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31391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62204.7
申请日:2015-05-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评估降尘剂润湿粉尘性能的方法。该方法以润湿速度为基础指标、接触角为优选指标、临界胶束浓度为经济指标来衡量降尘剂的润湿性能,通过分析各衡量指标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以润湿度Favc全面表征降尘剂润湿粉尘的性能;根据润湿度Favc的大小用以评估降尘剂对粉尘的润湿能力,润湿度Favc值越大,则其润湿粉尘性能越优,反之则越差。本发明给出了评估降尘剂润湿粉尘性能的定量指标及层级判定依据,为科学表征和客观评估降尘剂的润湿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矿山、建材、冶金、建筑等行业的粉尘防治中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21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1139.9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3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35/22 , E21C2035/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煤机抑尘的旋转射流自吸式短程强化产泡装置,包括压力水供给管、旋流喷嘴与射流发泡筒体,压力水供给管与旋流喷嘴相连,射流发泡筒体内依次设吸气室、吸液室、混合喉管、增压成泡室、强化产泡室和增速出流室;旋流喷嘴通过螺纹旋入射流发泡筒体中的吸气室,吸气室上设有吸气孔,吸液室上设有吸液孔,吸液孔与吸液软管相连,强化产泡室内设有梯形流道螺纹杆。该装置利用旋转射流实现空气和发泡剂的自动吸入,无需提供压风管路和发泡剂添加设备,可靠、适用性强;利用短程化的混合喉管和强化产泡室实现水、气和发泡剂三种介质的高效传能传质与低阻化产生抑尘泡沫,产泡效率高,泡沫出口动量大,适于采煤机截割粉尘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3084022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054532.9
申请日:2013-02-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矿降尘用自吸空气式旋流发泡装置,主要由发泡液供给管、射流喷嘴、吸气混合筒体、发泡筒体构成,发泡液供给管与射流喷嘴相连,吸气混合筒体内依次设吸气室、气液混合室和扩散成泡室,射流喷嘴接入吸气室内,吸气室上设有吸气孔,发泡筒体内依次设旋流发泡室、泡沫出流室。设定压力的发泡液经射流喷嘴高速喷出形成紊动射流,在紊动射流的抽吸作用下,环境中的空气通过吸气孔自动进入吸气室,空气被射流从吸气室带入气液混合室与发泡液进行传能传质,被加速和压缩的空气在扩散成泡室内被液滴粉碎成气泡,初步成泡的泡状流在旋流发泡室内完成充分发泡。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泡率高,能耗低,安全可靠,运行维护费用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86168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89706.2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降尘的弧扇喷嘴,包括带有螺纹连接头的喷嘴体和设在喷嘴体的出口处的导流体;所述的喷嘴体内孔分为入口段、渐变喉部和出口段,所述的导流体为扇形锥体,扇形锥体的高度为1-10cm。通过导流体使喷嘴出口的降尘介质形成弧扇喷雾,可较好包裹钻头、截割头等钻割部件,扩散范围广,同时又能减少降尘介质使用量,大大提高降尘介质的利用率。本发明不仅可用于钻头、截割头等进行钻割作业时的粉尘防治,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弧状扇形喷嘴的场合。其结构简单、喷射均匀、小流量、高冲击力、介质利用率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8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340368.0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8 , B25J11/00 , B62D55/065 , B62D55/116 ,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灾后环境超前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环境超前探测模块、通信模块、信息融合模块、运载模块、行走越障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等关键组成模块。通过机器人自身的各项传感器、雷达、生命探测器以及运载的变胞机器人和飞行机器人等,多源协作收集矿井灾后空气环境、地质形态及人员信息,实现矿井灾后环境的超前探测,及地图构建。为救援指挥中心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探测信息,帮助抢险救援人员更加果断迅速的作出救援决策,提高灾后行动的安全性、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104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6372.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12M1/00 , E21F1/00 , B01D53/84 , B01D53/62 , C02F1/00 , C02F3/00 , C12M1/34 , C12M1/36 , C12M1/38 , C12M1/02 , C12M1/04 , C12M1/12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微藻固碳减排及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微藻培养和封闭式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微藻培养模块、CO2捕集和输送模块、微藻收获后与处理模块等八个模块;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回风巷捕集的CO2经输送管路注入封闭式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封闭式管道光生物反应器设有多种传感器,监测数据上传至智能化数据分析与优化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模块对溶液加注和环境参数进行智能调节;收集微藻厌氧发酵产生的可燃气,加工初筛的微藻,过滤矿井废水。本发明可实现矿井微藻的高效培养、矿井回风巷中CO2的高效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以及废水的循环利用,符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矿井二氧化碳减排技术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94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36062.8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CO2综合利用一体化防灾方法与系统,其属于矿井灾害防治领域。向采空区内注入CO2降低煤氧复合速度,并用煤基固废与CO2反应制备碳酸盐浆液充填封闭采空区;利用CO2对煤岩的孔裂隙结构改造和力学性能弱化作用,结合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微震、地音信号,确定冲击地压灾害潜伏区域,预先注入弱化煤岩卸压防冲;液态CO2作为传热工质,和围岩的显著温差促使其与围岩发生大量热交换,相变为气体储存富余的热能;液态CO2作为优质压裂液,可轻易渗入煤体原生孔隙,其低温冻胀特性导致煤基质收缩和孔隙扩张,显著提高煤层渗透性进而增加后续注水降尘煤体润湿面积,同时其相变后可驱替瓦斯,提高瓦斯的解吸速率和加快其释放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84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3668.8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干式多级螺旋过滤精准除尘方法与装置,将除尘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旋流吸尘区、螺旋筛网除尘区、滤芯横置除尘区,采用旋流分离大粒径粉尘,螺旋筛网保证旋流继续存在的同时,拦截中粒径粉尘,横置滤筒过滤小粒径粉尘的多级协同控除尘方法,大幅减小干式除尘器体积的同时,实现以粉尘粒径分级处理为导向的高效精准除尘;空气放大器与轴流风机形成双级吸尘动力,含尘气流首先通过离心叶轮形成的旋流分离区,大于100μm的粉尘沿筛网与筒壁的缝隙前进并通过重力作用逐渐沉降,与离心叶轮同轴的螺旋筛网除尘区,通过三层不同孔径的筛网拦截30‑100μm的粉尘,最后含尘气流通过横置滤筒,高效过滤30μm以下的粉尘,并通过环形反喷吹装置实现清灰。该装置综合三种除尘方法的优势,将粉尘粒径分为三级进行处理,形成了大粒径沉降‑中粒径拦截‑小粒径过滤的粉尘治理体系,可在显著降低干式除尘器体积的同时,提高除尘器除尘效率,减少能耗,为除尘器在工业场所多场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具有广泛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9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72719.3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雾型消烟剂及制备方法,由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碱性盐、反絮凝剂、惰性抛射剂和水制成,所述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由快速渗透剂T与LAS‑30复配而成。通过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生成粘附性强、覆盖性广的泡沫,从而有效降低烟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浓度;通过加入碱性盐成分,以提高对酸性毒气的中和效果;加入反絮凝剂防止溶质降沉、凝并,进而提高消烟剂溶液的稳定性;最终所配溶液通过气雾发生器达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状态,基于此,配合惰性抛射剂与环境空气由高压雾化喷嘴喷射出气雾流,其可扩大作用范围、延长作用时限、更好中和毒气、抑制火势,进而达到节能、绿色、高效净化烟气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12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471479.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CO2(液碳)‑水智能循环加注致裂增润煤层的注水减尘方法,包括:超前工作面施工注水钻孔后动压加注液碳,在煤层适当位置施工应变‑温度监测钻孔和水分探测钻孔以实时监测液碳致裂范围及压力水有效润湿区域,监测数据回传至智能分析及决策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并下达控制命令,通过PLC系统调节液碳和水加注阀门开展循环加注作业,多次往复致裂增润煤体进而实现智能化源头减尘的目的。该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应变‑温度监测和水分增润探测等技术,结合自动控制原理与人工智能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感知‑传递‑决策‑控制体系,预期将显著提高注水减尘效率,有望为矿井粉尘防治提供变革性、智能化新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