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057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2975.2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C22F1/06 , B23P15/00 , A61B17/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吻合钉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对镁合金材料进行熔炼、铸造处理,形成镁合金锭;对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挤压处理,形成镁合金棒材;对镁合金棒材进行拉拔处理,形成镁合金丝材;对镁合金丝材进行分段辊轧处理,以获得具有多个强化区域的镁合金丝材;将分段辊轧处理后的镁合金丝材形成多个具有强化部的镁合金吻合钉。本发明采用非合金化的方法对镁合金丝材进行分段强化处理,可以调控丝材强化区域的大小,定制适合吻合不同硬度、不同厚度组织的镁合金吻合钉,以实现提升吻合钉的强度和硬度,满足穿透部分较厚或较硬组织的需求,避免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9482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33233.5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孔结构、制备方法及应用,多孔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材料及成孔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具有成孔剂富集区和成孔剂贫化区的混合浆液;采用流延法流延所述混合浆液,去除所述成孔剂及所述有机溶剂,形成多孔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孔径可控的效果,对孔在膜表面分布地均匀性也有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32246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582484.8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微球的轮廓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轮廓检测方法包括:使用第一边缘检测算子获取肿瘤微球图像的第一轮廓曲线;生成第一边缘特征;如果每个所述第一边缘特征均大于相应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轮廓曲线确定为所述肿瘤微球图像的实际轮廓曲线。使用该轮廓检测方法获得的肿瘤微球图像的实际轮廓曲线,是使用第一边缘检测算子获得,且使用第一边缘特征确定了其正确性,所以其准确度更高,后续使用该实际轮廓曲线计算肿瘤微球的大小,可以得到准确度更高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3102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2753.0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模型的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包括:使用训练图像对构建好的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中,除最后一个卷积块之外,其余每一个卷积块后均连接一个残差结构,以使该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与该卷积块的输出图像进行相加后作为该卷积块的下一层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生成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该方法中获得的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是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获得,准确度更高,后续使用该边缘轮廓曲线计算肿瘤微球的大小,可以得到准确度更高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401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4645.X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腔室结构的仿生微流控骨芯片模型及骨芯片构建方法,模型包括:骨芯片模型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的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进液口、进液流道、出液口和出液流道;进液流道的入口与进液口连通,进液流道的出口与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连通;出液流道的入口与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连通,出液流道的出口与出液口连通。本公开的模型模拟植介入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在植入体内后的场景,可以研究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以及降解产物对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效应及影响机制。这一发明可以用于在生物医学工程中骨形成和骨修复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可降解金属等医疗器械及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286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231953.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肺模型系统及其对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肺模型系统,包括:第一肺芯片组,包括被目标作用物作用后的第一肺模型;包含正常状态的第二肺芯片组;所述第一肺模型和所述第二肺模型均为多层组织结构的生物模型;气溶胶传递装置,所述气溶胶传递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肺芯片组、所述第二肺芯片组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肺芯片组中的含目标作用物的流体以气溶胶形式传递至所述第二肺芯片组。本发明基于两组三维肺芯片与气溶胶传递装置,构建形成了一套微液滴/气溶胶传播系统,基于该系统可以确定含微液滴的目标作用物在一体化肺微生理系统中的传播过程,可作为肺部疾病模型的体外评测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6071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09149.2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磁共振影像的灰度直方图匹配方法及装置,首先,建立多个影像数据集,分别根据每个影像数据集中所有样本的影像,生成对应影像数据集的平均灰度直方图。针对每个影像数据集,均建立成像参数组合与平均灰度直方图之间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然后,获取待匹配影像及待匹配影像的物理参数数据和成像参数组合数据,根据待匹配影像的物理参数数据确定待匹配影像对应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将待匹配影像的成像参数组合数据代入对应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生成待匹配影像的近似灰度直方图。最后,获取预设的模板直方图,利用近似灰度直方图和模板直方图,建立待匹配影像的灰度级映射函数。基于灰度级映射函数对待匹配影像进行灰度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1386928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454581.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6V20/69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药物分类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待分类药物分别作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球培养,并分别采集包括细胞球的多个指定天的初始图像;将初始图像作为输入,训练图像分割模型或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模型,以获得细胞球区域;根据细胞球区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预训练细胞球特征提取器;利用细胞球特征提取器提取细胞球区域的图像特征,将图像特征输入LSTM网络得到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连接,并利用LSTM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模块和全连接层对连接后的特征向量分类,训练LSTM模型以对待分类药物识别分类。本发明可快速确定未知药物的种类,并不需要繁琐的实验操作,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即可只通过图像对药物进行识别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1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416697.7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病毒中和抗体自动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多个不同病毒浓度梯度侵染细胞的多孔板样本的全孔板细胞图像;将各个孔洞内所采集的完整细胞图像划分成若干块细胞图像,对细胞图像的类别进行标注;划分成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选取多个网络模型,对多个网络模型进行预训练;利用训练集分别对多个网络模型的后端分类器进行训练;分别计算模型参数调整后的多个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并选取正确率最高的网络模型作为目标网络模型;利用目标网络模型,对实际获取的细胞图像进行检测,以确定受损细胞和正常细胞所占面积的比例。本公开的检测方法具有高速度、全自动、高正确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0533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587185.3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异性双网络水凝胶用于3D肿瘤入侵检测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通过自主制备甲基丙烯改性明胶,与天然大分子、合成大分子复合得到双网络水凝胶,通过对两种材料比例的调节,以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取代度与浓度的调整,获得多种力学性能,可以针对性的符合多种真实的人体组织环境。并用于肿瘤微球入侵检测。本发明通过两个应用实例对两种不同的双网络水凝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肿瘤微球入侵检测进行测试表征举例,证明检测结果有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