重因子值,最后加权求和得出沥青路面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综合值。本发明基于目标距离法确定环境影响类型权重因子,加强权重因子与政策的结合,增强了评价体系的主观性,有助于方案的评估决策。

    内含钢筋骨架钢模约束高强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206174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66428.4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内含钢筋骨架钢模约束高强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以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承载力不高、不易满足强节点要求,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造价偏高的问题。将水平钢筋架和两个斜钢筋架分别绑扎成型,利用四根竖筋和数个箍筋将水平钢筋架和两个斜钢筋架绑扎成钢筋骨架;将钢筋骨架设置在钢板模的内空腔中,沿两个单片的钢板模对接缝处满焊;在钢板模的内空腔中浇筑高强混凝土,养护后,钢板模、钢筋骨架和高强混凝土成为整体,即形成了内含钢筋骨架钢模约束高强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本发明用于钢筋混凝土超高层筒中筒结构的斜柱交叉节点。

    以约束高强混凝土节点连接的斜交网格筒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031829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66434.X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以约束高强混凝土节点连接的斜交网格筒结构,它涉及一种土木工程领域的斜交网格筒结构,为了解决现有的斜交网格筒结构钢筋混凝土节点承载力较低、脆性较大,难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要求等问题。每个钢筋混凝土立柱的上端通过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与两个钢筋混凝土交叉斜柱的下端连接,每两个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之间通过一个配筋混凝土围梁连接,每四个钢筋混凝土交叉斜柱通过一个约束高强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连接,每两个约束高强混凝土立面交叉节点之间通过一个配筋混凝土围梁连接进而构成斜交网格立面;相邻两方向的斜交网格立面通过约束高强混凝土空间汇交节点连接构成所述斜交网格筒结构。本发明用于超高层筒中筒结构的外筒。

    一种模拟融冰雪沥青路面服役状态的小型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995225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320748.9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融冰雪沥青路面服役状态的小型测试装置。融冰雪沥青路面服役状态下的温度、水和荷载之间的测量过程难以模拟,因密封状态和路面雨水状态难以模拟,导致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差距较大,无法有效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筒竖直设置,密封筒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下扣盖,下扣盖的外壁上一体连接有装载接头,沥青路面试件设置在密封筒内,沥青路面试件外套装有滑套,沥青路面试件通过滑套与密封筒的内壁相接触,密封筒的上端密封连接有上扣盖,活塞体的塞头端设置在密封筒内,塞头端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测试通道,测试通道内设置有配合电导率测试仪探头的密封阻隔体,活塞体的驱动端穿过上扣盖与加载机相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