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炮口脉冲噪声的火炮射速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4382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42713.X

    申请日:2013-02-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炮射速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炮口脉冲噪声的火炮射速测试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火炮射速测试方法测试射速上限低、无法测试火炮已击发而弹丸未能发射出去的情况、以及无法测试火炮随动状态射击时的射速的问题。一种基于炮口脉冲噪声的火炮射速测试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1)采集火炮多发射击时的炮口脉冲噪声曲线;2)采用Haar小波对炮口脉冲噪声曲线进行分解;3)对选择的某一层高频信号进行阈值处理;4)在经过阈值处理后的某一层高频信号中找出所有峰值点;5)找出所有弹序的时间点;6)计算出火炮射速。本发明适用于高射速火炮的测试,尤其适用于高射速火炮的非平稳射击测试。

    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非磁性金属球体半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48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4372.6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磁性金属球体半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非磁性金属球体半径测量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搭建测量系统;步骤二:通过上位机对阻抗分析仪的激励频率进行初始设定;步骤三:选取至少三个半径已知的非磁性金属球体,逐个测量各个非磁性金属球体的半径测量特征值;步骤四:拟合出环境参数;步骤五:选取半径未知的非磁性金属球体,测量该非磁性金属球体的半径测量特征值;步骤六:计算出该非磁性金属球体的半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磁性金属球体半径测量技术在测量人员的经验和技能及背景光线的影响下测量准确率低的问题,适用于非磁性金属球体的半径测量。

    一种适用于瞬态温度测量且测温范围可调的热电偶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735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59384.4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偶传感器,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瞬态温度测量且测温范围可调的热电偶传感器,其包括双孔陶瓷管、双孔陶瓷堵头、热电偶、防护套管、锁紧螺丝、支撑垫圈、两个夹持块、两个柱状插头、两根从动轴、两个从动齿轮、主动轴、主动齿轮、调节旋钮、两个管状插座、上防护基板、下防护基板、上一防护盖板、上二防护盖板、下防护盖板、穿线套管、后夹持板、前夹持板、两根装配螺栓A、两个装配螺母A、两根装配螺栓B、两个装配螺母B、装配螺栓C、装配螺母C、两根装配螺栓D、两个装配螺母D、两根装配螺栓E、两个装配螺母E,其解决了现有热电偶传感器在应用于瞬态温度测量时容易发生结构损坏、无法实时调节测温范围的问题,适用于各种领域。

    基于反射式激光热成像的金属微裂纹三维表征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3445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092250.2

    申请日:2021-01-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微裂纹表征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反射式激光热成像的金属微裂纹三维表征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金属表面微裂纹表征技术表征结果不全面的问题。基于反射式激光热成像的金属微裂纹三维表征系统,包括被测金属工件、傅里叶透镜、半导体激光器、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红外热像仪;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出射端正对傅里叶透镜的入射端;傅里叶透镜的出射端正对被测金属工件的正面;计算机的信号输出端、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半导体激光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红外热像仪的探测端斜对被测金属工件的正面。本发明适用于金属表面微裂纹表征。

    一种结合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金属分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958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86199.8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金属分类装置,包括电磁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信号发生单元、功率放大器、信号调理和采集单元、上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传感器包括两个线圈,两个线圈平行摆放,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一个作为激励线圈,另一个作为接收线圈,当金属样品通过电磁传感器的测量区域时,信号调理和采集单元将持续采集接收线圈的互感信号,输送至上位计算机;当金属样品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测量区域时,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到的电压信号被送入输送至上位计算机。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实现的金属分类方法。

    一种热电偶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776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613306.3

    申请日:2016-07-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热电偶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热电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测试方法激励温度低、激励信号不理想、费用昂贵、具有破坏性及无法准确得到燃烧环境下的时间常数的问题。一种热电偶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装置,包括检定炉、线性伺服导轨、热电偶传感器、温控仪、伺服控制器、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其中,热电偶传感器固定于线性伺服导轨的滑块上,且热电偶传感器的测温端与检定炉的进口保持正对;温控仪的信号传输端与检定炉的信号传输端双向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热电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测试,尤其适用于在燃烧温度场环境下的各种热电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测试。

    基于改进检定炉的热电偶传感器动态补偿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00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29692.7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张志杰 李岩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偶传感器的动态补偿系统构建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改进检定炉的热电偶传感器动态补偿系统构建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动态补偿系统构建方法无法产生波形不同且可控的温度激励的问题。基于改进检定炉的热电偶传感器动态补偿系统构建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a:搭建改进检定炉测试装置;步骤b:启动检定炉;步骤c:热电偶传感器受到温度激励;步骤d:通过温控仪对炉腔内的温度场的温度分布进行不同的设定,或通过伺服控制器对热电偶传感器的运行轨迹进行不同的设定;热电偶传感器受到不同波形的温度激励;步骤e:得到同时适用于各种波形的温度激励的最优动态补偿系统。本发明适用于热电偶传感器。

    分布式测量中的同步触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5131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31755.5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分布式测量中的同步触发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同步触发系统线路复杂、布线工作量大、测量节点布置灵活性差、同步精度低、以及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分布式测量中的同步触发系统包括S/V信号转换电路、数控电流开关、电流环路、感应触发模块、以及分布式测量节点;S/V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控电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控电流开关、感应触发模块均串接于电流环路上;感应触发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分布式测量节点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瞬态信号测量。

    一种基于线激光扫描的碳纤维板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4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9442.5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板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线激光扫描的碳纤维板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利用线激光对被测碳纤维板的表面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实时探测被测碳纤维板表面的温度场变化,并据此实时生成时域温度图像序列;步骤二:将时域温度图像序列转换为准静态的时域温度图像序列;步骤三:将准静态的时域温度图像序列转换为频域频率幅值图像序列;步骤四:将频域频率幅值图像序列转换为重构后的频域频率幅值图像序列;步骤五: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根据两个变量预测出缺陷的深度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碳纤维板缺陷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适用于碳纤维板缺陷检测。

    一种基于双线圈探头的铸件内喷丸残留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90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77493.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件内喷丸残留探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双线圈探头的铸件内喷丸残留探测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搭建探测系统;步骤二:分别测量不同激励频率下铸件的特征值、不同激励频率下喷丸的特征值、不同激励频率下空气的特征值;步骤三:计算出不同激励频率下的信噪比;步骤四:找到信噪比取最大值时对应的激励频率,并将该激励频率作为最优激励频率;步骤五:对阻抗分析仪的激励频率进行最优设定;然后,将双线圈探头探入待测铸件内;在探入过程中,根据上位机中显示的特征值判断待测铸件内是否存在残留的喷丸。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铸件内喷丸残留探测技术探测效率及置信度低、探测成本高的问题,适用于铸件内喷丸残留探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