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9067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10535013.3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进藤洋平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在高电压下工作的锂离子电池的耐久性和内部电阻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制造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一锂盐、第二锂盐和溶剂的正极混合材料浆料涂覆在基材上,随后干燥除去溶剂,并且第一锂盐为磷酸锂,第二锂盐选自由碳酸锂、氢氧化锂、硝酸锂、乙酸锂、硫酸锂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并且第二锂盐相对于第一锂盐的比例以锂原子数为基准计为1~50mol%。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2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011464084.6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6/18 , H01M4/06 , H01M4/08 , H01M4/131 , H01M4/1391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热量低且电阻低的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固体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正极、负极和固体电解质层,所述正极具有含有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所述负极具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配置于该正极层与该负极层之间,且含有固体电解质,至少所述正极层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的一者含有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所述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在与所述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具有富氧层,所述富氧层的氧元素浓度比该接触面以外的部分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68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834347.6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8
Abstract: 作为课题,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容量特性良好的全固体电池。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全固体电池是具有正极层、负极层和固体电解质层的全固体电池,所述正极层含有复合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所述复合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由LiaNixCoyAlzNbbO2(1.0≤a≤1.05、x+y+z+b=1、0.8≤x≤0.83、0.13≤y≤0.15、0.03≤z≤0.04、0<b≤0.011)表示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被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含有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的涂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464084.6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6/18 , H01M4/06 , H01M4/08 , H01M4/131 , H01M4/1391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热量低且电阻低的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固体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正极、负极和固体电解质层,所述正极具有含有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所述负极具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配置于该正极层与该负极层之间,且含有固体电解质,至少所述正极层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的一者含有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所述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在与所述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具有富氧层,所述富氧层的氧元素浓度比该接触面以外的部分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230789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094386.0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B1/08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4/628 , H01M4/66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提供可抑制由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引起的气体的产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制成锂离子电池,其具备正极、非水电解液和负极,所述正极包含导电材料、被覆所述导电材料的表面的层状含铌氧化物、以及相对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电位为4.5V(相对于Li/Li+)以上的含锂氧化物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39067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35013.3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进藤洋平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C01G53/52 , C01P2006/40 , H01M4/0404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02E60/122 , H01M4/5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在高电压下工作的锂离子电池的耐久性和内部电阻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制造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一锂盐、第二锂盐和溶剂的正极混合材料浆料涂覆在基材上,随后干燥除去溶剂,并且第一锂盐为磷酸锂,第二锂盐选自由碳酸锂、氢氧化锂、硝酸锂、乙酸锂、硫酸锂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并且第二锂盐相对于第一锂盐的比例以锂原子数为基准计为1~50mol%。
-
公开(公告)号:CN10496938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80071424.0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群马大学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40 , H01G11/06 , H01G11/30 , H01G11/50 , H01M4/13 , H01M4/505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02E60/122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利用了Li离子传导的电化学装置且使循环稳定性提高的活性物质材料。本发明通过提供以如下为特征的活性物质材料来解决上述课题,该活性物质材料用于利用了Li离子传导的电化学装置:具有可吸留放出Li离子的活性物质以及配置于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并且具有聚阴离子结构的Na离子传导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79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80028751.4
申请日:2010-06-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52 , B60L3/0046 , B60L11/14 , B60L11/1816 , B60L11/1862 , B60L11/1864 , B60L11/1868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L2210/10 , B60L2210/40 , B60L2220/42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B60L2260/28 , G01R31/3662 , G01R31/3679 , H01M10/482 , H01M2010/4271 , H02J7/045 , Y02T10/6269 , Y02T10/646 , Y02T1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61 , Y02T10/7066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90/127 , Y02T90/14
Abstract: 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其控制车辆中的外部充电单元,该车辆包含车体、发动机、电动机、二次电池和外部充电单元,电池控制系统包含劣化检测单元,该单元在二次电池由外部充电单元进行充电期间检测二次电池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39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80161314.7
申请日:2009-10-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 , H01M4/02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621 , H01M4/623 , H01M2004/028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由含有锂和至少1种过渡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粒状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由具有至少1个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至少1种粘合剂,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形成有导电性的碳质覆膜,并且通过使构成至少一部分正极活性物质的碳质覆膜的碳原子与构成所述粘合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性结合,从而使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具有复合化合物,所述复合化合物由与该碳原子分子性结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和构成包含该碳原子的所述碳质覆膜的碳网形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