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03431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056978.3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精确测量堆芯流量的外置式下降腔布置装置及测量方法,所述外置式下降腔布置装置包括堆芯模拟段,所述堆芯模拟段的下端通过下法兰与下降段管路连通,所述下降段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堆芯模拟段上端通过上法兰与上封头连通,所述下降段管路上设置有进口管道,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出口管道,还包括旁流管路,所述旁流管路一端与下降段管路连通,另一端与上封头连通,所述旁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本发明通过设置与堆芯模拟段配合的下降段管路和旁流管路,完全模拟实际的反应堆的流体管路,分别对流经下降段管路和旁流管路的流量进行测量,避免现有模拟体忽略旁流管路导致的测量不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43920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10888844.3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两相水锤缓解装置,包括导流管、分离梭和均流筛,所述均流筛设置在导流管下游,所述分离梭设置在导流管内;在所述均流筛的筛体上加工有渐扩通孔,全部通孔的总流通面积大于1.2倍导流管出口截面积。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导流管有利于两相流体中气相的顺畅排出,削弱了水锤现象的强度;分离梭有利于导流管内两相流体实现初次相分离,防止发生流动拥塞,抑制反向流动,进一步削弱了水锤现象的强度;均流筛有利于两相流体实现二次相分离;若干数量的渐扩圆形或椭圆形通孔不仅使大尺寸气团碎化成较小尺寸气泡,还能抑制冷却水快速倒流,缓解了两相水锤现象,达到了减震降噪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14664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611052037.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模拟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封头、压力壳体中段、压力壳体下段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连接压力壳体中段,所述压力壳体中段连接压力壳体下段,所述压力壳体下段连接下封头,所述压力壳体中段内设置中段筒体和波纹管,所述中段筒体下端连接波纹管所述压力壳体中段的壳体和中段筒体、波纹管之间限定了中段空腔;压力壳体下段内设置下段筒体;下段筒体内设置堆芯模拟体;所述压力壳体中段设置进口通道,所述中段筒体上设置出口通道,所述出口通道延伸到压力壳体中段的外壳;所述堆芯模拟体包括电加热元件;流体由进口管道流入,流过中段空腔后,进入下段筒体,流经堆芯模拟体并加热,后依次通过波纹管及中段筒体,最终经出口管道流出。本发明的模拟体能够有效地模拟反应堆内流道长度、流道横截面积以及表面热流密度,可用于新型反应堆安全及运行特性的验证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70629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75732.0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3 , F28F9/0133 , F28F13/08 , F28F2265/28 , F28F226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包在换热器流体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上设置套筒式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同心管和肋片,所述肋片连接相邻的同心管。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非能动两相流动稳定装置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动力或电源的情况下,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289834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610612735.9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8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构建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初始工况的实验系统,包括二次侧筒体以及一次侧U型传热管束、盘管换热器,在一次侧U型传热管束设置有电热元件,在二次侧筒体一侧壁上设置有补水阀,在二次侧筒体顶部安装排气阀,在二次侧筒体另一侧壁上安装有测温组件,测压接管由二次侧筒体顶部引出且延伸至与二次侧筒体底部连通,在测压接管上安装有液位计以及测压组件。位于二次侧筒体顶部以及底部的排气阀和补水阀,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筒体内的压力以及液位进行调节,以调节二次侧筒体初始压力、温度、汽水比例等参数,满足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对模拟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初始工况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826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51659.5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程侧包括进口管、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热流体从进口管进入进口腔室,依次通过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壳程侧包括进口通道、内壳、外壳和出口腔室,所述冷流体依次通过进口通道、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和出口腔室,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设置在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内,所述内壳和外壳是弧状布置,所述的传热管束呈弧形布置,所述传热管束的弧形和内壳、外壳的弧形具有相同的圆心。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管束为弧形结构,而且与内壳和外壳具有相同的弧形结构,可以在内壳和外壳的空间内自由地热胀冷缩,因此换热管束适用的温度范围和流体范围更广泛,大大拓展了换热器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5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52744.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模拟试验的工程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失真度分析:通过试验失真度分析获得试验装置的失真和试验条件的偏差;2)模拟失真度分析:基于试验失真度分析结果,计算模拟准则数,获得模拟失真度;3)工程应用分析:基于试验失真度和模拟失真度分析结果,修正试验装置与原型的理想对应关系,获得考虑失真度的试验结果的工程应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修正了失真度影响的反应堆系统模拟试验的工程应用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系统试验模拟准则,全面评估试验模拟失真度,对试验装置与原型参数的理想对应关系进行修正,使试验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原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12852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519870.9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能动实验初始工况建立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每个非能动回路系统的回水管线上设置有电动截止阀A和文丘里流量计,每个非能动回路系统的出水管线上设置有电动截止阀B,电动截止阀A和电动截止阀B构成电动截止阀组,同一个非能动回路系统的回水管线与出水管线之间连通形成旁路管线,在该旁路管线上设置有回路截止阀,还包括高温高压屏蔽泵,高温高压屏蔽泵的出水端与所有非能动回路系统的回水管线连通,高温高压屏蔽泵的进水端与所有非能动回路系统的出水管线连通。本发明可提供一套实验装置调试以及构建实验初始工况所需要的辅助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558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52655.9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程侧包括进口管、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热流体从进口管进入进口腔室,依次通过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壳程侧包括进口通道、内壳、外壳和出口腔室,所述冷流体依次通过进口通道、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和出口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部设置内翅片,所述内翅片将换热管分为多个小通道,在内翅片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管束通过设置内翅片,增强了换热,而且均衡了内部压力,而且通过优化内翅片的结构,满足余热换热器的压力和换热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2717.6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模拟系统及其最大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反应堆一、第二回路模拟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堆模拟体、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冷凝器、换热器、给水泵以及相应的流量和温度测量装置。试验方法包括回路升温升压方法、非能动运行工况的建立方法、最大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和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在本发明中,以反应堆进出口温差达到允许最大值为最大非能动运行能力的判断依据,以两条环路蒸汽发生器蒸汽产量偏差为达到允许最大值为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的判断依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方法,可以获得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最大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并由此获得反应堆非能动运行方式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