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2231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10242031.9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09K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基复合化学蓄热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蒸馏水加入化学蓄热材料里,搅拌,形成悬浮液;加压条件下,将金属多孔体含浸在化学蓄热材料悬浮液中,反复加压,即制成金属基复合化学蓄热材料。本发明的金属基复合化学蓄热材料可应用在高温条件下,解决化学蓄热材料因化学反应导致体积膨胀或收缩等变形问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金属基多孔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提高复合化学蓄热材料导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810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282903.9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10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立式热解设备,包括炉体及沉降反应器,第一星型进料器横向设在炉体顶部的进料口内,其下部设有第二星型进料器;内部隔断层将炉体分割为原料热解区和生物炭冷却区;环形导流板外侧固定于炉体内侧,圆形导流板圆心位置固定于炉体中心且置于沉降反应器内腔中,沉降反应器位于两导流板之间并保持不接触;沉降反应器上部设有连通热解气出口的热解气管道;原料热解区设有烟气进口及烟气出口,生物炭冷却区设有空气进口及空气出口,烟气管与空气管分别从炉体外延伸至沉降反应器内腔中;星型出料器横向安装于炉体底部的出料口内。本设备在生产中可使原料受热均匀、热解时间可控,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28345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168772.7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和PVDF按照65∶20∶15的质量比混匀,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直至能搅拌成糊状,再加入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相同体积的8~12mol/L?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05~115℃,压强为1.0~2.9MPa的条件下反应11.5~12.5小时,反应完毕后冷却,取出糊状物即为制备好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以本发明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极的催化剂,相比于常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该二氧化锰催化剂能够提高微生物燃料的输出电压,并且以该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池处理渗滤液,能有效提高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氨氮等物质的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81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82903.9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10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立式热解设备,包括炉体及沉降反应器,第一星型进料器横向设在炉体顶部的进料口内,其下部设有第二星型进料器;内部隔断层将炉体分割为原料热解区和生物炭冷却区;环形导流板外侧固定于炉体内侧,圆形导流板圆心位置固定于炉体中心且置于沉降反应器内腔中,沉降反应器位于两导流板之间并保持不接触;沉降反应器上部设有连通热解气出口的热解气管道;原料热解区设有烟气进口及烟气出口,生物炭冷却区设有空气进口及空气出口,烟气管与空气管分别从炉体外延伸至沉降反应器内腔中;星型出料器横向安装于炉体底部的出料口内。本设备在生产中可使原料受热均匀、热解时间可控,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810682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95547.X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炭增强微生物燃料电池放电电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方法。该电池包括阳极电极、阳极电极液和阴极电极,所述的阳极电极液为含有吸附有有机物的生物碳的有机废水。该方法包括配置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并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所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其阳极电极液为含有吸附有有机物的生物碳的有机废水。本发明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富集于生物炭中,配制生物炭与有机废水的混合液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极液,这样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放电电压优势,解决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置废水过程中难以规模化放大的问题,有利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2834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68772.7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和PVDF按照65∶20∶15的质量比混匀,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直至能搅拌成糊状,再加入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相同体积的8~12mol/L 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05~115℃,压强为1.0~2.9MPa的条件下反应11.5~12.5小时,反应完毕后冷却,取出糊状物即为制备好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以本发明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极的催化剂,相比于常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该二氧化锰催化剂能够提高微生物燃料的输出电压,并且以该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池处理渗滤液,能有效提高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氨氮等物质的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05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35955.6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23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燃烧器喷嘴,包括腔体,还包括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气系统,以及与进气系统连接的压力阀门和压力表,腔体前端端口处设有前端喷口,腔体内设有芯管,在腔体后端内设有弹簧,所述芯管一端与前端喷口相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在靠近前端端口处的腔体上还连接有进料系统,腔体内与进气系统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腔体外的第一调节阀门、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二调节阀门和第三调节阀门,第一调节阀门底端与第三调节阀门连接,第三调节阀门设在进气系统处,所述第二调节阀门与弹簧相抵触连接。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不易堵塞,且操作简单,可抗高压、高温。
-
公开(公告)号:CN10203272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92255.3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吸附式制冷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为采用由吸附剂和换热器组成的吸附床结构;由新型蒸发器和冷凝器组成的制冷机包括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在左侧腔体内设有第一吸附床和第四吸附床,在右侧腔体内设有第二吸附床和第三吸附床,所述第四吸附床另一侧、在左侧腔体外通过第三阀门连接到第二冷却水流路,所述第一吸附床另一侧、在左侧腔体外通过第四阀门连接到驱动热源流路;所述第三吸附床另一侧、在右侧腔体外通过第五阀门连接到冷冻水流路,所述第二吸附床另一侧、在右侧腔体外通过第六阀门连接到第一冷却水流路;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为采用由吸附剂和换热器组成的吸附床结构。本发明中制冷剂都是以蒸汽状态存在,解决了吸附式制冷机用于运动系统中液态制冷剂震动导致运行不稳定、制冷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279652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395918.0
申请日:2014-08-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24F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7 , F24F2203/10
Abstract: 一种利用湿度差除湿的空气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除湿转轮、驱动装置、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除湿转轮包括分区框架和转轮,分区框架分为再生区和处理区,处理区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风道及第一风机与室内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再生区两侧分别通过第二风道与室外连通,除湿转轮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处理区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再生区利用室外低湿度空气实现再生,结构简单,节省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32015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71140.8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10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立式沉降炉,包括炉体,炉体顶部设有进料口,第一星型进料器横向安装在进料口内,第二星型进料器安装在第一星型进料器下部,保温层紧贴炉体内部,保温层与布料器外壁之间空间为烟气加热腔体;烟气加热腔体内部安装有烟气导流片,烟气进口位于炉体下部,烟气出口位于炉体上部,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与烟气加热腔体相通,布料器自上而下由位于布料器外壁内的多个锥形面和漏斗面依次构成;炉体内部设有纵向安装的热解气管道,热解气管道连通位于炉体上部的热解气出口;星型出料器横向安装于炉体底部的出料口内。本设备在生产中可使原料受热均匀、热解时间可控,具有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