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51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22200.4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装置,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宽带天线、可调天线支架、连接装置及吸波窗。矢量网络分析仪包含液晶显示屏、机械按键或触屏按键、外接USB存储装置的接口以及电池;宽带天线为双脊波导探头;可调天线支架包括固定机构、脚架和锁紧螺钉;固定机构环抱天线的外轮廓,通过锁紧螺钉紧固;脚架为两只П型支架,通过锁紧螺钉锁紧;宽频吸波窗,在其中心处裁剪出与天线辐射口面一致的矩形窗口;矢量网络仪通过连接装置与宽带天线连接和固定,连接装置内部布置信号分离器和射频电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方法,本发明适用于吸波材料施工现场、隐身装备修复现场及贮存库房等作业现场使用。

    一种面向预警机PD雷达的低可探测突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8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05669.2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预警机PD雷达的低可探测突防方法,属于飞行器突防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包含预警机、目标及飞行背景的复合场景运动模型,根据预警机与目标的空间关系、目标RCS及雷达探测距离方程,制定不同阶段目标对抗雷达探测威胁的突防策略:第一阶段,目标沿目标飞行基线方向飞行,使其以最快速度抵近飞行目的地;第二阶段,目标实时调整航迹,使在雷达照射目标的时刻,二者相对径向速度为零或小于某阈值(PD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第三阶段,目标沿目标飞行基线方向飞行,使其以最快速度抵近飞行目的地。本方法将目标散射特征和运动特性相结合,解决传统战术规避不适用于对抗预警机PD雷达探测的问题,具有更贴近于实际应用场景的特点。

    一种隐身翼面部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38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28509.X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身翼面部件制备方法,隐身翼面部件由介质层材料和吸波功能材料和屏蔽底层材料组成,隐身翼面部件制造成型前对吸波功能材料进行快速检测。该测试所用装置包括反射率现场测量仪,标准参考介质层板和屏蔽底板组成,测试按如下步骤进行:吸波功能材料与标准参考介质板和屏蔽底板一起组成多层结构,要求其铺层顺序与隐身翼面部件实际铺层顺序一致。标准参考介质板采用介质层材料制备,且厚度与实际铺层中介质层材料的设计厚度一致。通过反射率现场测量仪压紧于多层组合结构的外表面进行反射率测试,根据测试结果R是否达标判定吸波功能材料用于隐身翼面部件成型后的隐身性能能否达到预期指标。

    一种电磁特性测试无源极化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576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21815.4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特性测试无源极化校准方法,属于雷达领域。本发明利用极化选择表面(Polarization Selective Surface,PSS)通过两种方案实现对目标的极化校准,PSS具有的极化散射特性兼具了金属二面角反射器和金属平板的极化散射特征,避免了测量过程中先后两次更换定标体而可能引入的摆放误差,从而保证了极化校准的精度,另一方面,作为定标体,PSS的复RCS因子只需一次测量便可获得,因此,PSS作为定标体用于极化校准简化了定标测量过程。根据PSS的极化散射矩阵特征,通过巧妙地设计PSS的摆放姿态,可获得简单矩阵形式,大大简化了极化校准的运算过程。PSS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且其在很宽频带内具有稳定的极化散射特性,因此,适用于室内宽带极化雷达测量系统的极化校准。

    一种用于高温进气道红外辐射特征测试的固定加热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1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22505.4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进气道红外辐射特征测试的固定加热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支撑支架、固定角铁、随形加热装置、前后移动装置、左右移动装置,加热装置装配在前后移动装置上,前后移动装置装配在左右移动装置上,固定角铁、前后、左右移动装置装配在支撑支架上,待测进气道放置于固定角铁上,测试时将加热装置移动至待测进气道固定区域,将进气道加热至高于目标温度后,分别通过前后、左右移动装置将加热装置移出红外测试视场,待进气道降至目标温度,使用红外测试设备获取高温进气道红外辐射特征。本发明通过固定加热装置解决了高温进气道红外辐射特征测试的固定与加热问题,通过移动装置避免了加热装置对高温进气道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

    一种兼容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的耐高温进气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447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710890901.6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容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的耐高温进气道及其制备方法。从内而外由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兼容区涂层、陶瓷涂层、吸波承载一体化层、电磁屏蔽层、陶瓷涂层和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层组成。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兼容区涂层具有周期性图案,是由贵金属和SiO2粘结而成;陶瓷涂层由玻璃层或莫来石层构成;吸波承载一体化层由纤维增强耐高温陶瓷基吸波复合材料构成;电磁屏蔽层由高电导率的碳纤维或碳化硅纤维构成;红外隐身区涂层由低发射率贵金属镀膜构成。该耐高温进气道具有工作温度高、可设计性强,同时兼容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等优点,可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在剧烈气动加热条件下的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问题。

    一种等离子体产生单元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079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90282.X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产生单元及使用方法,属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飞行器上应用等离子体隐身时所受的体积、重量和功耗限制问题,通过将电子束等离子体产生单元设计为包括主真空腔(1)、固体薄膜隔离窗(2)、电源(3)及真空泵(4),所述主真空腔(1)中包括阴极和磁场线圈;所述电源(3)开启后,所述阴极产生电子,所述电子被所述磁场线圈加速和聚焦,在所述主真空腔(1)内聚焦出射成电子束流(5),所述电子束流(5)由所述固体薄膜隔离窗(2)射出后与气体碰撞电离产生电子束等离子体。本发明具有电子束等离子体密度高、尺度大、设备简单、体积重量小的优点。

    一种电磁散射与辐射协同调控的薄层蒙皮

    公开(公告)号:CN1100343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38712.7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散射控制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散射与辐射集成控制的低频散射控制/天线功能与承力结构一体化蒙皮。该蒙皮以电磁散射与辐射协同单元作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基本结构单元的规则阵列或不规则阵列组合以及适当的天线单元特定排布,形成散射控制与天线功能一体化结构。通过调节金属嵌套单元阵列层上的可变电容的工作容值,实现对蒙皮结构散射控制和天线的工作频点、散射控制模式、辐射方向图等性能的调控。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有源可调的薄层高阻抗结构实现了电磁散射与辐射一体化结构共形、共面设计及散射控制和天线功能共用、互不干扰,可用于飞行器机体蒙皮散射和辐射特性的协同控制,可有效解决飞行器远程突防及作战问题。

    一种低雷达回波散射的飞行器油箱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77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66098.2

    申请日:2013-11-14

    Inventor: 张松靖 郝璐 毛凯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武器装备用雷达隐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雷达回波散射的飞行器油箱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油箱部件采用透波复合材料作为承力蒙皮,在油箱内部空间填充吸波泡沫,所述的吸波泡沫是用碳黑或导电纤维改性的开孔泡沫塑料,所述的透波蒙皮材料包含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为致密的耐油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弹性体)等,外层为高承力性能的透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的透波纤维可以是石英纤维、玻璃纤维或PBO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吸波泡沫中碳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短切导电纤维的短切长度为0.1m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1~2%,有机高分子材料组分的含量为98%~99.9%,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军用飞行器,可实现良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