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电波暗室场均匀性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23935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17732.2

    申请日:2016-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电波暗室场均匀性测试装置,包括半电波暗室和控制室,控制室位于半电波暗室外,且半电波暗室和控制室互为独立空间,半电波暗室内设置有发射天线和全向场探头,且发射天线和全向场探头之间的地上铺设有吸波材料;控制室内设置有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依次连接有功率放大器和定向耦合器,定向耦合器通过射频电缆连接位于半电波暗室内的发射天线。本发明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半电波暗室进行场均匀性的测试,能够根据不同的半电波暗室尺寸,寻找到在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中EUT的最佳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EUT的抗干扰性能,使结果更加的准确可靠,提高了测试效率,有效降低了测试成本和生产成本。

    一种基于LabVIEW的三频自动测试系统、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25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4911.8

    申请日:2024-04-29

    Inventor: 万发雨 程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三频自动测试系统、方法及设备,涉及功率放大器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计算机,所述计算机通过GPIB总线连接有信号发生单元,用于提供三频信号,信号发生单元的输出端经同轴线连接有双端口功率合成器,用于合成输入三频信号,所述功率合成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被测器件,所述被测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信号衰减单元,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波单元。本发明获得GaN功率放大器全阶互调响应及分析功放非线性特性的目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可扩展性强,安全性高的特性,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中功率器件非线性特性分析,为非线性建模及提高器件线性度提供相应数据集。

    横电磁波室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665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0738352.7

    申请日:2021-06-30

    Inventor: 万发雨 袁钟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电磁波室,包括外导体,外导体围设形成一小室,在小室内沿一轴向设有内导体,所述内导体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同轴连接头;内导体具有一主体段、由主体段沿其纵长方向延伸形成的两渐变段,以及轴接于渐变段且位于端部的两匹配段;渐变段的外周表面在轴向上的纵截面与轴向自内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斜切角和一第二斜切角,第二斜切角大于第一斜切角,且渐变段的纵截面积自内向外逐渐减小;在小室侧壁上沿轴向设有过孔,同轴连接头从小室外穿过过孔并延伸至小室内以连接于匹配段,小室用以在0至5GHz频率范围下对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测试。该横电磁波室能实现对阻抗的匹配优化实现所述小室具有更好的回波损耗以及更低的插入损耗。

    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双频负群时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613676.0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双频负群时延电路,该电路为对称结构,包括微带线ILi,i={1、2、3}、三条微带线组成的耦合微带线,其中微带线IL2和IL3结构相同;所述微带线IL1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3、连接端口4连接成一个回路,连接微带线IL1的环形微带线和耦合微带线的微带连接线长度d1为13.45mm;所述微带线IL2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5连接,所述微带线IL3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6连接;所述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1和连接端口2分别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基于介质谐振器的非接触式可调负群时延电路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18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355973.3

    申请日:2021-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介质谐振器的非接触式可调负群时延电路及构建方法,具体涉及微波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介质谐振器、介质基板、介质盖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撑柱,介质基板与介质盖板以彼此平行姿态通过各个支撑柱相连,各个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垂直于介质基板、介质盖板,通过计算获得耦合电路的输入回波损耗、插入损耗、一级群时延函数,获得对应非接触式可调负群时延电路中的各参数值,进一步得到相应的非接触式可调负群时延电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拥有耦合效果更好,负群时延值更大,可调范围更广的优点,并且能够通过级联实现多频负群时延电路。

    基于低通负群时延电路的高速互连传输信号延时均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301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49943.9

    申请日:2021-08-18

    Inventor: 万发雨 顾韬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通负群时延电路的高速互连传输信号延时均衡方法,采用传输系统实现高速互连传输信号延时均衡,传输系统为低通负群时延电路,低通负群时延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高速电路等效电路网络、低通负群时延单元和输出端口;首先基于电路理论、微波网络理论实现有源低通负群时延电路群时延解析公式和电路综合公式。然后基于时域电路仿真和频域S参数仿真优化有源低通负群时延电路参数,设计、加工并在时域和频域进行性能测试,得到负群时延大、带宽理想、无损耗的PCB板级低通负群时延电路。最后通过低通负群时延电路对数字基带信号的时延进行均衡,达到改善高速PCB信号完整性的目的。

    横电磁波室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6658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38352.7

    申请日:2021-06-30

    Inventor: 万发雨 袁钟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电磁波室,包括外导体,外导体围设形成一小室,在小室内沿一轴向设有内导体,所述内导体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同轴连接头;内导体具有一主体段、由主体段沿其纵长方向延伸形成的两渐变段,以及轴接于渐变段且位于端部的两匹配段;渐变段的外周表面在轴向上的纵截面与轴向自内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斜切角和一第二斜切角,第二斜切角大于第一斜切角,且渐变段的纵截面积自内向外逐渐减小;在小室侧壁上沿轴向设有过孔,同轴连接头从小室外穿过过孔并延伸至小室内以连接于匹配段,小室用以在0至5GHz频率范围下对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测试。该横电磁波室能实现对阻抗的匹配优化实现所述小室具有更好的回波损耗以及更低的插入损耗。

    一种Ti型低损耗负群时延电路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11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58673.7

    申请日:2020-05-26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一种Ti型低损耗负群时延电路及设计方法,包括T型连接器,所述T型连接器一端连接第一微带线TL1,T型连接器Tee另一端连接第二微带线TL2,T型连接器下方连接第三微带线TL3,所述第三微带线TL3的下方连接耦合微带线CL;端口1、端口2分别为整个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口。本发明能够降低电路的损耗和反射,提高群时延,本发明还对负群时延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可得:该NGD电路工作于S频段,在中心频率为2.2GHz时,电路的群时延为-1.2ns,电路的插入损耗S21为-2.1dB,电路的反射系数S11为-12dB。

    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双频负群时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13676.0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双频负群时延电路,该电路为对称结构,包括微带线ILi,i={1、2、3}、三条微带线组成的耦合微带线,其中微带线IL2和IL3结构相同;所述微带线IL1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3、连接端口4连接成一个回路,连接微带线IL1的环形微带线和耦合微带线的微带连接线长度d1为13.45mm;所述微带线IL2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5连接,所述微带线IL3与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6连接;所述耦合微带线的连接端口1和连接端口2分别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一种基于并联微带线的低损耗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811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13677.5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微带线的低损耗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所述电路为对称结构,包括四条环形微带线ILk,k={1,2,3,4}、对称耦合微带线、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一信号源和第二信号源,其中微带线IL1、微带线IL3和微带线IL4的大小相同,所述微带线IL1、对称耦合微带线上导带和微带线IL3依次串联,所述微带线IL2、对称耦合微带线下导带和微带线IL4依次串联,信号从第一信号源出发,流入第一负载,经过端口1分别流入微带线IL1和微带线IL2,最后在端口2处汇合并流入第二负载,第二负载与第二信号源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