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398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83297.X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C07D231/5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吲唑酰肼类化合物,如式(I)所示;其中,R选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或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的烷基与取代的烯基中的取代基包括苯基和/或取代的苯基;R′选自H或烷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吲哚酰肼类化合物可作为整合素avβ3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明显的抗前列腺癌活性,并且针对恩杂鲁胺耐药的细胞系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720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57010.X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C07C251/86 , A61K31/166 , A61P1/16 , A61P13/12 , A61P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酰肼类化合物。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酰肼类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纤维化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和辅料,所述有效成分含有如上所述的酰肼类化合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酰肼类化合物可以作为直接治疗肾纤维化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244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33589.7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一种腹腔术后腹腔感染防堵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设置于腹部手术区域处;冲洗结构,与引流管连通,包括伸入引流管内部的冲洗管,用于对腹部手术区域处排出液体的稀释与冲洗;振动结构,包括内部结构,设置在引流管前端,能够反复膨大与复原进而反复带动引流管前端部分的膨大与复原,形成侧方引流口外侧周围液体振动;和外部结构,设置于体外,与内部结构连通或互连;反复挤压操作外部结构实现内部结构的膨起与复原,内部结构随冲洗结构一起工作;内部结构为内部囊体,外部结构为弹性充注球囊。在冲洗结构工作的同时,通过控制外部结构的操作频率达到控制侧方引流口周围液体振动频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86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183297.X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C07D231/5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吲唑酰肼类化合物,如式(I)所示;其中,R选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或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的烷基与取代的烯基中的取代基包括苯基和/或取代的苯基;R′选自H或烷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吲哚酰肼类化合物可作为整合素avβ3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明显的抗前列腺癌活性,并且针对恩杂鲁胺耐药的细胞系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28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97641.9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K45/06 , A61K35/741 , A61K31/513 , A61K31/661 , A61P35/00 , A6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用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和拟杆菌属肠道菌或其代谢相关物质的治疗消化系统癌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其中所述拟杆菌属肠道菌或其代谢相关物质逆转消化系统癌症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性。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拟杆菌属肠道菌或其代谢相关物质在制备逆转消化系统癌症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性的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3101287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27703.X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K31/41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吲唑酰肼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吲唑酰肼类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通过上述化合物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肿瘤诱导血管新生模型上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新生活性。因此,上述吲唑酰肼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中,用于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0438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64361.6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K48/00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管生产抑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MiR‑205‑5p在制备血管新生剂中的应用,该应用是为以下操作:采用定量实时qRT‑PCR检测miR‑205‑5p和CD31在人胃癌组织和肝转移瘤中的表达;通过体外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毛细血管的形成和在体背侧皮肤皱褶室模型,研究miR‑205‑5p沉默和高表达的作用;采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205‑5p对VEGFA和FGF1表达的影响,MiR‑205‑5p通过ERK信号途径和直接靶向性下调VEGFA和FGF1的表达。本发明利用MiR‑205‑5p通过ERK信号途径和直接靶向性下调VEGFA和FGF1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血管生成,尤其是血管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miR‑205‑5p可能通过负调控VEGFA表达来降低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miR‑205‑5p是胃癌中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的抑癌因子,在不同类型肿瘤的增殖和侵袭中也起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21730832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23642169.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B17/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穿刺器的双向限位装置,其包括皮肤固定结构,皮肤固定结构上设置供穿刺器穿过的通过孔;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其设置在皮肤固定结构上,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包含可调节孔,可调节孔位于通过孔的上方,可调节孔收紧紧密接触穿刺器外壁,可调穿刺器固定结与穿刺器相对位置固定不变。皮肤固定结构为软质片状结构,通过胶贴和/或缝合方式固定于皮肤,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包括通过锯齿调节带与带有锁止功能的弹性钮方式实现可调节孔的收紧,或者通过相互移动的两部分,且两部分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孔道及由孔道引导控制的多个弧形调节片;移动过程中实现可调节孔的收紧。有效实现对穿刺器的双向限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