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2874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710348153.9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33/574 , G01N33/543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均匀分布的微球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芯片包括进样口、出样口、若干个与液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微柱阵列;所述微柱阵列之间的间隙为主流动通道,微柱阵列中相邻微柱的最窄间隙略小于微球的直径。本发明基于流体扩散的原理,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流阻理论计算,可将微球均匀排布在微柱的间隙中,离散分布的微球避免了相互之间荧光信号的干扰;微球可以根据需要结合不同的抗体,实现不同标记物的检测;采用的孵育方法可以减少进样的时间,集进样和清洗于一体,简化了实验操作,可应用于以微球为载体的生化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6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7041.5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酸检测芯片、制备方法及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芯片包括:反应基板和温控基板,所述反应基板上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基板上还设有进样口,所述进样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基板包括第一反应基板和第二反应基板,所述反应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上,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与所述第二反应基板盖合使所述反应腔形成密闭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反应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基板上设有基板安装结构,所述温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安装结构内。该核酸检测芯片结构简单,将反应基板与温控基板集成在一起,无需额外设置配套设备即可完成检测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5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28203.3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病菌检测反应器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由两层薄膜密封形成竖向排列的裂解区、混合区、以及反应区;所述裂解区一侧与所述混合区之间通过封装隔离带分隔,另一侧设有进样口;所述反应缓冲区分别于所述混合区和所述反应区相通;所述反应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预埋内参靶标的第一反应区和至少一个用于预埋测试靶标的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结均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池的反应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体检测微流控芯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6760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19519.2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33/68 , G01N33/574 ,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93 , G01N27/3275 , G01N33/574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功能纳米级蛋白薄膜的石墨烯肿瘤标志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转移至二氧化硅衬底上的石墨烯、多功能纳米级蛋白薄膜以及反应腔。制备方法包括:(1)石墨烯转移至钛金电极表面;(2)失活BSA蛋白薄膜修饰石墨烯;(3)光刻与刻蚀;(4)制备保护绝缘层;(5)偶联抗体。本发明修饰过程简单易于操作,通用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修饰来实现不同目标分子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492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19602.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天津中医药大学
IPC: B01L3/00 , B01F31/65 , B01F33/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对称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样口(1)、进样分流引导区(2)、进样缓冲区(3)、微颗粒捕获区(4)、出样缓冲区(5)、出样分流引导区(6)和出样口(7)。本发明通过优化捕获结构设计,借助于振荡微流体的往复运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微流控芯片中微球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磁珠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结合效率,在微小体积内实现高效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极大地减少了样品和试剂的消耗,可为病原体、外泌体等生物分子的富集与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01287.6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7/327 , B01L3/0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微流控电化学分析系统。本发明可以对生物体血样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以判断生物体健康状况,以备后续治疗。除了即时快速检测外,本发明体积重量适中,携带方便,适用于医院、家庭以及野外等各种环境下检测身体健康状况,利用所获得的生理参数给人们对健康情况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7503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81910.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A61B5/1477 , A61B5/0205 , A61B5/1455 , H03M1/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电路拼搭的可穿戴汗液传感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以及用于检测汗液成分的电化学模块、用于诱导汗液的催汗模块和用于检测生理指标的物理信号检测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其中,微控制器模块和电化学模块拼搭,以在出汗状态下对汗液成分进行检测;或微控制器模块、电化学模块和催汗模块拼搭,以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汗液导出和成分检测;或微控制器模块、电化学模块、催汗模块和物理信号检测模块拼搭,以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汗液导出、成分检测和生理信号检测;或微控制器模块和物理信号检测模块拼搭,以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拼搭来实现特定的功能,无需重新设计和定制,能节约成本,提高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528203.3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病菌检测反应器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由两层薄膜密封形成竖向排列的裂解区、混合区、以及反应区;所述裂解区一侧与所述混合区之间通过封装隔离带分隔,另一侧设有进样口;所述反应缓冲区分别于所述混合区和所述反应区相通;所述反应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预埋内参靶标的第一反应区和至少一个用于预埋测试靶标的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结均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池的反应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体检测微流控芯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53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368204.0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汗液监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汗液监控传感器包括粘结层、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层和微流控结构层;该粘结层的顶部与该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层连接,该粘结层的底部与皮肤粘结,该粘结层上设有第一通孔,该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层包括电极,该电极用于检测汗液中分析物;该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层上设有该微流控结构层,该微流控结构层包括连通的检测结构和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一通孔对应,该检测结构用于收集由该第一通孔和该第二通孔输送来的汗液,并暴露该电极于该汗液中;粘结层和微流控结构层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本申请提供的汗液监控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9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04179.9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感应蛋白的电化学磁场探测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溅射氧化铟锡,清洗;涂胶,前烘,曝光,然后显影,硬烘;刻蚀,去胶,将石墨烯转移到工作电极表面;将牛血清蛋白溶液铺在得到的基片表面,固化使蛋白变性成膜;涂胶,前烘,曝光,显影,等离子刻蚀;将EDC、NHS和MagR/Cry的混合溶液滴加在刻蚀后的电化学器件的工作电极区域上的蛋白膜上,孵育,冲洗,封闭。该器件具有数字化,小型化等优点,能够实现对生物磁感应蛋白被磁场激励信号的增强检测,以及在较宽的带宽下进行磁感应蛋白对磁场的响应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