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44689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853340.2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晓晨 , 杨方亮 , 张智峰 , 罗英 , 段春辉 , 杜华 , 彭航 , 邓强 , 陈西南 , 唐向东 , 李维 , 王留兵 , 杨博 , 于天达 , 晋舒颜 , 李浩 , 刘一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分层布置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抗震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支撑结构并不能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分层布置的情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活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行程套管定位孔和棒位探测器容纳槽;所述活动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板连接的连接组件。本发明可以有效用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分层布置的情形,具有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245040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41252.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2K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技术,具体公开了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金属铠装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的定子铁芯由同轴装配的内磁轭和外磁轭组成,外磁轭设在内磁轭外部,定子绕组设在内磁轭上;所述的定子绕组由若干个单相绕组组成,所述单相绕组采用金属铠装绕组线,所述金属铠装绕组线包括中心的芯线和芯线外的铠装金属层,所述铠装金属层和芯线外壁之间的间隙填充无机矿物绝缘材料。采用了填充无机矿物绝缘材料的金属铠装绕组线一次性绕制形成单相绕组,提升了绕组的防潮能力和耐温性能,使得定子能够直接浸泡在高温高压的冷却剂之中,适用于一体化反应堆中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72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0229.7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端带有外法兰的筒状结构作为线圈骨架,将绕组线缠绕在其两端的外法兰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内;2将缠绕好绕组线的线圈骨架置于充砂模具中,在模具内表面涂上硅脂脱模剂,对充砂模具进行充砂;3对充砂模具进行真空压力浸漆;4清除线圈表面多余的浸渍漆,并对充砂模具用丙酮进行清洗,最终完成脱模;5用玻璃丝云母纸半叠绕包,进而完成控制线圈结构的制造。本发明满足了驱动机构对控制线圈耐高温、耐辐照、耐冲击和长寿命等多重要求;保证了线圈结构上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机构存在振动或冲击时引接线对控制线圈绝缘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92848.8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陈西南 , 于天达 , 付国忠 , 邓强 , 吴昊 , 李维 , 唐健凯 , 杨晓晨 , 李红鹰 , 唐源 , 张渝 , 张志强 , 张进强 , 李晴朝 , 唐向东 , 刘彦霆 , 罗亮 , 黄思语 , 杨方亮 , 陈定勇 , 胥春燕
IPC: G21C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升降与释放装置,涉及反应堆机电设备设计技术领域。该反应堆控制棒升降与释放装置包括支座、第一保持机构、升降机构、液压输入机构及驱动杆,驱动杆可活动的设置于支座上,用于连接控制棒,液压输入机构与升降机构均设置于支座上,液压输入机构通过管路分别与升降机构及第一保持机构连接,升降机构与第一保持机构连接,第一保持机构用于在液压输入机构的作用下固定或释放驱动杆,升降机构用于在第一保持机构固定或释放驱动杆之后,在液压输入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保持机构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本发明提供的反应堆控制棒升降与释放装置能耗更低、响应速度更快、并能够实现驱动杆的连续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103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810738683.9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提升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电磁结构模拟单元及应用,所述电磁结构模拟单元包括提升单元、移动单元和保持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磁轭和下磁轭,上磁轭和下磁轭的内侧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缠绕有线圈,衔铁组件由磁极、衔铁、弹簧、导向杆、配重托架和配重构成,磁极固定在上磁轭内,衔铁设置在磁极下方,导向杆穿设在磁极和衔铁内,导向杆的下端、衔铁的下端与配重托架的上端通过法兰盘连接,在磁极和衔铁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发明所述该电磁结构模拟单元能够替代价格昂贵的驱动机构产品,用于棒控系统及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部件的科研及试验,有效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644689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53340.2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晓晨 , 杨方亮 , 张智峰 , 罗英 , 段春辉 , 杜华 , 彭航 , 邓强 , 陈西南 , 唐向东 , 李维 , 王留兵 , 杨博 , 于天达 , 晋舒颜 , 李浩 , 刘一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分层布置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抗震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支撑结构并不能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分层布置的情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活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行程套管定位孔和棒位探测器容纳槽;所述活动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板连接的连接组件。本发明可以有效用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分层布置的情形,具有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0934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29322.3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锁紧型磁力提升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密封壳、均位于密封壳内的驱动杆组件和衔铁,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摩擦杆;所述驱动杆组件和密封壳之间设置有便于衔铁沿摩擦杆轴向移动的衔铁容纳腔,所述密封壳上设置有可使摩擦杆贴紧密封壳的保持组件、可使摩擦杆贴紧衔铁的移动组件和可驱动衔铁沿摩擦杆轴上移的提升组件,所述保持组件、移动组件、提升组件均包括磁轭和绕制在磁轭上的线圈,采用该结构的提升器其磨损裕量大、落棒的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956274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10235575.8
申请日:2011-08-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控制棒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直线磁阻电机型控制棒驱动机构。该机构的耐压壳由导磁材料与非导磁材料交替排列构成;动子组件包括驱动杆和动子,动子为厚壁钢管,其周向车有环形槽,驱动杆一端连接动子,另一端连接控制棒组件;定子组件包括永磁体、磁轭和线圈,其中磁轭为环形结构,其内侧开有横断面为矩形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线圈,若干个磁轭和永磁体交替排列,且磁轭两端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磁致伸缩棒位探测器安装在耐压壳的底部,动子组件设置在耐压壳的内部,定子组件套装并固定在耐压壳的外部,耐压壳的内腔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通。本发明将电脉冲信号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566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81964.X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于天达 , 陈西南 , 张进强 , 杨敏 , 齐超琪 , 赵凯 , 付国忠 , 吴昊 , 唐健凯 , 李维 , 杨晓晨 , 邓强 , 杨方亮 , 唐向东 , 胥春燕 , 唐源 , 张志强 , 刘彦霆 , 黄思语 , 袁天雅
IPC: B22F10/38 , B22F10/85 , B22F10/25 , B22F10/50 , B22F10/32 , B22F10/64 , B33Y50/02 , B33Y80/00 , B33Y10/00 , B33Y40/20 , G21C7/14 , G21C13/087 , G21C13/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质材料交替成型式密封壳制造方法,涉及密封壳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导磁/非导磁交替时密封壳的生产很难通过传统工艺高效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导磁/非导磁异质材料成型参数固化;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模型处理;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成型轨迹规划;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成型前准备;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增减材成型;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后处理。本发明可以最大化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功能特性,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确保材料层之间的良好结合,提高密封壳的整体强度和耐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实现导磁/非导磁交替时密封壳的高效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95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05112.8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集成式机柜的改造结构,涉及仪控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包括:改造焊接框架,所述改造焊接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机柜本体内;所述改造焊接框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的截面为呈S型弯折的弯折板段,所述弯折板段的每个弯折部分形成凹槽;位于所述弯折板段中心的凹槽上带有若干穿线孔;若干所述凹槽的底部和侧面上均开有用于安装接口的若干安装孔;所述弯折板段的两端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平面上开口用于安装接口的若干方孔条。采用本方案,将柜内承载框架组成为整体式结构,用于实现改造机柜所有内部器件与线缆的集成,从而便于机柜内部设备的快速替换和改造,且兼顾结构抗震性能和可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