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3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98406.2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教学用超声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超声图像的教学系统,显示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临床场景调整虚拟场景中3D虚拟人体模型的姿势;将虚拟超声探头定位在3D虚拟人体模型的指定位置上,并确定虚拟超声探头的观测向量;依据观测向量在3D虚拟人体模型中获得虚拟超声探头的断层图像,并将断层图像可视化;依据3D虚拟人体模型的姿势和观测向量从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超声图像,并将超声图像可视化;将可视化后的断层图像和可视化后的超声图像同时显示在相邻区域。本申请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对比不同人体姿势和不同视角的断层解剖结构与超声图像,降低了学习难度,缩短了学习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8046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376503.X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8/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学超声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超声波原位测量颅骨厚度和声速的方法,包括:获取N个发射阵元的反射回波数据,其中,N个发射阵元按设定顺序逐个向颅骨待测位置发射超声波,阵列上与发射阵元成中心对称的阵元接收超声波的反射回波;将N个发射阵元的反射回波数据排列在一起,形成N个发射阵元的波列图;根据所述波列图提取N个发射阵元的正入射反射到时对应的声压振幅值,叠加所提取的声压振幅值形成叠加振幅值谱,波列图对应的叠加声压振幅值最大处为等效匹配速度;根据多个叠加声压振幅值最大处的等效匹配速度和正入射反射到时,计算颅骨待测处的声速和厚度。本申请的方法能够原位准确测量出颅骨的声速和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41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82246.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超声图像处理探头,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它能够根据需要观察部位皮肤的褶皱程度,配合上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达到不同的使用效果,在相较平坦的皮肤上进行观察时,利用正反转电机的正转带动匀液筒向外旋转,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超声探头在移动时,因将耦合剂匀开,导致耦合剂与超声探头接触不良而产生空气,造成画面不清晰的影响,在相较褶皱的皮肤上进行观察时,利用正反转电机的反转带动匀液筒向内旋转,以此来提高超声探头正下方皮肤的平坦度,减小了褶皱皮肤与超声探头之间的间隙,使得耦合剂更好的与超声探头接触,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33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56003.4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哨淋巴结双显影示踪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双显影示踪剂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材料包括相互吸附的壳聚糖和造影剂,造影剂为纳米碳或美蓝,中间层材料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内层包括惰性气体C3F8或C4F10。该双显影示踪剂可耐受高频率超声的照射,同时磷脂酰丝氨酸可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达到术前、术中、术后前哨淋巴结持续显影;避免不同显影剂注射点不同造成不同显影通路的可能,可于术后切除的肉眼可见染色淋巴结内再次探测到超声造影剂显影,解决超声造影术前定位前哨淋巴结与术中染料染色淋巴结匹配的难题,避免人为操作或合作娴熟等因素引起的偏倚,实现更高匹配前哨淋巴结显影,帮助外科手术解决定位难题,减少并发症。
-
公开(公告)号:CN10985960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47274.6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9B2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乳腺肿物仿体及包埋仿体,乳腺肿物仿体设置于包埋仿体内;乳腺肿物仿体的包埋位置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乳腺肿物仿体的硬度大于包埋仿体的硬度。本申请的乳腺肿物仿体及包埋仿体均通过聚乙烯醇,纤维素及去离子水制备,本申请的乳腺肿物仿体包埋于与肿物仿体相同材质的包埋仿体后,超声可显示出肿物,易于区分,该模型十分适合于作为模拟超声引导穿刺教学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60245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85884.8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8/4455 , A61B8/12 , A61B8/4281 , A61B50/30 , A61L31/042 , C08L3/02 , C08L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腔内探头隔离及导声一体化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声垫头、塑料隔离套、皮筋套和导声探头,所述导声探头包括工作端和手持端,所述塑料隔离套包裹所述工作端,所述塑料隔离套与所述工作端通过皮筋套连接,所述塑料隔离套可随工作端伸缩,所述塑料隔离套远离皮筋套的一端与导声垫头连接,所述导声垫头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制得:玉米淀粉1~3%、琼脂2~4%、医用甘油0.5~1%、卡松0.01~0.02%和余量的水。本发明以玉米淀粉、琼脂、医用甘油、卡松和水制得导声垫头,使导声垫头具有塑性,可随不同结构形态产生形变,同时具备导声功能,不仅节省涂抹耦合剂的步骤,且具有更好的导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571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56458.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递送并局部控释氧气的靶向纳米颗粒TPPO NPs以改善声动力和抗体治疗的疗效,涉及多功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诊疗方面的用途。本发明使用脂质化声敏剂焦脱镁叶绿酸a脂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NHS、全氟溴辛烷(PFOB)和曲妥珠单抗(Tra)制备出高效携载O2的靶向纳米颗粒。在曲妥珠单抗的靶向作用下,纳米颗粒识别HER‑2阳性胃癌细胞,与增强渗透和滞留作用一同实现纳米颗粒在HER‑2阳性胃癌细胞处的高效富集。在超声作用下,一方面声敏剂产生活性氧(ROS),发挥声动力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纳米颗粒中全氟溴辛烷PFOB携载的O2可控释放,缓解肿瘤乏氧,增强声动力与抗体治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361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93890.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A61K4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态胃肠超声检查用试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液态胃肠超声检查用试剂包括水性介质和能够与水性介质形成均质混合物的发芽青稞粉。本发明的液态胃肠超声检查用试剂较好地消除了胃肠腔的黏液干扰,提高了胃肠腔停留时间,延长了排空时间,为操作者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检查准确性,避免了调制过程,消除了微生物感染源。此外,本发明的液态胃肠超声检查用试剂还具有使用方便、易于饮服、可吸收消化、无副作用、应用广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322606.0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9/127 , A61K47/24 , A61K9/00 , A61K31/34 , A61K41/00 , A61P35/00 , A61P37/04 , B82Y5/00 , B82Y40/00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刺激特异性响应药物释放用于调节肿瘤浸润Treg并通过声动力治疗介导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US响应型的硅质体纳米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硅质体包括药物核心和US刺激响应型的硅质体壳层;药物核心是可以用于下调肿瘤浸润的Treg的药物去甲基斑螯素,外部由硅质体形成脂质、不饱和磷脂、焦脱镁叶绿酸脂质及其余商品化磷脂形成的壳层在生理循环状态下稳定存在,避免所携带的DMC泄露,但是当受到US刺激PL产生活性氧后可使得壳层中的DOPC过氧化从而导致体系不稳定释放DMC,同时ROS可以诱导肿瘤细胞ICD效应。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硅质体在结直肠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5813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198405.5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递送声敏剂和靶向抗体的超声靶向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活性酯、胆固醇、脂质化声敏剂制备出声敏剂纳米颗粒,然后偶联靶向抗体制成同时递送声敏剂和抗体的超声靶向微泡,通过微泡的超声靶向爆破提高肿瘤细胞对声敏剂和抗体的摄取。同时在超声作用下产生活性氧,实现靶向声动力治疗肿瘤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