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1055233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10021439.2

    申请日:2007-04-12

    Inventor: 姚嘉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系统及减振器特性综合试验台。它是由基于一个整体框架的悬架系统试验台及减振器特性试验台两部分组成,各自分别有机械台架部分、电动激振部分及计算机控制部分。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减振器的特性试验、普通被动和半主动四分之一悬架的性能试验,以及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的开发试验。采用框形结构和垂直直线滚珠导轨,整个台架结构简单、稳定,机械摩擦力小;各种悬架参数易于调整,在试验中可直接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中的各种悬架参数,使得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很好地对接,提高了悬架性能试验和半主动悬架控制器开发试验的效果。

    磁流变减振器复合多项式模型及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73011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810155989.8

    申请日:2008-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复合多项式模型及模型建立方法,在多项式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磁流变减振器对于控制电流的饱和特性,拟合多项式系数与电流的关系时,沿电流的增加的方向,划分成未饱和区与饱和区,每个区内多项式系数与电流均为线性关系,分别进行线性拟合。将振幅和频率引入多项式模型,使模型系数与振幅和频率的乘积构成函数关系。本发明模型能准确模拟磁流变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其反模型容易求得,易于实现开环控制,用少量的速度特性试验数据就可辨识模型参数,当频率、振幅或电流发生变化时,模型的参数不用改变而能准确地预测减振器的阻尼力。

    基于振动利用控制车体升降的车高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658231.1

    申请日:2021-06-11

    Inventor: 蔡琛 姚嘉凌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动利用控制车体升降的车高求解方法,属于汽车车高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振动利用控制车体升降的车高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阻尼可调型减振器作为汽车车高控制的作动器,通过对减振器的不对称阻尼控制实现车体升降,将这种分段线性非线性阻尼悬架系统线性化,利用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车体升降高度的求解,并利用这种求解方法确定在不同行驶工况下车体升降高度与不对称阻尼、车速及路面输入的对应关系,得到在不同行驶工况下车体升降高度表达式。本发明专利可以有效求解不对称阻尼控制下的车体升降高度,并能较为快速、精确地确定车体升降高度和不对称阻尼、车速、路面输入的对应关系,便于有效地高度控制。

    车辆防侧翻主动倾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15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133753.5

    申请日:2020-03-02

    Inventor: 姚嘉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侧翻主动倾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建立3自由度的车辆转向‑侧倾动力学模型,建立可以充分表达侧翻瞬态特性的横向载荷转移率表达式,确立主动倾摆控制的期望倾摆角和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器;其给出包含侧倾角加速度的横向载荷转移率表达式,因此可以更精确地评估紧急情况下车辆的瞬态特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建立汽车主动倾摆控制器,主动倾摆MPC控制器使车辆跟踪期望倾摆角,同时跟踪期望横摆角速度和期望质心侧偏角,可以提高车辆的抗侧翻能力,同时保持良好操纵稳定性。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分时四轮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6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20810.4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差动驱动转向及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运行车辆的相轨迹是否超出稳定域的判断,将处于稳定域内的车辆视为线性模型,对其进行线性模型的差动驱动转向控制;将处于稳定域外的车辆,利用产生的直接横摆力矩对车辆转向进行主动干预,使其从不稳定状态回到稳定状态。本发明采用联合控制,使依靠差动驱动转向的非线性车辆在转向轮允许的转角范围内,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都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模型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有效地提高整车的稳定性,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基于大阻尼力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汽车主动倾摆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5165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0427874.9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阻尼力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汽车主动倾摆控制方法,其采用回转式磁流变减振器作为汽车主动倾摆控制的作动器,将汽车悬架的各个减振器更换成所述的磁流变减振器,所述回转式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主动倾摆控制采用的方法是单独控制车辆左右两边的减振器使车体进行升降,从而实现车辆的倾摆控制。本方法将显著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行速度、防止侧翻,同时保持较好的平顺性,不仅可以提高弯道的性能,还可以控制汽车的姿态、减小车轮垂直负荷转移,如果单独倾摆前或后悬架,则还可以改变前后轴的相对垂直负荷转移,从而实施横摆力矩控制。所提出的方案也可用于类似的其他领域。

    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系统及减振器特性综合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1055233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21439.2

    申请日:2007-04-12

    Inventor: 姚嘉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四分之一模拟悬架系统及减振器特性综合试验台。它是由基于一个整体框架的悬架系统试验台及减振器特性试验台两部分组成,各自分别有机械台架部分、电动激振部分及计算机控制部分。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减振器的特性试验、普通被动和半主动四分之一悬架的性能试验,以及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的开发试验。采用框形结构和垂直直线滚珠导轨,整个台架结构简单、稳定,机械摩擦力小;各种悬架参数易于调整,在试验中可直接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中的各种悬架参数,使得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很好地对接,提高了悬架性能试验和半主动悬架控制器开发试验的效果。

    一种直线电机式主动悬架试验台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947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085273.4

    申请日:2024-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式主动悬架试验台,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控制车体高度升降和车辆平顺性控制的悬架试验台架,它是由基于机械台架部分、电动激振部分组成。机械台架采用支撑型结构和上下支座固定导向杆,沿导向杆垂直布置上、下配重块等零部件,电动激振采用电动式振动台形式,整个台架结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稳定,机械摩擦力小。本发明可进行直线电机式主动悬架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力在一定工况下调整汽车车身姿态和高度的特性试验,特征在于各种悬架参数易于调整,在试验中较方便地采集信号,按照信号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直线电机控制车身的姿态和高度调节,提高了悬架性能试验的效果。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差动驱动转向及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66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910810800.2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差动驱动转向及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运行车辆的相轨迹是否超出稳定域的判断,将处于稳定域内的车辆视为线性模型,对其进行线性模型的差动驱动转向控制;将处于稳定域外的车辆,利用产生的直接横摆力矩对车辆转向进行主动干预,使其从不稳定状态回到稳定状态。本发明采用联合控制,使依靠差动驱动转向的非线性车辆在转向轮允许的转角范围内,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都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模型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有效地提高整车的稳定性,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一种伸缩剪切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104322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012381.0

    申请日:2020-01-07

    Inventor: 姚嘉凌 唐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伸缩剪切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包括内筒、外筒以及位于内筒和外筒之间的伸缩筒,所述伸缩筒与内筒和外筒之间分别留有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内充满磁流变液,且工作间隙的上下端分别密封,伸缩筒可沿着工作间隙作往复运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的线圈凹槽中缠绕有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工作间隙内的磁流变液,内筒的下端内部设有隔膜,隔膜将该内部空间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通过连通孔与工作间隙相连通且内部充满磁流变液,下腔室内部注入有一定压强的气体。本发明通过伸缩剪切模式产生阻尼力,且该减振器具有明显的低速大阻尼特性,当车辆转向时,能够提供相当大的抗侧倾阻尼力,从而有效地抑制车身侧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