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及其气水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2253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783299.1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涉及一种用于化工、机械、勘探、电力等领域的气水分离器。它包括壳体、气水分离区、换热区、整流区、气水混合物入口、气相出口、分离液产物出口、换热液进口和换热液出口、导流板、气相通道、第一液相通道、第一引流隔板、第二引流隔板、第二液相通道;换热区内安装有换热管和换热隔板,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安装有挡板,多个下换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多个上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进口与下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出口与上换热管的出水口连通。本发明将换热器内置,且占地面积小,无需检修空间,换热效果好。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的气水分离方法。

    带有旋膜的增压型液环真空泵回水系统及其回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336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783619.3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旋膜的增压型液环真空泵回水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化工、机械、勘探、电力等领域的液环真空泵回水系统。它包括真空泵本体、气水分离器、进物料管、出物料管、增压泵、旋膜区、冷却液入口、气水分离区、换热区、整流区、导流板、气相通道、环形隔板;旋膜区内安装有起膜管,起膜管的管壁上设有起膜孔;换热区内部安装有换热隔板,换热液进口与下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出口与上换热管的出水口连通;增压泵的输入端与分离液体出口连通,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回水口及冷却液入口连通。本发明有利于减少回水流体扰动,能够降低阻力。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带有旋膜的增压型液环真空泵回水系统的回水方法。

    一种双循环切向排气液环真空泵端盖

    公开(公告)号:CN10569737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257157.1

    申请日:2016-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双循环切向排气液环真空泵端盖,它包括三层均呈椭圆形的端盖层(1)、中间层(2)和分配层(3),其特征在于:呈圆柱型的隔板(5)依次垂直穿过所述的端盖层(1)、中间层(2)和分配层(3)的中心;所示的端盖层(1)垂直设置有进气口(4.2),所述的端盖层(1)的排气口(4)横向布置,且与内部气体旋流方向一致,所述的排气口(4)与所述的端盖层(1)的盖体切向布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运行易发生震动、断裂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经济损失的缺点,具有两次气体压缩、吸入、降压、排放的过程。所述的真空泵端盖成倍的提升了液环真空泵的抽气效率的优点。

    一种锅炉启动分离旁路蒸汽利用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320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71633.X

    申请日:2016-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00 F22D1/50 F22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锅炉启动分离旁路蒸汽利用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上设置有两条路线,一路为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23)、辅助蒸汽管路(8)和除氧器(7);另一路为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在后方设置有旁路蒸汽加热2号高加管路(26)、第二调节阀(28)、2号高加低负荷疏水管路(27)和除氧器(7);它克服现有技术中极热态启动工况一般很少发生,如按极热态工况选定旁路阀,会使设备容量过大,造成设备和管道投资高,对于设备造成闲置浪费的缺点;具有利用锅炉自身产汽将给水加热到180℃,可以减少启动锅炉的燃油消耗,不消耗临机蒸汽,增加了相邻机组的发电量的优点。

    背压分级控制的抽背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228877U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20133508.8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压分级控制的抽背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系统,依次由前置泵、变速齿轮箱、主给水泵、抽背式小汽机、变频发电机和励磁机串联而成;所述前置泵的进、出口与管道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置泵、变速齿轮箱与其钢制基座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抽背式小汽机与七号低压加热器之间通过排汽均压箱连接。本发明实现了给水泵驱动抽背式小汽机带平衡发电机的轴系平稳、安全运行,同时可合理控制背压,发挥抽背式小汽机适应更高蒸汽参数的技术优势,节能降耗,减少了主机热力系统和抽背式小汽机系统的互相影响、降低回热加热器水位波动和溢流弃热运行损失,适用于火力发电厂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或二次再热1000MW级双机回热系统。

    基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175156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805503.6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凝汽器还通过抽气管道与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冷凝器回流管道与凝汽器相连接,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真空泵与冷凝器排气管道相连接。循环水入口高于循环水出口。第一流程管束区位于第二流程管束区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流程管束在第二流程管束之上的单背压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及其混合冷凝系统,汽机排汽的主流流程短,流动阻力小,排汽动压更能转化为静压,强化换热效果,更重要的是汽机排汽流向下部管束的通道宽度可以缩小,可增加管束布局密度,重新优化管束布置,降低凝汽器管束区的高度或宽度,并降低汽机排汽压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