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9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03106.4
申请日:2022-11-28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F119/02
摘要: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终端设备失效率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馈线终端的电力原始数据和馈线终端各模块的失效率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电能数据指标集;建立包含所述失效率数据和电能数据指标集的训练数据样本库;通过所述训练数据样本库对自编码器进行训练;对训练后的所述自编码器进行优化和调参,形成最优模型,用于预测配电终端设备失效率。利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升了配电设备失效率预测的准确度,降低电网运行维护成本,减少因配电设备意外停机造成的损失,减少配电网络停电检修造成的成本,为电网高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415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679587.3
申请日:2021-06-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带电作业导线举升装置,包括磁吸附定位夹紧机构、摆臂调整机构、顶升机构,其中:所述磁吸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夹紧定位基座、电磁铁和竖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夹紧定位基座内,通过导磁体能够与横担接触,所述竖梁与夹紧定位基座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式连接;所述摆臂调整机构包括横梁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横梁一端与所述竖梁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顶升机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横梁绕所述竖梁转动;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并能驱动顶升机构竖直运动。本发明可方便调整举升装置与被提升导线位置,可靠举升导线,提高了带电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77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17591.4
申请日:2021-10-19
申请人: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25J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装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防护外壳,所述绝缘防护外壳由绝缘材料组成,其厚度大于3mm,通过卡箍与机械臂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绝缘防护外壳采用ABS塑料或其他硬质绝缘材料,对20kV及20kV以下的系统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层厚度不小于3mm且3min层向耐压不低于30kV,击穿电压不低于40kV;对35kV系统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层厚度不小于4mm且3min层向耐压不低于40kV,击穿电压不低于50kV。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防护外壳,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绝缘防护要求,外观简洁美观,能保证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各项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977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16048.2
申请日:2021-10-19
申请人: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碰撞保护方法,通过视觉与定位单元检测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并不断测量末端工具与目标的距离,当距离小于25cm时或运动速度大于0.5m/s时,系统进入碰撞保护预警状态,系统进入碰撞保护预警状态后,开始计算系统负载力矩观测值,当观测值大于设定阈值且末端工具与目标的距离小于3cm时,系统进入碰撞保护状态,机器人停止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碰撞保护方法,实现方便、响应快、碰撞判断准确、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能满足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07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32366.0
申请日:2021-09-27
申请人: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G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电作业机器人引线搭接装置,包括机架及线夹,机架上安装线夹夹紧机构及线夹拧紧机构;线夹包括线夹前侧、线夹后侧,线夹前侧、线夹后侧通过至少一对螺栓进行连接;线夹夹紧机构包括若干线夹定位板,线夹定位板安装在机架上;还包括一对线夹夹爪,一对线夹夹爪的一端分别位于线夹前侧、线夹后侧面向引线进入线夹的一侧;线夹拧紧机构包括进给机构、螺栓紧固机构以及力矩可调套筒,螺栓紧固机构的输出端与力矩可调套筒连接,进给机构带动螺栓紧固机构在机架上移动,使得线夹的螺栓上的螺母能够套入力矩可调套筒;本发明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作业效率,为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6451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792880.6
申请日:2020-08-10
申请人: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配电带电作业的全绝缘电动机械臂,其包括直臂结构、关节结构、等电位接口和底座;所述直臂结构和关节结构的外壳均为绝缘空心管状结构;底座上连接有关节结构;关节结构通过关节驱动机构发生相对转动;直臂结构的绝缘外壳内部设有绝缘导管,在绝缘导管内穿设有传输线缆;在直臂结构的绝缘外壳内表面覆有导流屏蔽层,绝缘导管与导流屏蔽层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1cm。本发明创造通过机械臂外部和内部全绝缘结构,能够保证机械臂带电作业的层向绝缘要求,同时留有一定安全裕度,即使现场作业时万一出现外绝缘层损坏,仍能有效防止短路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0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75430.8
申请日:2022-09-26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自动化设备电弧放电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包括设定标准试验环境,建立电位转移过程的等效电路模型;获取相同放电距离下实际作业环境和标准试验环境下等效电路的分布电容参数,得到实际作业环境电压下等效试验环境和标准电压下等效试验环境的电位转移电流值,获得产生相同电位转移电流的等效试验电压;在标准试验环境下等效各类不同实际带电作业环境的电位转移干扰过程,进行等效的功能测试和分级评价。本发明是一种有效的对带电作业自动化设备进行电弧放电抗干扰能力评估的简化方法,它能节省测试成本,还能将不同设备、各类实际场景的测试方法统一化、标准化,有利于设备电弧放电抗干扰能力试验的实施和试验标准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1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94505.X
申请日:2021-11-03
IPC分类号: G06F16/35 , G06F16/951 , G06F16/955 , G06F40/216 , G06F40/284 , G06F40/289 , G06K9/62
摘要: 本发明涉及面向国网云架构的HTML数据的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Scrapy框架采集国网云平台半结构化HTML信息;存储电力网页半结构化HTML文本数据;对半结构化HTML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BiGRU对半结构化电力文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利用TF‑IDF算法对提取的电力信息特征进行加权,根据权重获得待分类的特征向量;构建贝叶斯分类器,将获得的特征向量输入贝叶斯分类器中进行训练,根据输出概率的大小,得出最后的分类结果;本发明针对国网云架构下半结构化HTML文本数据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训练用时短。
-
公开(公告)号:CN11382404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409274.2
申请日:2021-11-25
申请人: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绝缘横担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横担,第一绝缘横担上安装摄像头、快拆装置及至少三个第二绝缘横担;快拆装置包括主体固定管、抱电杆带,抱电杆带一端固定连接快拆螺杆,另一端穿在快拆插件上,快拆螺杆固定在主体固定管的一端,主体固定管的另一端内部安装快拆插件套,快拆插件插入快拆插件套,快拆插件套上固定安装弹簧销,弹簧销的头部插入快拆插件并将其限位,主体固定管内安装滚轮,弹簧销的尾部固定连接拉绳,拉绳绕过滚轮,其末端与拉环固定连接,通过拉动拉环,弹簧销的头部脱离快拆插件,快拆插件弹出主体固定管,绝缘横担装置实现脱离拆卸;本发明能够在作业前快速安装,并且在作业完成后机器人自主完成拆卸绝缘横担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81500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399355.9
申请日:2021-11-24
申请人: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本体升降绝缘支架装置,包括绝缘方管、夹线装置及升降装置;夹线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设置至少一对夹线模块,夹线模块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齿轮固定座、夹线齿轮,第一驱动电机能驱动夹线齿轮转动,使得夹线齿轮与齿轮固定座之间形成打开或闭合状态,实现对引线的松开或夹紧;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固定座、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升降装置齿轮,绝缘方管轴向安装齿条,升降装置齿轮与齿条啮合;升降装置能相较于所述绝缘方管轴向相对移动;本发明通过电控机构控制,与机器人本体进行配合,完全实现带电作业不上人,消除人员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