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壁开采工作面多单元水冷降温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814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328809.3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长壁采煤面多单元水冷降温结构及方法,在开采开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前腿柱之间设置多个水冷器,从回风巷一侧向对水冷器供应冷却水,从进风巷一侧回流。通过水冷器与工作面热空气换热,将开采工作面的热量传递至水冷器内部的冷却水中,并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带走工作面的热量。多个水冷器可增大整个工作面制冷面积,增加制冷效果;本发明通过冷却水降温,原理可靠,动力清洁绿色,不产生电热,无噪声污染,水冷器设计有多根直管、弯管和肋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配套大型设备,不影响支架移动和回采速度。在原有的通风降温的基础上,可实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双回路降温,有效改善热害矿井作业环境。

    一种基于真实气体状态的煤粒瓦斯放散量预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49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22821.6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真实气体状态的煤粒瓦斯放散量预测系统及方法,该方法以压缩因子校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真实游离瓦斯气体状态方程;以游离瓦斯密度为自变量,对常规的以压力为自变量的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等温方程进行修正,计算吸附态的瓦斯含量;将其与游离态的瓦斯含量结合得到简化的煤粒总瓦斯含量朗格缪尔型方程;对该简化方程进行微分,得到煤粒游离态瓦斯密度梯度驱动的解吸放散模型;并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对所述煤粒态瓦斯密度梯度驱动的解吸放散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煤粒累计瓦斯解吸量预测曲线,以对煤粒瓦斯放散量进行预测。

    一种双重孔隙煤体的煤层气预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92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939156.6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重孔隙煤体的煤层气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沿煤基质的径向和煤体处煤层钻孔的径向,设置钻孔周围瓦斯流场网格节点;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根据钻孔周围瓦斯流场网格节点,对预设的煤体双重孔隙瓦斯流动模型进行离散,得到煤体的双重孔隙瓦斯流动差分模型;基于煤体的双重孔隙瓦斯流动差分模型,得到煤层钻孔周围瓦斯流场网格节点中每个裂隙流场网格节点的裂隙内瓦斯压力;根据裂隙流场网格节点的裂隙内瓦斯压力,基于达西定律,计算钻孔的瓦斯流量和/或瓦斯抽采量。籍此,实现较长时间周期煤层气抽采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煤层气的生产量的准确预测。

    一种气体含湿量的压缩露点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253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39097.0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含湿量的压缩露点测量装置及方法,在气缸内部设置活塞,采取压缩气体测得气体含湿量,通过活塞对气缸内的待测气体进行压缩,待气缸内出现雾或气缸内壁出现露时,活塞停止移动,实时记录气缸内待测气体的绝对压力,从而计算出气体含湿量。本发明提供了便携、快速、精确测量目标气体的含湿量的装置及方法,构造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泛,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且不需要进行维护,耐污染性较强,能够实现对气体含湿量的精确测量。

    一种堵漏提浓的瓦斯抽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9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49722.X

    申请日:2021-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堵漏提浓的瓦斯抽采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包括:沿煤体走向钻孔,钻孔完成后退屑;将钻孔封堵材料环绕于注浆管外壁,将注浆管连同钻孔封堵材料一同送入预定封孔深度,待钻孔封堵材料发生膨胀,完成孔口封堵及注浆管的安装;通过注浆管向钻孔中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在煤体中渗流,渗流半径为R;水泥砂浆与煤体凝结成堵漏墙;沿煤体倾向安装瓦斯抽放管,使瓦斯抽放管穿过堵漏墙,瓦斯抽放管安装到位后封堵瓦斯抽放管的外壁与煤体之间的空隙,抽采瓦斯。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瓦斯抽采过程中采区煤壁漏风的有效封堵,提升抽采浓度、延长抽采时间,优化抽采系统的同时降低了回采时瓦斯超限的安全隐患,并提高了回采效率。

    一种煤粒微孔扩散系数及无因次数值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1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573623.8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粒微孔扩散系数及无因次数值反演方法,包括:步骤S101、得到煤粒的有因次累计瓦斯解吸量:基于预设的煤粒的累计解吸量模型,对煤粒进行瓦斯解吸扩散实验,得到煤粒的有因次累计瓦斯解吸量;步骤S102、建立煤粒瓦斯径向流动无因次数学模型:根据煤粒瓦斯径向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和预设的无因次参数,建立煤粒瓦斯径向流动无因次数学模型;步骤S103、数值解算无因次累计瓦斯解吸量;步骤S104、反演计算煤粒微孔道扩散系数。籍此,避免了运用菲克扩散模型推算解吸造成的测定误差,有效提高煤粒微孔道扩散系数的准确率。

    一种封堵漏风通道的瓦斯抽采增效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5668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556200.X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封堵漏风通道的瓦斯抽采增效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煤壁向煤层内部延伸的破碎区域边界,确定注浆孔注浆深度;注浆孔施工:确定注浆孔间距、注浆孔高度、注浆孔的布孔方式、仰角注浆孔角度以及俯角注浆孔角度;封孔注浆,形成封堵漏风通道的椭球群;封孔后,注浆孔内辅以注浆花管进行注浆;密闭材料喷涂:向顶板和/或底板与煤壁面衔接的位置以及顺槽巷帮进行密闭材料喷涂,封堵煤巷顶板和/或底板表面裂隙与煤层贯通的漏风通道;静置[20,24]小时,待注浆液、喷涂的密闭材料与煤层凝结后,进行顺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

    一种竞争吸附下煤微孔道气体扩散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6669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117133.1

    申请日:2022-02-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竞争吸附下煤微孔道气体扩散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煤粒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累积气体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混合气体的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煤粒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沿径向流动的有因次模型;根据煤粒的预设无因次参量,将煤粒混合气体中该组分沿径向流动的有因次模型转化为该组分气体沿径向流动的无因次模型;根据该组分沿径向流动的无因次模型,得到煤粒混合气体中该组分的无因次累积吸附量;将该组分气体的无因次累积吸附量曲线转化为有因次累计吸附量曲线,反演计算获得煤粒混合气体中该组分气体的微孔道扩散系数。

    一种煤矿采空区高温探测预警及防灭火智能协同管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0598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63227.6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矿井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煤矿采空区高温探测预警及防灭火智能协同管控系统,系统中,感温模块为多组分布式铠装测温光纤,测温光纤以固定布线方式和移动布线方式呈网格状埋设于采空区;信号解调模块接收测温光纤监测到的采空区的温度信号,基于光时域和拉曼散射对温度信号进行解调转换,基于预设的校准数据库对解调转换得到的监测温度数据进行自校准;可视化预警模块中部署有煤矿的开采时空动态模型,对采空区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进行显示,并对高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校准温度数据对应的温度位置进行定位显示并报警;防灭火协同管控模块中部署有防灭火设备,防灭火设备根据可视化预警模块发出的报警信息自动启动。

    一种吸附条件下煤粒渗透率演变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0414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1057159.3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附条件下煤粒渗透率演变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煤粒瓦斯透气性系数与煤粒渗透率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第一透气性系数,得到第一渗透率;其中,所述第一透气性系数为基于煤粒瓦斯恒压吸附模型,对煤粒瓦斯恒压等温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反演得到,根据所述实验预设的恒定压力值不同,所述第一透气性系数有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一透气性系数对应一个第一渗透率;基于煤粒孔隙率演化模型,根据煤粒渗透率与煤粒孔隙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和第一渗透率,得到煤粒渗透率演变模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