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485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283751.4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观测的多角度植被冠层反射率,结合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计算阴叶和阳叶各自光化学反射指数的方法,属于植被遥感反演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多角度观测系统的建立;多角度光谱反射率数掘的获取;计算不同观测角度的光化学反射指数;利用样地调查获取的植被冠层结构参数驱动改进的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计算不同观测角度阴阳叶的比例;分别计算阴阳叶的光化学反射指数,并分析光化学反射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本发明可获取连续的多角度植被冠层光谱数据,用于计算光化学反射指数等植被指数,结合改进的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适用于任何坡度的坡地,快速有效计算阴叶和阳叶的光化学反射指数,精度也比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99787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80278.4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B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利用几何投影算法来计算三维森林冠层的有效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属于森林冠层结构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植被冠层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点云数据的坐标系统转换;利用不同几何投影将三维点云数据投影到二维平面空间,并将其转换为栅格图像,进而利用线性最小二乘反演算法进行孔隙率和有效叶面积指数的估算。本发明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工作量小,无需接触式观测,不破坏冠层结构和辐射特性,具有客观、高效与精确的特点;开发了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三维结构和生物物理多样性信息的方法,将叶片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规律特征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9208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66765.4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计算效率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模拟方法,是一种考虑叶绿素荧光发射、吸收和多次散射过程,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的冠层叶绿素荧光模拟方法,属于植被参数模拟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计算叶片尺度上阳叶和阴叶的叶绿素荧光;利用叶绿素荧光在冠层内部的衰减和多次散射过程,计算得到冠层尺度上的叶绿素荧光。本发明获取连续的站点尺度和全球尺度的叶绿素荧光,同时利用模拟得到的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的叶绿素荧光,用于卫星观测的叶绿素荧光订正,进而从卫星的叶绿素荧光产品反演得到叶片尺度的叶绿素荧光,提高陆地初级生产力监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89538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655584.0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地面激光点云数据基于点云半球切片估算森林叶面积指数,属于森林冠层结构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获取植被冠层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及预处理;基于局域集合特征方法将点云数据自动分为三类:光合作用冠层部分(如叶和花)、非光合作用冠层部分(如干和枝)和裸地;利用径向半球点云切片算法研究光合冠层部分与非光合冠层部分在三维空间的空间分布形式,计算角度孔隙率;计算消光系数;提取有效叶面积指数;根据激光点云逐点分类结果,评估木质部分对森林角度孔隙率和有效叶面积指数计算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利用地面激光点云数据,在不同密度的森林中,木质部分对有效叶面积指数贡献率为19%‑54%;该发明计算出的有效叶面积指数与鱼眼相机计算出的有效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达到74.27%。本发明丰富了利用地面激光点云数据提取森林冠层三维结构和生物物理参数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74852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283751.4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观测的多角度植被冠层反射率,结合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计算阴叶和阳叶各自光化学反射指数的方法,属于植被遥感反演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多角度观测系统的建立;多角度光谱反射率数掘的获取;计算不同观测角度的光化学反射指数;利用样地调查获取的植被冠层结构参数驱动改进的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计算不同观测角度阴阳叶的比例;分别计算阴阳叶的光化学反射指数,并分析光化学反射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本发明可获取连续的多角度植被冠层光谱数据,用于计算光化学反射指数等植被指数,结合改进的5尺度几何光学模型,适用于任何坡度的坡地,快速有效计算阴叶和阳叶的光化学反射指数,精度也比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593611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376975.2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棱镜拆分光路的光谱观测系统获取的植被冠层光谱数据精确反演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方法,属于植被遥感反演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利用棱镜拆分并切换光路的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建立;超高光谱数据的自动连续获取;计算太阳入射和冠层反射辐亮度;计算冠层反射率和反演叶绿素荧光。本发明通过旋转棱镜,交替获取太阳入射光谱和冠层反射光谱,保证进入光谱仪光路的唯一性,避免双光路或多光路对光的衰减和相互间谱端的偏移,降低荧光反演的噪声干扰,可得到连续高质量的植被冠层荧光数据产品,提高陆地初级生产力监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6102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589601.4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地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反演植被叶片干物质含量的方法。在现有应用最广泛的叶片辐射传输模型的基础上,在其叶片内部散射的计算过程中加入一个散射调整因子;并将散射调整因子作为反演过程中的中间变量用其它参数表示,避免加重模型病态反演出现的可能性,实现了不增加反演过程中的参数而达到对单层透过率作校正的目的,校正模型在模拟内部散射方面存在的偏差;进而利用改进模型(PROSPECT‑fs),由高光谱遥感数据寻优反演从而得到叶片干物质含量。利用实地测量的叶片高光谱遥感数据和生化参数数据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反演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证明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88003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789027.7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植被冠层结构和地表背景影响的叶片反射率卫星遥感提取方法,属于植被遥感反演参数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利用4‑Scale模型确定遥感影像像元光谱对应的阳叶的可视概率(PT)、光照背景的可视概率(PG);计算光谱的角度指数(AI),与PT、PG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基于AI的PT和PG的估算模型;以叶面积指数(LAI)、PT和PG作为3个检索项,利用4‑Scale模型模拟建立针对多次散射因子M的查找表(与波长相关);最后,利用建立的估算模型和查找表,求得卫星遥感影像植被像元的平均叶片反射率。本发明方法可由遥感影像提取叶片的反射光谱,与优化迭代计算方法相比,计算效率提高,与需多步查找的查找表方法相比,计算过程更简单,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2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461087.5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谱仪对接分叉光纤应用的波长校正方法,分别针对Bifurcated Fibers分叉光纤上两光纤岔路端所接收的光路,首先获得各像素序号分别对应光发射信号的光强值,然后获得各个波峰光强值分别所对应的像素序号,作为各个波峰像素序号,最后根据各波峰像素序号分别所对应的波长值,通过拟合方式,获得光纤岔路端所对应像素序号与波长对应模型,由此获得各光纤岔路端分别所对应、各像素序号分别所对应的波长,如此即可据此实现分叉光纤上两光路之间的波长校正,克服了现有技术光谱仪同时接收双光路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光谱仪对太阳入射光和冠层反射光进行信号接收观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7178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510655585.5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B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航空激光点云计算有效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属于森林冠层结构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领域。其步骤为:植被冠层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由数字地形模型得到没有地面点云数据但又地面高度的样方尺度点云数据;点云数据的三维网格化;在不同的扫描角度下分别求得方向性孔隙率、方向性消光系数和方向性有效叶面积指数;根据每个扫描角度所求出的有效叶面积指数及该角度所占的权重求得森林冠层有效叶面积指数。本发明与其他的求叶面积指数方法相比较,充分考虑了扫描角度信息对方向性孔隙率、消光系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并且不破坏冠层结构和辐射特性,客观高效精确;进一步开发了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三维结构和生物物理多样性信息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