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31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76959.3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裂解性噬菌体FQ44,分类命名为茄科劳尔氏菌噬菌体(Ralstoniasolanacearum phage),于2020年9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噬菌体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560。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噬菌体FQ44在防控烟草土传青枯病的应用,采用灌根法将噬菌体施入土壤。本发明通过使用青枯菌专性噬菌体抑制烟草土传青枯病,在防控土传青枯病的同时避免了对土壤中普通微生物群落的伤害。室内的相关实验表明,噬菌体FQ44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可以有效抑制部分烟草青枯菌的生长,按最佳感染复数(MOI 1~10)施用时效果最好;田间实验效果也表明其可以有效抑制青枯病的发生,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86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197966.3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低温秸秆降解真菌JGDW-1,分类命名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于2018年3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15390。本发明菌株能在CMC-刚果红培养基上产生降解圈,能在以农作物秸秆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本发明菌株能产生有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酶类,将农作物秸秆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实现在低温条件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表明,水稻秸秆接种孢子悬液后,10℃条件下170r/m液体发酵培养7d,水稻秸秆的降解率为47.3%。
-
公开(公告)号:CN1088450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381202.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堆肥腐熟实时预测方法,以堆肥的堆体内温度、湿度、表面图像深度特征向量作为堆肥的描述特征,借助于深度学习方法高效学习能力,实现腐熟的在线实时监测。腐熟预测过程起始于堆体温度、湿度实时测量和图像采集,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由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图像的深度特征,然后与堆体温度、湿度组合作为腐熟判断过程的输入量,送入循环神经网络(RNN)预测出当前时刻是否腐熟。本发明提出的相对完善、合理、准确的堆肥腐熟实时监测方法,为生产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868200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79431.1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2 , G06T7/44 , G06T7/90 , G06T2207/10024 , G06T2207/20032 , G06T2207/20081 , G06T2207/20084 , G06T2207/30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罐装堆肥腐熟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t时刻图像数据;S2、预处理;S3、基于S2获得的数据,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堆肥图像特征提取得到255维的特征向量;S4、将S1中热成像图颜色直方图数据同S3中图像特征提取卷积神经网络输出的特征向量组合在一起形成堆肥实时特征,并归一化处理;S5、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预测;S6、输出判断结果。采用本方法基于温度、外观的实时检测堆肥状态的方法结果准确、操作难度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99295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229566.1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公开了一株水稻秸秆降解真菌及其菌剂。该菌株ZJC-1属于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2014年3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8948;该菌株ZJC-1在CMC-刚果红培养基上可产生水解圈,可以在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有水稻秸秆降解真菌ZJC-1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降解水稻秸秆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77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33987.1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秸秆利用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加速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的方法,包括:将玉米秸秆粉碎,与助剂混合,接种秸秆降解菌剂后将秸秆翻埋至土壤中,控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于20-30℃下进行腐解。盆栽试验表明,本发明方法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秸秆降解率达51.9%,比秸秆直接还田的处理提高了14%。TR助剂能够显著促进秸秆降解菌剂产纤维素酶类,其滤纸酶(FPA)、纤维素酶活(CMCase)和半纤维素酶(Xylanase)的酶活均有较大升高,直接促进秸秆的降解。本发明方法促进了玉米秸秆的腐解,加速了玉米秸秆的还田过程,可以用于秸秆类废弃物的转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3139.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2‑十二烷酮在制备青枯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2‑十二烷酮在防控青枯病中的应用。2‑十二烷酮对青枯菌QL‑Rs1115的群体感应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可以显著抑制青枯菌群体感应、降低青枯菌胞外多糖产生和病情指数。与传统的群体感应抑制剂比较,2‑十二烷酮可以挥发性气体形式抑制青枯菌的群体感应,不仅作用范围更大更均匀,而且气体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田间土壤等更复杂的环境中;同时由于2‑十二烷酮本身的挥发性性质,可以减少残留物的问题,也有利于未来大面积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661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62544.5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因组代谢模型预测根际有益菌群与病原菌互作的方法,包括:A.将分离后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全基因组数据;B.利用gapseq软件,利用菌株全基因组数据构建初始的单菌基因组代谢模型,并预测可利用的资源;C.检测菌株的实际资源利用特性,将菌株缺失的代谢通路利用gapseq软件优化单菌基因组代谢模型,提升模型的代谢预测能力,获得校正的单菌基因组代谢模型;D.基于校正的单菌基因组代谢模型,按照多样性全覆盖的原则,构建有益菌群的基因组代谢模型;E.有益菌群的基因组代谢模型预测有益菌群与病原菌的互作特征。本发明可大幅度缩减时间并开展大规模的共培养互作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535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41329.5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黄杆菌CHR6或其铁载体在增强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金黄杆菌CHR6,分类命名为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rhizoplanae),于2022年08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25522。本发明将含金黄杆菌CHR6的微生物菌剂或金黄杆菌CHR6产生的铁载体施入到镉污染土壤中,可显著提升龙葵吸收镉的能力,促进龙葵对镉的提取与富集,增强超积累少花龙葵转运能力,提高超积累植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11613.0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劳伦链霉菌YG01及其应用。劳伦链霉菌YG01,于2023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27519。本发明提供的劳伦链霉菌YG01代谢产生伯尔尼霉素(Bernimycin,BER)A/C,BERA/C具有抑制番茄青枯菌的作用,抑菌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筛选出的劳伦链霉菌YG01具有旺盛的生长能力,可大批量发酵应用于多个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