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91937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24776.3
申请日:200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贮氢/镍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的负极材料的结构是金属贮氢/镍电池的高容量长寿命负极材料属于Ce2Ni7型晶体结构的无钴材料,组成通式为:(MmxMg(1.x))(NiyCozAlmR(1-y-z-m))n,其中0.4≤x<1;0.5≤y≤1;0≤m≤0.2,0<z≤0.3;3.3≤n≤3.7。Mm是至少一种稀土元素或是它们的混合;其中La≥25wt%,R是Mn、Ti、Zr、Cr、V、Si、Sn等元素中的一种或是它们的混合。合金的主相结构为Ce2Ni7,比AB5型(LaNi5结构)的合金材料有更高的理论容量。合金材料中轻金属镁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容量和Ce2Ni7结构形成。通过调整B侧元素配比和成分可以提高材料的寿命和放电容量和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048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114398.3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多孔碳水解发生氢气的方法与反应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氢源的制氢储氢技术。其特征是:通过机械球磨LiBH4和多孔碳材料制备水解材料,控制与水解材料反应的液态水的进水速率和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对反应的放氢量、放氢速度等进行有效控制。本发明是将水解制氢与制氢系统精密结合,这种水解制氢系统无需催化剂加速;可持续稳定放氢;控制方便;且放氢效率较NaBH4水解制氢体系高。完全满足氢燃料电池对氢源的要求。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对促进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公开(公告)号:CN100581991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710038985.7
申请日:2007-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氧化物修饰的硼氢化锂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氢材料的通式为(100-x)LiBH4+XMeO,MeO为修饰用的氧化物,X的质量百分数为10-80%。将LiBH4和所述的氧化物按上述通式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球磨,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氧化物为TiO2、Fe2O3、ZrO2、V2O5、SiO2、Al2O3、Al2O3-SiO2或TiO2-SiO2中任意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储氧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低于100℃,在300℃以下的放氢量为3-6.5%。
-
公开(公告)号:CN103413953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0301.0
申请日:2013-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6/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硝酸共熔盐,并涉及这种熔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共熔盐质量百分数为:LiNO3,0~65%;KNO3,30~95%;Ca(NO3)2,0~60%。本发明提供的硝酸共熔盐的熔点低于150℃(最低为109.4℃),热稳定温度高于500℃(最高可达638℃)的材料。这种硝酸共熔盐不仅可以用作高能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还可以用作热量传递的介质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优于现有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029364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710038984.2
申请日:2007-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钛钒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储氢材料是由硼氢化锂和钛钒基合金组成,其中钛钒基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所述的钛钒基合金的组成通式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0<z≤30。M至少为Cr,Fe,Ni,和稀土元素中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钛钒基合金为BCC相合金,其形态为铸态或氢化物。制备方法也很简单,只是按组成配料后球磨而成。本发明提供的LiBH4/钛钒基复合储氢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低于80℃,在300℃以下的放氢量达1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04087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038898.6
申请日:2008-06-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氢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一定量的储氢合金粉,加入质量百分数为2%-5%的乙炔黑作导电剂后,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浓度为5%PVA溶液,搅拌均匀后涂抹于泡沫镍上,将泡沫镍折叠并压紧,点焊上镍条即完成极耳的制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极制备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不用压片),省原材料(不用加镍粉或铜粉),还可在不同的循环次数下取出合金粉来测试XRD(没有加镍粉或铜粉做准动态XRD时没有镍或铜衍射峰的干扰),为研究容量衰减与合金粉动态微结构的变化提供了实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3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93870.9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02 , C22C1/023 , C22C9/00 , C22C19/007 , C22C19/0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可控含镁储氢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含镁储氢合金的配料,镁的包覆以及感应熔炼,本发明解决了储氢合金中像镁一类的低熔点金属与高熔点金属熔炼过程中的加入问题,特别是在控制镁的烧损、挥发方面效果明显。由于采用镁包覆与感应熔炼结合的方法,镁的烧损变得非常缓慢可控,合金元素吸收率大大提高,确保了化学成分的均匀和精准,制备过程以及对设备的要求也变得相对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2005582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295202.5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膜电极集合体结构,所述的膜集合体依次包括支撑层、阳极微孔层、阳极催化层、Nafion膜、阴极催化层、阴极微孔层和阴极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催化层为疏水性且呈梯度分布,即制备的疏水性逐渐变化的双层、三层或多层阴极催化层;其制备方法是以碳纸或碳布为支撑层,然后根据需要涂覆由各种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粘结剂组成的微孔扩散层,再涂覆贵金属基催化剂、Nafion树脂等组成的浆液,通过合适的热处理等步骤,将阳极、阴极和Nafion膜在一定条件下热压,即制得MEA。由于疏水性梯度分布的阴极催化层结构提高了阴极氧气的传质,提高了催化剂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功率密度和放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05582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95202.5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膜电极集合体结构,所述的膜集合体依次包括支撑层、阳极微孔层、阳极催化层、Nafion膜、阴极催化层、阴极微孔层和阴极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催化层为疏水性且呈梯度分布,即制备的疏水性逐渐变化的双层、三层或多层阴极催化层;其制备方法是以碳纸或碳布为支撑层,然后根据需要涂覆由各种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粘结剂组成的微孔扩散层,再涂覆贵金属基催化剂、Nafion树脂等组成的浆液,通过合适的热处理等步骤,将阳极、阴极和Nafion膜在一定条件下热压,即制得MEA。由于疏水性梯度分布的阴极催化层结构提高了阴极氧气的传质,提高了催化剂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功率密度和放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04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14398.3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多孔碳水解发生氢气的方法与反应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氢源的制氢储氢技术。其特征是:通过机械球磨LiBH4和多孔碳材料制备水解材料,控制与水解材料反应的液态水的进水速率和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对反应的放氢量、放氢速度等进行有效控制。本发明是将水解制氢与制氢系统精密结合,这种水解制氢系统无需催化剂加速;可持续稳定放氢;控制方便;且放氢效率较NaBH4水解制氢体系高。完全满足氢燃料电池对氢源的要求。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对促进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