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4548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810115096.4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程序性释放药物的聚合物复合微针及其制备,该聚合物复合微针包括能够溶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针体,位于该针体上的包埋有第一药物的生物可降解的难溶性聚合物针尖,以及位于该聚合物复合微针表层的、且包含有第二药物的药物涂层;其中,第一药物对应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第二药物对应需要快速释放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对该聚合物复合微针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应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各个步骤的条件及参数(包括聚合物的类型、药物的类型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微针无法程序性释放药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3412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0503456.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内部为中空结构,外部壳层为聚电解质与二氧化硅的杂化结构;所述壳层分布有介孔。该制备方法是首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除去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的表面活性剂;最后用聚电解质对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刻蚀,从而得到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应用于药物载体和免疫佐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544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231047.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微针贴片,其结构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的可溶性聚合物针体以及载有抗血管瘤药物的针尖;基座、针体、针尖为一体成型,抗血管瘤药物散布在针尖。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微针阴模;2)制备可溶性聚合物溶液;3)抗血管瘤药物溶液的制备:将抗血管瘤药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得到抗血管瘤药物溶液;4)将步骤1)得到的阴模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取步骤3)得到的溶液滴在微针阴模的表面,真空处理,使该溶液深入微针阴模的微孔中;取步骤2)得到的溶液注入微针阴模,真空干燥,接着将微针阴模剥离,即得到载抗血管瘤药物微针贴片。本发明可解决传统给药方式药物或透皮效率低、或易导致疼痛、或易留疤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9819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3632.7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L2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和黏膜破损部位的防护性修复水凝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合物基质0.5%~10%;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001%~0.1%;N-羟基琥珀酰亚胺0.001%~0.1%;5′-羟多巴胺0.001%~0.1%;促进组织修复药物0.01%~5%;抗感染药物0.5%~5%;三蒸水80%~9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和黏膜破损部位的防护性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优化了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5′-羟多巴胺的重量百分含量,能够覆盖于伤口表面时氧化交联形成一层保护膜,既避免了促进组织修复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失效,也有利于组织修复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对伤口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935019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000777.7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1/00 , A61K31/704 , A61K38/21 , A61K45/00 , A61K47/02 , A61K47/69 , A61P17/00 , A61P31/12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该载体以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核-壳结构为药物载体,所述药物载体先经过TESPA乙醇溶液羧基化后,再向羧基化药物载体水溶液中加入药物水溶液,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多孔结构实现对药物的负载,然后再加入EDC·HCl和NHS对羧基进行活化,最后加入氧化锌量子点堵孔剂,并通过静电作用将上述载药纳米粒子进行组装。本发明多功能纳米载药体不仅实现了靶向药物传递、光热治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全面联合,应用于皮肤肿瘤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中,而且使药物负载率增加至(33.89±1.64)%,提高了临床疗效,弥补了当前传统治疗与新兴免疫治疗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06644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38196.4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B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取皮肤组织液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针包括相互贯穿的多孔网络骨架及在该骨架内外表面修饰的亲水性聚合物层。制备方法具体是先配制聚合物和致孔剂的混合溶液,然后将它们填入微针模具中,然后除去其中的致孔剂,即可得到具有相互贯穿的多孔网络骨架,最后在多孔网络骨架内外表面修饰亲水性聚合物层。本发明通过对该微针所采用的亲水性聚合物层的厚度、微针的孔隙率、孔径以及相应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进行改进,得到可提取皮肤组织液的微针。本发明提供的微针生物相容性好,提取皮肤组织液的速度快,无需外加负压装置,不会引起明显疼痛感和皮肤感染,无需专业人员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06397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49168.2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21 , A61K9/5115 , A61K31/728 , A61K47/36 , A61M2037/0053 , A61M37/0015 , A61N5/0601 , A61N5/0616 , A61N2005/0612 , A61N2005/06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金纳米笼的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PDMS微针阵列模板的制备;(2)含有金纳米笼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的制备;(3)将PDMS微针阵列模板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再将含有金纳米笼的透明质酸水溶液涂在PDMS微针阵列模板的表面;接着,将该PDMS微针阵列模板真空处理,干燥后再将PDMS微针阵列模板剥离,即得到载有金纳米笼的透明质酸微针阵列。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中关键的工艺流程设置、各个工艺的具体参数设置等进行改进,克服了现有技术里可溶微针阵列制备过程中需要的离心、加热、有机溶剂等不利于载药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可溶性微针阵列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68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70660.7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31/5377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瘢痕疙瘩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表明,吉非替尼能阻断激活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过度合成胶原及抗纤维化。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无论是细胞实验还是动物实验,补充吉非替尼均能有效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合成,进而减轻纤维化,有效遏制了导致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细胞活动,从细胞层面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有力支持。本发明通过构建人源化瘢痕疙瘩小鼠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吉非替尼显著减轻了瘢痕疙瘩的纤维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5095.0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结合蛋白,为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一种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重组质粒。本发明中的结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阻断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阻止了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808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722520.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针给药检测装置及微针给药检测方法,涉及传感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储药机构,包括储药筒;给药机构,其设置于储药机构内,包括设于储药筒内的下压板以及安装于下压板上的行程传感器,下压板与储药筒活动连接;进药机构,其设置于储药机构外,包括安装于储药筒外的进药管道。本发明一种微针给药检测装置及微针给药检测方法,在使用本检测装置对微针注射药剂的多少进行检测时,通过行程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的所传递数据的相互印证,来确定储药筒内的药剂数量减少,行程传感器中下压板移动的距离与液位传感器中液位下降的距离相同才能确定药剂准确的给出,通过液压泵将药剂进行推送,减少了微型给药的难度,增加了给药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