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柔性薄膜的剥离装置及剥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126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1418.5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一种多层柔性薄膜的剥离装置,剥离装置的剥离刀为横截面为圆角多边形的柱状结构,具有多个不同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的圆弧剥离面,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薄膜选择不同剥离面进行剥离加工,无须更换剥离刀,大大提高了剥离刀的适用范围,并进一步运用剥离刀的几何参数与剥离效果的关系理论,设计优化得到最优的剥离刀结构,得到最佳的剥离质量和剥离效率,剥离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大面积柔性器件的封装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可伸缩RFID电子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0534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10673.6

    申请日:2012-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拉伸RFID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1)制备RFID电子标签天线;(2)将所述RFID天线黏贴到一在双向上呈预拉伸状态的弹性膜上;(3)在该呈预拉伸状态的弹性膜相应位置点上导电胶,以将芯片封装于该RFID天线上,并使导电胶在低温下固化;(4)使处于双向拉伸状态的薄膜缓慢恢复原状,使RFID天线形成屈曲波纹结构;(5)在所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表面铺覆液态预聚物,然后放入高温炉中,使预聚物反应成为固态聚合物,用以覆盖所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和芯片,即可完成制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拉伸RFID电子标签。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出的标签不但可以像传统RFID电子标签一样弯折,而且可以承受较大的拉伸和压缩变形。

    一种固废焚烧飞灰的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134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52312.0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焚烧飞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废焚烧飞灰的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确定待处理的固废焚烧飞灰中可溶性盐的实际比例,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投放第一可溶性盐的操作来保证目标溶剂与待处理的固废焚烧飞灰混合后的溶液中可溶性盐的比例在10%~20%之间,而该比例在保证可溶性盐较高脱除效率的前提下,能够有利于提高目标溶剂对固废焚烧飞灰的碳的脱除效率。此外,通过利用目标溶剂中溶于水的异丙醇和乙醇来提高固废焚烧飞灰的有害有机物的脱除效率,利用目标溶剂中的目标碳酸盐来提高洗脱灰中的钙含量,利用目标溶剂中的水来保证固废焚烧飞灰的可溶性盐的脱除效率。上述方案可以提高固废焚烧飞灰中可溶性盐、碳和有害有机物的脱除效率。

    一种飞灰的处理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994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700724.7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废物焚烧厂,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进行水洗后的混合溶液;基于所述混合溶液,分离出含氯溶液和含钙残灰;利用电解装置对所述含氯溶液进行电解,得到碱性溶液;将所述含钙残灰进行活化,得到活化残灰;将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活化残灰进行混合,并喷射到所述废物焚烧厂的脱酸塔中。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对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飞灰进行资源化利用。

    基于ERCC5基因及环境多环芳烃暴露交互作用的肺癌辅助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9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22513.5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ERCC5基因及环境多环芳烃暴露交互作用的肺癌辅助诊断方法,具体为根据待诊断对象的rs17655基因携带情况、SNP的不同种基因型、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吸烟包年数和尿液中尿3-羟基菲的浓度,共同判定肺癌的患病风险。本发明在考虑了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提供了筛选肺癌高危人群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群进行rs17655变异的检测,同时,测定尿液中3-羟基菲的浓度,将上述两种测定结果结合起来,从而鉴别出肺癌的高危人群,辅助肺癌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信,对于评估肺癌的患病风险提供了帮助,在临床上可以对该类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

    一种频率可调控的可拉伸液态金属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6788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283868.2

    申请日:201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可调控的液态金属天线,包括可拉伸基板,可拉伸基板上加工有曲线形状的液态金属微流道,液态金属微流道内填充液态金属或液态金属合金;当可拉伸基板受到横向拉伸时,曲线形状的微流道内的液态金属或液态金属合金在纵向和横向均存在变形,通过预先设定纵向与横向变形间的比例关系以控制液态金属天线在受到拉伸后的长度变化,从而实现液态金属天线在横向拉伸后的工作频率调整。本发明还提供了准备上述液态金属天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预先设定天线的纵向与横向变形间的比例关系以控制液态金属天线在受到拉伸后的长度变化,从而实现液态金属天线在横向拉伸后的工作频率调整。

    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延性电路互联结构的方法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03219280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090363.4

    申请日:201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延性电路互联结构的方法,包括:通过静电纺丝装置向位于其喷头下方且沿着水平方向来回直线移动的硅片基板上喷射静电纺丝溶液,由此在基板上形成呈波形延伸且具备微纳米直径的图案;选取弹性衬底并执行清洁处理,然后对弹性衬底做拉伸处理;将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衬底紧贴在形成有图案的硅片基板上,挤出两者接触面之间的空气后予以分离,使得硅片基板上的图案转印至弹性衬底表面;恢复弹性衬底的自然状态,由此制得所需的延性电路互联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产品及其应用。通过本发明,能够生成具备高延展性、高精度级的两级波纹结构,并尤其适用于延性电路互联结构大面积的可靠制造。

    一种桌面式电流体喷墨打印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395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4118.X

    申请日:2014-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体动力喷墨打印系统和方法,包括基板运动模块,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可沿第一方向平动的第一运动机构、可相对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平动的第二运动机构、以及微运动平台,承载打印介质基板固定设置在其上,可在由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义的平面上移动,并可沿垂直于该平面的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承载打印介质基板可在基板运动模块作用下多自由度运动;喷印模块,其设置在一支撑架上,具有用于喷墨的喷嘴。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喷嘴制造工艺复杂,无法打印亚微米尺寸图案,高粘度墨水无法喷出等问题,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适应高粘度墨水等优点。

    电喷雾装置、利用电喷雾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层的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3586154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0683.9

    申请日:2013-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2168 H01L31/18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喷雾装置及利用电喷雾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层的方法,利用电喷雾的原理,在透明导电薄膜上制备一层倒置纳米碗微结构的减反层,形状类似于倒扣的半球形;通过调节喷液的流速,喷嘴的口径大小,高压发生器的电压以及金属喷嘴与透明导电层的间距等参数来控制倒置“纳米碗”的形状及大小;通过PC控制单元调节运动平台在X和Y方向的运动速度来控制倒置纳米碗的密度。本发明采用电喷雾技术来制备减反层,工艺环境要求低,整个工艺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工艺参数易于控制;制备的减反层能有效地降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增大光的通透性,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能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基于表皮电子的健康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45763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5468.4

    申请日:2013-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皮电子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单元和便携式信号处理单元,其中传感单元呈现表皮电子贴片的形式,其粘合在监测对象的皮肤表面,用于采集监测对象的生理参数数据并予以存储;便携式信号处理单元与传感单元信号连接,用于读取和显示存储在传感单元中的生理参数数据,并当生理参数数据超出预设的阈值时,进行报警提示或呼叫协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健康监测系统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通过本发明,可成功解决传统可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具备成本低廉、便于操控和实时监测、携带方便,以及测量精度高和多点测量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