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704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12523.1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337 , G06F30/33 , G06F30/27 , G06N3/00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微波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LHS获得样本模型设计参数,并利用Matlab‑HFSS联合仿真技术得到对应的样本响应;计算所有样本响应与目标响应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样本作为优化样本,其他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利用训练样本对ELM进行训练,预测优化样本响应的设计参数,并采用BSO优化ELM的输入权重和阈值;利用优化输入权重和阈值后的ELM建立微波电路模型设计参数与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所有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在预测过程中预测目标响应对应的模型设计参数。本发明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质量,降低所需的训练样本数量及优化设计微波电路所需时间,实现微波电路优化设计自动化,提高优化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8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34891.0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腔体耦合的微带线‑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及其应用,该结构由上层介质基板、公共接地板和下层介质基板组成,所述上层介质基板和下层介质基板上分别带有微带线,所述微带线的末端分别贴有贴片,贴片的长度为传输波长的四分之一,贴片的宽度大于微带线的宽度,所述公共接地板上带有金属腔体,电磁信号能够通过公共接地板上的金属腔体耦合至上下层微带线。本发明通过添加贴片的方法降低了模型插入损耗,大大提升了传输带宽,可应用于三维高速微波电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1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11198.3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及微波集成系统。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介质基板;公共地板,位于两个介质基板之间且与两个介质基板层叠接触;两个矩形微带线,一个矩形微带线位于一个介质基板远离公共地板的一侧,另一矩形微带线位于另一介质基板远离公共地板的一侧;两个矩形末端贴片,一个矩形末端贴片与一个矩形微带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连,另一个矩形末端贴片与另一个矩形微带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连,一个矩形末端贴片与另一个矩形末端贴片在一个介质基板上的投影重叠;其中,公共地板具有开槽,一个矩形末端贴片与另一个矩形末端贴片在一个介质基板上的投影落入开槽在一个介质基板上的投影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89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121704.X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导耦合结构及光发射器系统,该波导耦合结构波导芯结构和第一包层,波导芯结构的耦合结构呈矩形面的第一纵截面面积沿着所述耦合结构在长度方向呈由小到大变化;耦合结构的横截面呈第一对边平行、且呈曲线变化的第二对边沿着横截面的中垂线对称的四边形;且传导结构的一端面与耦合结构的连接面共面,波导芯结构嵌入在第一包层内,且耦合结构的小端面与第一包层的一端面共面,传导结构的另一端面与第一包层的另一端面共面。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结构小型化、集成化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光耦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7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61873.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枝节匹配的金丝键合结构和多芯片微波电路,其中,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第二微带线和至少两根键合金丝;第一微带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设置在第一介质基板上表面的第一传输线;第一传输线包括与源端匹配的微带;第二微带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第二传输线;第二传输线包括微波网络和与负载端匹配的微带;微波网络的一端相连与负载端匹配的微带,另一端通过键合金丝与第一传输线相连;微波网络包括串联的多个微带,用于对键合金丝进行阻抗匹配。通过本方案可以解决高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传输质量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7936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74705.2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通道硅基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其中阵列波导光栅中的过渡波导中第二端过渡段的宽度较小部分占过渡波导整个长度的比例更高,则使有效折射率变化更加缓慢,可以有效降低器件的插入损耗;而过渡波导中第一端过渡段的宽度较大部分占过渡波导整个长度的比例有所减少,其对有效折射率的变化不大,也可减少不必要的第一端过渡段长度,减少了尺寸,并且其损耗相较于直线型过渡方式的损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44705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467901.7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五维超混沌的FBMC无源光网络物理层加密方法及装置,获取待加密的第一数字信号;求解五维超混沌微分方程组,得到五维混沌参数解集;根据第一混沌参数集,对第一数字信号的同相分量进行混沌加密,并根据第二混沌参数集,对第一数字信号的正交分量进行混沌加密,得到第二数字信号;根据第三混沌参数集对第二数字信号进行频域的采样点置换加密,得到第三数字信号;对第三数字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第四数字信号;根据第四混沌参数集对第四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器组置换加密,得到第五数字信号;根据第五混沌参数集对第五数字信号进行时域的采样点置换加密,得到加密数字信号。提高了FBMC无源光网络系统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39602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092226.8
申请日:2009-09-0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因子决策的量子变异方法。种群利用量子门更新后,进入量子变异过程,该过程为当代种群的每一个个体计算一个最适合自身进化的量子变异概率;每个个体的量子变异均由本发明所定义的收敛因子、适应度因子和变异加速因子共同决定;通过计算当前代观测态与最优解间的相似度差异、个体间的优劣程度、初始变异概率、当前最优解不发生变化的代数以及量子遗传算法进化操作的最大迭代次数获取当前种群每个个体的量子变异概率。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量子遗传算法的收敛速率和全局寻优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80704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112523.1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337 , G06F30/33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微波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LHS获得样本模型设计参数,并利用Matlab‑HFSS联合仿真技术得到对应的样本响应;计算所有样本响应与目标响应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样本作为优化样本,其他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利用训练样本对ELM进行训练,预测优化样本响应的设计参数,并采用BSO优化ELM的输入权重和阈值;利用优化输入权重和阈值后的ELM建立微波电路模型设计参数与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所有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在预测过程中预测目标响应对应的模型设计参数。本发明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质量,降低所需的训练样本数量及优化设计微波电路所需时间,实现微波电路优化设计自动化,提高优化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84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056279.X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阵列波导光栅和波导型探测器的模斑转换器,采用包括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的双台阶式波导结构,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均为反向锥形波导结构,其过渡方式均为抛物线型过渡;第一波导的大端面和第二波导的大端面对齐,第一波导的大端面为阵列波导光栅输出光的入射面,第二波导的小端面为出光面,原本被限制在第一波导芯层中的光耦合到第二波导的芯层中,从而缩小模场,使阵列波导光栅中的模场转换为波导型探测器脊形波导中的模场,实现阵列波导光栅与波导型探测器模场的匹配。本发明采用端面耦合的方式,将光场从侧面耦合进吸收区,减少光场在波导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与散射,进而增加了光耦合效率,便于光电探测器的集成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