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固态电解质PVA-锌-空气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3985923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171564.1

    申请日:201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固态电解质PVA-锌-空气电池,它包括发生还原反应的空气电极、氧化反应的锌电极、电解液和收容空气电极、锌电极和电解液的电池外壳;所述的电解液为冻状固态的PVA-KOH-H2O碱性聚合物(PVA准固态电解质),在空气电极和锌电极之间设置有电池隔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的这种固态电解液是冻状的固体并且有一定的韧性,能阻碍锌枝晶的生长,防止因锌枝晶尖刺的形成而刺破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池整体性能。2、固态的电解液明显阻止电池漏液的发生,提高电池的整体性能。

    利用水热法在微通道板侧壁沉积三维纳米薄膜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0228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91287.6

    申请日:2015-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349 B81C1/00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热法在微通道板侧壁沉积三维纳米薄膜结构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在密封的高温高压的容器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实现所需沉积的薄膜材料在微通道侧壁上均匀粘附,然后通过在烧结炉中的高温处理,从而在微通道板侧壁上获得均匀的三维纳米薄膜结构的沉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所需沉积薄膜材料均匀粘附在微通道板表面和狭小尺寸的微通道侧壁内,进而实现其三维纳米薄膜结构在微通道板侧壁上的均匀沉积附着,该薄膜结构在利用微通道板三维结构提高比表面积的同时,其丰富的纳米花瓣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薄膜材料的整体比表面积,从而大幅度改善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气体传感器等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器件性能。

    一种利用石墨烯实现电子场发射装置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787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350542.6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实现电子场发射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硅片进行RCA清洗;2)制备硅尖:通过硅加工工艺形成硅尖,作为制备石墨烯尖端的模具;(3)化学镀镍:将硅尖置于表面活性剂中浸润,然后用化学镀镍的方法在硅尖进行化学镀镍;(4)水热多元醇渗碳:将带有镀镍硅尖的硅片放入装有多元醇和钠盐催化剂的水热反应釜中水热渗碳;(5)退火:含有碳化镍的硅尖在管式炉中退火,形成石墨烯包覆的镀镍硅尖。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克服了利用电泳技术在硅尖中形成石墨烯粘附性差的缺点;同时,避免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石墨烯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能够在硅尖端的表面形成多层石墨烯,该方法环境友好,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

    一种锌碘电池结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102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711142958.4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碘电池结构,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形成腔体,腔体的中间设置有将腔体分割成两部分的阳离子交换膜;其负极输出端设置有保护阳离子交换膜的玻璃纤维件;在玻璃纤维件的外侧设置有浸润有ZnI2溶液的石墨毡;负极输出端的石墨毡上敷有Bi粉,正极输出端的石墨毡上敷有Sm粉。在石墨毡的外侧设置有作为电池的电流引出通道的碳板;在两个石墨毡之间设置有回流通道。采用电阻较小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克服了严重的自放电问题;采用开放流动系统的液流电池,有效解决了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变化导致的压强变化的问题。通过在阳离子交换膜的两侧,使用玻璃纤维制品使充电过程中生成的枝晶体无法到达隔膜,避免刺穿隔膜而导致短路。

    一种简易酸处理石墨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332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37375.3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处理石墨毡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石墨毡的疏水性并且提高石墨毡的电化学性能并且使活性物质的生长更加有利。本发明使用的化学药品主要是石墨毡和浓硝酸。该发明中浓硝酸活化石墨毡的制备方法如下:一、将石墨毡剪裁成合适大小并与浓硝酸在烧杯中混合;二,将水浴锅加热到100℃;三,将装有浓硝酸和石墨毡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计时,时间以1小时为宜;四,活化完成后,取出石墨毡清洗并在60度恒温环境下干燥过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先,浓硝酸处理石墨毡的方法操作简易,仪器使用也较为灵活;其次,酸处理后石墨毡的疏水性大大改善;最后,酸处理后的石墨毡的电化学性能大大改善,较未处理石墨毡,电荷存储能力是其百倍。

    碘化锌电池中石墨毡电极材料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848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72563.3

    申请日:2018-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碘化锌电池中石墨毡电极材料的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石墨毡切割成所需形状大小;(2)采用RCA标准清洗法清洗切割好的石墨毡,以排除表面和通道内的各种杂质;(3)将其放入快速热退火炉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加速各种自由基的分离,改善石墨毡的电性能。本发明是采用高温退火替代该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微波处理工艺,使工艺更容易设定和控制,均匀性和不同批次间的一致性更好。

    一种锌溴电池电极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7396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10509988.5

    申请日:2013-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溴电池电极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1)碳纳米管、六水硝酸镁、异丙醇的投料比为1mg:2mg:125mL,分散碳纳米管、六水硝酸镁于异丙醇中,超声分散2~3小时;2)以石墨电极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取适当正负极间距离及电压,保证场强在20~30V/cm,直流电泳5~10min,电泳后热台烘干待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实现碳纳米管在石墨电极上镶嵌,并且此后可以在此已修饰电极上罩上一层滤网,以防脱落。2、提高石墨电极电化学活性和体表面积,从而提高锌溴液流电池的性能。

    一种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的石墨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7373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106458.X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的石墨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1)将石墨毡切割成所需形状大小;(2)采用RCA标准清洗法清洗切割好的石墨毡,以排除表面和通道内的各种杂质;(3)采用改良后的氧化还原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低温-中温-高温反应,来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最后进行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4)称量氧化石墨烯,加水稀释,超声振荡,将石墨烯与石墨毡一起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合成,得到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的石墨毡。本发明碘化锌电池电极材料具有以下优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与集成电路工艺相结合有助于批量生产,使用寿命长,便于携带。

    一种双极板制作工艺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66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289520.7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板制作工艺,其步骤如下:(1)选用足量的聚乙烯石蜡,置于容器中加热直至全部熔化;(2)将石墨板浸入熔融的聚乙烯石蜡中,等到没有气泡冒出为止再拿出;(3)将经过渗蜡处理的石墨板包边并确保内部不漏液,然后通过PVC胶与电池的外壳相连。渗蜡处理的石墨板的两侧都和石墨毡连接分别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4)再经过密封后这个石墨板就形成了两个电池串联的正负电极连接点,也就是双极板。本发明选取聚乙烯石蜡材料作为石墨板的填充物,一方面解决了石墨板的渗透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锌碘电池中石墨板的导电性;形成了体积小、导电性能好的双极板;也解决了因为锌碘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热而导致的填充物熔化的问题。

    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缺陷带的TE/TM模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872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210231195.1

    申请日:2012-07-05

    Inventor: 徐少辉 王连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缺陷带的TE/TM模分离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在光子晶体结构中周期性的引入缺陷态,构成耦合微腔波导结构;通过控制电磁波的入射角实现TE/TM模式分离。本发明通过在光子晶体结构中周期性的引入缺陷来构成光子晶体耦合微腔波导,而由于缺陷带中TE和TM模式不同的局域性效果,因此在合适的入射角情况下,这两种模式的波会发生分离,并且分裂角度随缺陷层介电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使得这两种模式的分裂在电磁波入射角小于等于10度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因此很适合于用做TE/TM模式分离器的制备合适的制备。在物理电子学和光学、材料学和微电机系统等众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