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合成技术的弱相干脉冲整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1037667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24042.5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合成技术的弱相干脉冲整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光学分束器将入射弱相干脉冲序列等概率分离至空间多路,或入射多个弱相干脉冲序列,利用硅基波导等光学传输器件实现各路径光程的精确控制,将多路弱相干脉冲序列通过定向耦合器等器件耦合进入同一硅基波导等光学传输器件,实现弱相干脉冲序列重复频率的成倍提升。本发明可用于降低弱相干脉冲序列中双光子态脉冲比重、提升弱相干脉冲序列事件分辨率、降低基于弱相干脉冲量子通信系统被分光子流技术攻击概率等。

    基于芯片集成光路的高维复用量子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9818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624014.3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芯片集成光路的高维复用量子通信方法,在量子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光量子的多个光学自由度依次复用,并在每个光学自由度基础上实现多位量子比特编码;通过多芯光纤或多纤光缆进行高维复用量子信息的传输;通过相应的高维复用量子信息解码系统进行解码并通过单光子探测器阵列实现量子信息的探测分析。在实现高维复用量子通信系统的过程中,采用芯片集成光路的技术方案,利用芯片集成光路的低功耗、低损耗、高稳定性、高光学性能等优点,实现高维复用量子通信系统的全芯片集成。本发明利用了光学自由度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单个光学自由度可密集编码特性,在传统单维量子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量子信息速率的提升,有望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小型化、普及化、高速化工程应用。

    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7314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0950909.9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由多个节点组成,多节点之间建立独立的量子信道互联,多节点的数据进入融合区进行数据训练的初步模型,模型参数通过加密方式发送到各个节点,节点之间通过协商交互和信息后处理同步共享量子真随机数序列,利用量子分发建立真随机数同步共享机制,将异构数据混合传输并将各节点的数据通过模型进行更新,更新后模型参数加密发送至融合区,融合区再进行参数迭代整合,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轮迭代后直至结束。本发明通过联邦学习算法的多方安全计算保证了量子加密通信中各节点的数据的安全隐私,同时让各节点的公有数据、私有数据、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都能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在同一模型平台上进行训练,实现模型参数共享的同时确保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路径选择光路的量子真随机数生成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950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010689475.1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路径选择光路的量子真随机数生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利用单光子光源或衰减脉冲激光生成单光子序列或弱相干脉冲序列;通过50%‑50%分束器级联构建1‑2N路径选择光路;从单一端口输入的单光子将等概率从2N个端口输出;利用2N通道单光子探测器或采用时分复用系统和单台单光子探测器探测各端口响应,将单光子序列转换为随机数序列。本发明通过光学器件高品质特性和可芯片集成,可以为安全通信、机器学习、随机算法等提供全新的随机数产生的方向。

    探测驱动的双工双向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2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010950908.4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驱动的双工双向量子加密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由发送方和接收方执行,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制备并向对方发送随机分布的量子态;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探测量子态并分别生成真随机数序列;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经典信道协商交互生成有效量子密钥;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将量子探测生成的真随机数序列用于下一组量子态制备。本发明能够直接利用量子信号探测结果生成随机数序列,满足准备‑测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随机数生成需求,规避了传统硬件噪声随机数生成器在捕捉放大电路热噪声、电磁场环境噪声等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有效提升量子态制备真随机水平,大幅精简了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结构,为提升双工双向量子保密通信系统运行效率奠定重要基础。

    基于量子磁力仪的搜救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84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60268.2

    申请日:2023-04-26

    Inventor: 郭凯 许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量子磁力仪的搜救方法,在被困人员在遭遇险情时启动应急求救装置、产生高频调制磁场并持续数小时以上,搜救人员将高灵敏度磁力仪搭载于升空平台上并进行平衡补偿使升空平台进动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磁场信号被平衡归零,升空平台上的磁力仪接收空间环境中的磁场信号并通过高通滤波器滤除地磁信号,发现并定位异常磁场实现搜救功能。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磁场测量的穿透性、量子磁力仪的高灵敏性、升空平台的高机动性和高频调制磁场信号与地磁信号的高区别性,能够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或补充手段,在丛林遇险、山地遇险、矿井事故、地震救灾等场合发挥重要作用。

    偏振可编程多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37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23951.6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偏振可编程多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方法,在单一芯片并联制备码型转换器、非线性波长转换器、高速调制器、波分复用器、光学反码器、光学采样器等各种功能器件,通过偏振旋转器、偏振分束器等光电器件控制信号光场传输路径使其按需通过不同器件,通过多芯片级联或单芯片时分复用,实现偏振可编程多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本发明为标准化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系统提供了可行设计方案,能够通过统一结构的微波光子信号处理芯片按需执行各种功能,为逻辑可编程、可软件定义的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系统研发提供重要解决方案。

    超宽带芯片集成微波光子天线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01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23943.1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宽带芯片集成微波光子天线实现方法,在单一芯片集成多路传输波导,在各路传输波导上方覆盖以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层状材料为代表的各种电磁敏感材料,各材料的电磁响应波长不同,当收到宽谱信号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将引起不同材料对应的波导内传输的光场产生相位变化,通过时分复用等手段解析各光场相位变化即可实现宽带微波信号的接收感知和波段识别。本发明有效利用了光学波导可多路复用的特性,利用多种覆层材料实现宽带微波信号的接收和波段识别,能够构建小尺寸、全物理场操作的微波光子天线,为超宽带电磁频谱感知处理、无线通信管频用频、载波信号物理接口等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时分复用集中探测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组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2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724158.3

    申请日:2021-06-29

    Inventor: 郭凯 许波 侯文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时分复用集中探测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组网方法,量子传感器的传感端布设于不同点位,通过量子通信将携带传感信息的量子态远端传输至量子数据中心,量子数据中心配备大规模单光子探测器阵列,通过时分复用系统对各量子传感器传递的量子态进行时分复用以提升探测效率。脱离了探测环节的量子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且本地不具备数据解析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的覆盖范围、组网规模、运管效率和安全水平。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时分复用集中探测策略,也规避了单光子探测器大规模部署的成本和能耗风险,为量子互联网构建和量子信息技术一体融合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基于区块链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2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950906.5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包括多个加密通信节点和通信受理平台节点,基于双方通过协商交互和信息后处理提出的错误量子比特,获取同步共享的量子真随机数序列,生成业务处理结果;向区块链发送交易,通过区块链的共识验证后存储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多个加密通信节点对区块链上的所有业务结果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根据预设的处理步骤生成新的处理结果。本发明通过引入联盟区块链的方式完成联盟链的数据存储可追溯,能够实现整体链上行为的不可篡改,在发现问题节点时能够快速查询和验证,并且整体的联盟链验真后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实现了整体的存证和行为记录可追溯,确保了量子加密所有流程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