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2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47609.8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线阵列电推力器及其推力矢量控制方法,包括:气路组件,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形成气道,以使推进剂气体依次流经气路组件;多个隔离模块,被配置为将贯穿纳米线阵列电推力器的气道分割为多个气路,以使流经纳米线阵列电推力器的推进剂气体被分成多路;各路推进剂气体被纳米线阵列电推力器中的纳米线阵列与栅极之间的强电场电离,并被所述强电场加速喷出产生推力;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推力矢量调节的需求,通过控制各个气路的通断或气体流量或纳米线阵列与栅极之间的电压来调节各推力输出区域的输出推力大小,从而实现纳米线阵列电推力器的推力矢量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8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54658.X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针尖的动态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发射针模块,被配置为夹持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溶液模块,被配置为承载与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进行反应的溶液;以及运动装置,被配置为带动发射针模块移动,以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其中: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进行标定,待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达到参数要求后,运动装置带动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向上运动离开溶液液面,标定上下往返次数,完成针尖标定;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进行制备,待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达到所标定的上下往返次数后,运动装置带动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向上运动离开溶液液面,完成针尖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4448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45625.6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GNSS信号捕获方法,包括:基于对GNSS信号稀疏性的分析,利用C/A码构造稀疏矩阵,形成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噪声信号捕获算法;所述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噪声信号捕获算法包括:对高斯随机测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平均,产生新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使高斯随机观测矩阵的列向量分布比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分散,以使测量后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信号保留更多信息;根据稀疏矩阵和新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完成信号的压缩感知捕获,以提高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噪声信号捕获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捕获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11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4325.6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L43/0811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连通性评价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将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转换为有向图,并根据有向图中的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有向边,统计出每个节点对之间的冗余链路数量,对所有冗余链路数量进行加权求平均,随后采用自然连通度标度方式对得到的加权总值进行量化,计算出目标网络的网络冗余度,将网络冗余度作为对目标网络的评价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确定目标网络的当前连通状态。基于上述方式,能够单调且敏感地反映出拓扑结构为有向图的网络中边的冗余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精准、有效,有助于技术人员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韧性和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02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210501542.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AOP毫米波相控阵的宽波束圆极化微带阵元,包括辐射贴片、微带耦合线、介质层和底部地板;所述辐射贴片位于介质层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微带耦合线位于介质层上表面的边缘;所述底部地板位于介质层下表面,且底部地板上设有矩形缝隙结构、矩形微带馈线和BGA植球结构;所述辐射贴片通过金属过孔和底部地板的矩形微带馈线相连;所述微带耦合线也通过金属过孔和底部地板的下表面相连。植球结构直接与射频前端的实现互连,具有损耗小、重量轻、低成本等特点;同时克服常规微带天线波束窄、辐射不均匀等缺点,解决现有星载相控阵阵元低剖面、宽覆盖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7462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455998.4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针尖的静态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发射针模块,被配置为夹持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溶液模块,被配置为承载与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进行反应的溶液;以及运动装置,被配置为带动发射针模块移动,以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其中: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进行标定,待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达到参数要求后,运动装置带动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向上运动离开溶液液面,标定浸入时间,完成针尖标定;使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浸入溶液中进行制备,待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达到所标定的浸入时间后,运动装置带动环状集束多孔发射针向上运动离开溶液液面,完成针尖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25729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591690.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双测控模块,被配置为包括两个测控模块,以满足航天器对多模测控的需求和测控系统的冗余度;其中所述双测控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测控模块均能够被替换为北斗短报文模块,以使得双测控模块满足测控结合北斗短报文的应用需求;一体化综合电子星务处理器,被配置为作为整个系统核心,完成航天器任务的调度和管理;其中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还被配置为:将双测控模块和双模导航模块的数字信号放在同一片FPGA中处理,以融合测控和导航功能;测控和导航功能与一体化综合电子星务处理器集成为单板一体化的综合电子系统,以实现以高性能星务处理为中心,集成双模测控和双模导航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4483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1245625.6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GNSS信号捕获方法,包括:基于对GNSS信号稀疏性的分析,利用C/A码构造稀疏矩阵,形成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噪声信号捕获算法;所述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噪声信号捕获算法包括:对高斯随机测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平均,产生新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使高斯随机观测矩阵的列向量分布比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分散,以使测量后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信号保留更多信息;根据稀疏矩阵和新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完成信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25251.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一种X波段宽带宽赋形双臂螺旋天线,包括骨架、双臂金属螺旋线、同轴导体、圆形接地板以及SMA连接器,所述骨架采用聚酰亚胺材料一体加工而成,由上至下分为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所述圆锥部分缠绕有所述双臂金属螺旋线1~2圈,所述圆柱部分缠绕有所述双臂金属螺旋线2~4圈,所述双臂金属螺旋线线长等于工作波长的整数倍。本发明能够缩减螺旋天线尺寸,实现圆极化特性,满足微小卫星X波段测控天线的宽覆盖圆极化特性和收发合一宽带工作的要求,且天线结构紧凑坚固,易于加工装配,满足星载天线的结构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89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50437.0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一种X波段低剖面宽赋形天线,包括辐射贴片、上层介质板、开槽金属地、下层介质板、微带馈线层、金属空腔以及贯穿该金属空腔的第一馈电同轴线和第二馈电同轴线,辐射贴片设置于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开槽金属地设置于所述的上层介质板和下层介质板之间,微带馈线层设置于下层介质板的下表面,通过缝隙耦合馈电方式为所述的辐射贴片馈电,外部激励源通过的第一馈电同轴线和第二馈电同轴线穿过金属空腔与微带馈线层相连接以提供馈电激励。本发明不仅解决了阵列天线宽波束赋形的高功耗、高成本和大体积问题,而且相较于同频段的常规单元微带贴片天线,扩宽了天线的横向尺寸,解决了常规高频单元微带天线由于尺寸太小而难以测量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