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187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0294305.6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热泵机组,还包括耦合在压缩式热泵机组上的冷冻水回路和热水回路,冷冻水回路包括蒸发器、第一三通调节阀、冷盘管、第二三通调节阀、蓄冷换热器和冷冻水泵,热水回路包括冷凝器、第三三通调节阀、热盘管、第四三通调节阀、蓄热换热器和热水泵。本发明采取热水循环和冷冻水循环同时运行的方式,系统不用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转换工质的循环方向,控制简单,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按照各自最佳方案设计,系统效率高,可根据外界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压缩机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在效率最高的标准工况,节能省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150630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14194.6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包括有蓄热器和将蓄热器挂接在车辆底盘上的辅助挂件,所述蓄热器包括有保温外壳、尾气流路和热回收工质区,所述尾气流路穿过保温外壳的前后两面,相应在保温外壳的前后面上分别设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辅助挂件设置于蓄热器保温外壳的顶部。回收系统通过结合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装卸结构、至少一组传输流水线和余热利用端,实现车辆集散点的尾气余热采集与发电的集中实现。本发明通过在车流量动态平衡区域两端建立集中利用余热采集点和余热利用端,通过汽车尾气余热采集端和使用端脱离的方式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58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0437402.2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发电装置,相比传统的地热发电装置增加了换热装置:回热器和气液蒸发器,并将背压汽轮机和有机工质汽轮机联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地热水的能量,虽然初投资增加,但发电量提高,年收益率提高,系统有用功增加,系统总损失降低,所以装置的热经济性和效率得到提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实时监测系统,监测上述地热发电装置各个位置的温度、压力、流量等,从而及时发现压力、流量和温度不平衡问题,并防止发电装置的设备和管道结垢。
-
公开(公告)号:CN103236019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19345.4
申请日:2013-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06Q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典型用能系统节能诊断及改造策略自动生成方法和系统,包括依次互联的计量监测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库、网络服务器、节能改造策略生成装置和用户终端,所述计量监测装置实现实时监测功能;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数据,并采集到的实际运行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库连接网络服务器,用于设备信息和计量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维护,并为后续的节能潜力分析和节能改造优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网络服务器用于对录入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形成节能分析潜力报表;所述节能改造策略生成装置用于根据节能分析潜力报表生成节能改造策略。采用本发明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掌握每个设备的能耗情况,科学及时的确定节能改造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0215585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062312.1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外垂直降膜换热器,它包括换热器壳体、强化换热管束、布膜装置、管程容腔、视镜及流体进出口管路等部分组成。在换热器顶部设置双层布膜装置,一种流体经布膜装置沿管外壁均匀成膜状流下,带走换热管内另一流体的热量或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内另一流体,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流体的热交换。换热器采用切向流的进液方式和独特的双层布膜装置,解决了传统降膜换热器布膜不均匀、有效换热面积低等问题。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流体的传质阻力,显著提升换热器传热和传质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热工、轻工、食品、制药、冶金和海水淡化等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02155854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62312.1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外垂直降膜换热器,它包括换热器壳体、强化换热管束、布膜装置、管程容腔、视镜及流体进出口管路等部分组成。在换热器顶部设置双层布膜装置,一种流体经布膜装置沿管外壁均匀成膜状流下,带走换热管内另一流体的热量或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内另一流体,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流体的热交换。换热器采用切向流的进液方式和独特的双层布膜装置,解决了传统降膜换热器布膜不均匀、有效换热面积低等问题。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流体的传质阻力,显著提升换热器传热和传质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热工、轻工、食品、制药、冶金和海水淡化等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084136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10298449.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工作模式的溴化锂制冷机组,包括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高压吸收器、低压吸收器、高温换热器、低温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PLC控制系统和用于检测热源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采用溶液泵、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部件将不同的换热器按照需要组合在一起,集成了两级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单效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双效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等三种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65℃~85℃时,系统自动启动两级吸收式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85℃~150℃之间时,系统自动启动单效吸收式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150℃以上时,系统自动启动双效吸收式工作模式。不管热源温度如何变化,始终使系统处于最高效的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51877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94305.6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热泵机组,还包括耦合在压缩式热泵机组上的冷冻水回路和热水回路,冷冻水回路包括蒸发器、第一三通调节阀、冷盘管、第二三通调节阀、蓄冷换热器和冷冻水泵,热水回路包括冷凝器、第三三通调节阀、热盘管、第四三通调节阀、蓄热换热器和热水泵。本发明采取热水循环和冷冻水循环同时运行的方式,系统不用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转换工质的循环方向,控制简单,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按照各自最佳方案设计,系统效率高,可根据外界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压缩机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在效率最高的标准工况,节能省电。
-
公开(公告)号:CN102305110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217700.2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热和余热资源特别是中低温地热和余热资源进行动力输出和热水供应的装置。包括热源入口、热源出口、多管簇竖管发生器、多管簇竖管吸收器、冷凝器、汽轮机、储液罐、溶液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减压阀、生活热水箱、冷却水泵、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补水口、生活热水箱出水口、调节阀。装置采用低沸点的二元混合物为循环工质,减少了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增加了冷凝器,提高了汽轮机排汽的热利用效率;发生器和吸收器采用多管簇竖管降膜换热器,结构紧凑、安全性能可靠,同时实现了动力输出和热水供应,有效地提高了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8935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24353.0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01K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泵、闪蒸器、抽气器、蒸发器、预热器;闪蒸器的闪蒸器第一气体出口依次连接有汽轮机、凝汽器气体进口、凝汽器、凝汽器液体出口,在汽轮机上还连接有第一发电机,形成闪蒸发电装置;蒸发器第二气体出口依次连接膨胀动力机、冷凝器、工质泵、调节阀、预热器第二液体进口、预热器第二液体出口、蒸发器第二液体进口,形成完整的双工质发电循环,在动力膨胀机上还连接有第二发电机。该装置中既包含了闪蒸发电装置又包含了双工质发电装置,同时具有抽气器维持闪蒸压力和冷凝压力,调节阀调节工质流量的特点,实现了发电功率的稳定输出,提高了低品位热能的热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