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管阵列和低温共烧陶瓷的散热装置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6494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45808.0

    申请日:2010-04-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nventor: 白树林 张杨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48091 H01L2224/48227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阵列和低温共烧陶瓷的散热装置及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器件的散热技术。该散热装置包括内嵌微流道的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在该低温共烧陶瓷基板表面制备有碳纳米管阵列,与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电路相连的发热器件固定在上述碳纳米管阵列上。本发明充分利用低温共烧陶瓷基板易于加工三维结构的优势,在基板内制作出微流道,利用微流体对流换热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导走;同时利用碳纳米管阵列与低温共烧陶瓷和发热器件紧密结合,减小传统的焊接等方式在连接界面产生的微空隙,避免微空隙导致的热阻,使发热器件与低温共烧陶瓷基板间的热阻变得非常小,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一种锂电池黑粉的回收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8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89793.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黑粉的回收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回收方法。本发明的回收溶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第一制备原料和第二制备原料;所述第一制备原料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制备原料为酒石酸和/或苹果酸;所述第二组分包括纳米碳材料。本发明添加纳米碳材料提升了回收溶剂的传热性能,可以相应降低浸出温度,并提升热能的利用效率,在工业化规模生产中,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收益。同时,第一制备原料和第二制备原料的使用,提高了回收溶剂的传质性能,提高了锂和钴的浸出效率,即在回收溶剂的低用量下,保证了锂和钴的高浸出率。

    一种3D打印辅助切膜的导热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54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32082.8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辅助切膜的导热胶,包括内外交错设置的石墨膜,多层所述石墨膜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3D打印出框架;步骤2:将石墨膜插入框架的间隙中,石墨膜上下端部嵌入在框架的柱间隙中;步骤3:将塞入石墨膜的框架置于金刚石线切割机上,使用金刚石线进行切割;步骤4:将切割片取下后对上下表面进行涂胶;步骤5:将目标粘接膜放置于清理后的待粘器件表面,加热加压固化。本发明利用3D打印制备用于固定的框架,尺寸可调控;先制备竖直阵列,后灌胶,实现无胶切割,先切割后除去外层打印框架,可以实现400um尺寸控制,同时石墨膜位置固定,不存在胶层厚度不均匀和层间开裂的问题。

    一种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7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91030.2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界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取向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内部设置有流道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收缩段和与所述收缩段直接连通的膨胀段;所述收缩段的流道高度为0.1~1mm,所述膨胀段的流道高度为1~5mm;所述收缩段包括与膨胀段相接的连接段和进口段,所述连接段的流道高度和膨胀段的流道高度比小于等于1:2;将基体材料和导热填料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按照由模具收缩段进入由膨胀段流出的顺序通过模具,得到热界面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热界面材料的生产;同时该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普适性,适用于各向异性的一维导热填料或二维导热填料。

    一种导热绝缘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371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46440.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nventor: 白树林 牛红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硅橡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热绝缘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导热绝缘硅橡胶,包括导热填料和硅橡胶;导热填料包括由片状氮化硼形成的球形氮化硼团聚体和穿插与球形氮化硼团聚体缝隙中的球形导热填料;球形导热填料包括氮化铝或球形氧化铝;硅橡胶的制备原料包括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和催化剂;导热填料与硅橡胶的质量比为85:15。本发明由片状氮化硼形成的球形氮化硼团聚体形成贯穿面外方向的导热通路,球形导热填料在球形氮化硼团聚体的缝隙中形成连续的三维导热网络结构,导热绝缘硅橡胶在85%的添加量下,热导率显著提高。根据实施例的记载,所述导热绝缘硅橡胶的热导率>6W/(mK)。

    一种层合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673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473763.3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合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热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热塑性聚氨酯作为聚合物基体,以石墨膜和碳纤维布作为功能层,构建了高度取向结构的层合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中连续性石墨膜的使用,可以有效构建导热通路,传热时热量可以沿石墨膜的方向进行迅速传播,面内热传导时,由于热流方向与石墨膜的方向一致,保证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热导率。同时,在石墨膜上设置通孔,热塑性聚氨酯填充在石墨膜的通孔中形成“铆钉”结构,可以有效增强石墨膜和热塑性聚氨酯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此外,碳纤维布可大幅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碳纤维布在复合材料中呈对称分布,保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对称性。

    一种层合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6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73763.3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合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热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热塑性聚氨酯作为聚合物基体,以石墨膜和碳纤维布作为功能层,构建了高度取向结构的层合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中连续性石墨膜的使用,可以有效构建导热通路,传热时热量可以沿石墨膜的方向进行迅速传播,面内热传导时,由于热流方向与石墨膜的方向一致,保证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热导率。同时,在石墨膜上设置通孔,热塑性聚氨酯填充在石墨膜的通孔中形成“铆钉”结构,可以有效增强石墨膜和热塑性聚氨酯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此外,碳纤维布可大幅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碳纤维布在复合材料中呈对称分布,保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对称性。

    鳞片石墨-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828557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10011443.9

    申请日:2018-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鳞片石墨‑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散热器,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鳞片石墨和石墨烯在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导热填料分散液;(2)将聚合物基体在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聚合物基体分散液;(3)将所述导热填料分散液和所述聚合物基体分散液混合进行磁力搅拌,得到混合物料;(4)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物料;(5)将所述干燥物料在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得到熔融共混料;(6)将所述熔融共混料进行注塑成型,得到鳞片石墨‑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由此,采用该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优异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并且该复合材料相较于金属部件具有明显低比重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