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3675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130657.X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D493/22 , C07D498/22 , A61K31/5365 , A61K31/5377 , A61K31/35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膜电位降低幅度,是一类潜在的保护心脑血管药物。同时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提供了新的活性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1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76498.1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浆预应力衬砌实验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三轴地应力加载组件、模型箱、灌浆组件和隧洞结构;所述模型箱设置在三轴地应力加载组件中;所述隧洞结构设置在所述模型箱内还与灌浆组件连通;所述模型箱的各面板可滑动,以使模型箱内的容纳腔体积可调;所述三轴地应力加载组件用于通过模型箱向隧洞结构施加预设方向应力,以模拟隧洞结构实际受力;所述隧洞结构包括衬砌、围岩层和设置在衬砌与围岩层之间的灌浆层,所述灌浆层是灌浆组件通过向中空环状灌浆膜袋中注入浆液材料固化后形成,在灌浆时,所述中空环状灌浆膜袋的内壁贴设在衬砌外表面。本发明旨在准确获取衬砌试件在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4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42439.2
申请日:2024-09-25
IPC: E21F17/16 , E21D11/00 , E21D11/38 , E21D11/05 , E21D11/10 , E21D11/04 , E21D1/08 , E21D1/03 , E21D13/02 , C09D175/04 , C04B26/00 ,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压缩空气储能防水隔震一体化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其中,所述结构设置在预设开挖面区域内,所述结构包括由外至里呈环形布设的防水隔震层、衬砌层、隔离层和密封层,所述防水隔震层贴设在开挖面的开挖围岩内壁且由硬泡聚氨酯材料喷涂而成;所述衬砌层由钢筋支架与纤维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所述纤维混凝土材料包括预设质量比的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和聚合物细纤维;所述隔离层采用沥青材料喷涂在衬砌层表面;所述密封层采用高聚物材料喷涂在隔离层表面。本发明旨在有效增强地下压缩空气储能防水隔震一体化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2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9063.8
申请日:2024-06-27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1B21/08 , G01B21/3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冲层参数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隧道的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隧道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尺寸参数和力学参数;围岩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岩体的力学参数;根据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确定缓冲层关联信息;缓冲层关联信息包括:缓冲层厚度和缓冲层压缩应变;在缓冲层关联信息符合缓冲层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将缓冲层关联信息作为在目标隧道中构建喷涂聚氨酯缓冲层的目标参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隧道属性参数和围岩属性参数提前预测缓冲层参数,并根据缓冲层参数确定相应的检测结果,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缩短隧道施工的准备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5632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01254.4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三维模型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装置、移动装置、高地应力加载装置、高地温模拟装置、湿度模拟装置、突水模拟装置和钻进装置。安装装置用于容纳隧道缩尺模型。高地应力加载装置能够伸入安装装置内并对隧道缩尺模型施加压力。高地温模拟装置设在安装装置的内壁上,高地温模拟装置用于在安装装置内模拟地热环境。湿度模拟装置用于调整安装装置内的湿度。突水模拟装置用于对隧道缩尺模型施加水压。钻进装置用于在隧道缩尺模型上钻进模拟隧道开挖。该新型隧道三维模型加载装置能够实现高水压、高地温、高湿环境和高地应力等的耦合,为研究地下工程灾变机理与破坏规律提供基础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279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23075.1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隧道耐久性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管片性能退化机理研究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底座、盖板、土压加载组件、水箱和恒定电流仪,弧形管片凹弧朝下设于底座的滑轨上,一端与滑轨铰接,另一端滑动连接滑轨;盖板为一端开口的壳结构,盖板活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支架,盖板的开口端罩设在弧形管片表面密封以形成加压仓;土压加载组件向弧形管片加载模拟土压,水箱为加压仓提供氯化钠溶液,恒定电流仪正极连接弧形管片的受力主筋,负极设于加压仓内。本发明可以在弧形管片受到土压力、高水压和离子侵蚀的环境中进行耐久性试验,便于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性能退化机理和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服役期受力性能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6530705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1081928.2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公交车行驶状态的公交车站附近交通噪声计算方法,具体为:1)考虑公交车在公交车站附近频繁的匀速、减速、怠速和加速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公交车行驶状态分段建模,计算得到公交车站附近单辆公交车的交通噪声;2)建立基于排队理论的公交车停靠站模型,计算单位时间公交车站每个泊位停靠的公交车;3)利用声能量叠加原理,计算所有泊位单位时间所有公交车的交通噪声;4)考虑单位时间道路上其他类型车辆的影响,得到公交车站附近总交通噪声值计算的通用形式。本发明应用于公交车站附近混合车流的交通噪声计算,解决了因公交车行驶状态多变带来的公交车站附近交通噪声难以精确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546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66959.4
申请日:2015-05-2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线源等效的不规则形状面声源几何发散计算方法。方法中,把面声源对接收点的声音辐射能量等价于面声源的各个轮廓线对该接收点的声音辐射能量之和。首先根据声源总声功率相等的原则,将面源总声功率分配到面源的边界轮廓线上;然后针对任一线声源对接收点进行声能计算,整个线声源在接收点的声功率为单位长度源强下接收点的声功率在线源长度上的积分;最后将各轮廓线对接收点的声能进行叠加,得到整个面源对接收点的声音辐射。本发明应用于不规则形状面声源声音几何发散的计算,解决了复杂边界面声源几何发散计算中源强处理复杂、计算精度过低和适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518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060120.1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一种基于建筑物群密度的室外声预测方法。考虑了建筑物群对声音的遮挡衰减和反射补偿,以建筑物体积与空间体积的比率作为变量来衡量道路交通噪声的衰减。方法计算了邻近道路前排建筑物对声音衰减的决定性影响,前排建筑物在道路所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所占的比率也被考虑在内。另外,算法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地面反射及吸收对衰减项的影响做出了修正,得到了三维建筑物群的声衰减的通用形式。本发明应用于建筑物群对室外声的噪声衰减计算,解决了高密度建筑物大区域噪声衰减计算计算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778657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71831.8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空间剖分的声线束追踪方法,是对现有声线束追踪法技术上的改进。具体过程为:采用四面体剖分对声音传播的全空间进行四面体剖分形成多个四面体空间,多个四面体空间构成四面体网格,为剖分后的四面体空间编号,四面体剖分技术符合声线束传播的空间几何规律;对四面体网格进行约束处理,恢复障碍物边界条件,并存储四面体网格各个要素;在剖分生成四面体网格后,对四面体空间采用递归方式的构建声线束树形结构;采用声线束追踪法在声线束树形结构中搜索所有节点并生成声音传播路径;对生成的声音传播路径计算声音衰减。本发明应用于复杂障碍物情况下三维声场的计算,可有效的解决高密度障碍物大区域声音计算时间效率过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