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102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2753.0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模型的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包括:使用训练图像对构建好的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中,除最后一个卷积块之外,其余每一个卷积块后均连接一个残差结构,以使该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与该卷积块的输出图像进行相加后作为该卷积块的下一层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生成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该方法中获得的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是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获得,准确度更高,后续使用该边缘轮廓曲线计算肿瘤微球的大小,可以得到准确度更高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46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0582191.X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1N33/483 , G01D5/26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弹性悬臂作为三维心肌组织的支撑物,它可以在三维心肌组织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形变,产生位移,从而被弹性悬臂中的光纤探头所检测到。弹性悬臂在三维心肌组织收缩和舒张行为的作用下,两根悬臂反复靠近和远离,两根悬臂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变化的频率和位移的幅度反映了心肌组织的跳动频率和收缩力等特征。利用光纤测量技术灵敏、准确的特点,监测包裹光纤的弹性悬臂的变化,实现心肌跳动频率、收缩力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加入药物后,三维心肌组织的跳动频率、收缩力等指标发生变化,光纤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药物评估和筛选,可实时观测药物对心肌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好的可视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728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0582204.3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细胞三维培养微环境构建方法及应用,其结合了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提取方法、特异性细胞外基质与光固化材料复合制备成水凝胶、在体外三维培养特别是器官芯片技术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密度的组织或器官选用不同脱细胞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对特别致密的组织或器官选用酶处理和氨水作为溶剂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优选的酶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包括胰酶溶液,曲拉通Triton X‑100溶液,溶剂为0.05%‑0.5%氨水。通过将细胞外基质和光引发成胶材料复合制备水凝胶构建细胞培养微环境,具有成胶速度快,成胶条件简单,水凝胶机械性能可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30533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7185.3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异性双网络水凝胶用于3D肿瘤入侵检测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通过自主制备甲基丙烯改性明胶,与天然大分子、合成大分子复合得到双网络水凝胶,通过对两种材料比例的调节,以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取代度与浓度的调整,获得多种力学性能,可以针对性的符合多种真实的人体组织环境。并用于肿瘤微球入侵检测。本发明通过两个应用实例对两种不同的双网络水凝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肿瘤微球入侵检测进行测试表征举例,证明检测结果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272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82204.3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细胞三维培养微环境构建方法及应用,其结合了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提取方法、特异性细胞外基质与光固化材料复合制备成水凝胶、在体外三维培养特别是器官芯片技术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密度的组织或器官选用不同脱细胞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对特别致密的组织或器官选用酶处理和氨水作为溶剂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优选的酶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包括胰酶溶液,曲拉通Triton X-100溶液,溶剂为0.05%-0.5%氨水。通过将细胞外基质和光引发成胶材料复合制备水凝胶构建细胞培养微环境,具有成胶速度快,成胶条件简单,水凝胶机械性能可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46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82191.X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1N33/483 , G01D5/26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弹性悬臂作为三维心肌组织的支撑物,它可以在三维心肌组织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形变,产生位移,从而被弹性悬臂中的光纤探头所检测到。弹性悬臂在三维心肌组织收缩和舒张行为的作用下,两根悬臂反复靠近和远离,两根悬臂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变化的频率和位移的幅度反映了心肌组织的跳动频率和收缩力等特征。利用光纤测量技术灵敏、准确的特点,监测包裹光纤的弹性悬臂的变化,实现心肌跳动频率、收缩力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加入药物后,三维心肌组织的跳动频率、收缩力等指标发生变化,光纤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药物评估和筛选,可实时观测药物对心肌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好的可视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628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49127.5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A61F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人造血管培育系统,所述人造血管培育系统包括人造血管生成模具和人造血管灌流培育装置;其中生成模具包括:基座;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基座相匹配;人造血管壁生成腔,形成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盖组件之间的腔体;占位组件,所述占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用于限定所述人造血管的内壁,所述占位组件与所述腔体的形状相适配;灌注入口,设置在所述盖组件上表面。利用本发明提出的系统,易于制备具有分叉结构人造血管,能够满足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治疗性药物的体外筛选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662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910049127.5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A61F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人造血管培育系统,所述人造血管培育系统包括人造血管生成模具和人造血管灌流培育装置;其中生成模具包括:基座;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基座相匹配;人造血管壁生成腔,形成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盖组件之间的腔体;占位组件,所述占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用于限定所述人造血管的内壁,所述占位组件与所述腔体的形状相适配;灌注入口,设置在所述盖组件上表面。利用本发明提出的系统,易于制备具有分叉结构人造血管,能够满足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治疗性药物的体外筛选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3102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582753.0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模型的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肿瘤微球轮廓检测方法包括:使用训练图像对构建好的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待训练U‑net网络模型中,除最后一个卷积块之外,其余每一个卷积块后均连接一个残差结构,以使该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与该卷积块的输出图像进行相加后作为该卷积块的下一层卷积块的输入图像;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生成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该方法中获得的待检测肿瘤微球图像的边缘轮廓曲线,是使用训练好的U‑net网络模型获得,准确度更高,后续使用该边缘轮廓曲线计算肿瘤微球的大小,可以得到准确度更高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75861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0048903.X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叉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分叉血管模型包括主支血管管路和至少一个分支血管管路,所述分叉血管模型的材质包括生物水凝胶,可增殖的平滑肌细胞或可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平滑肌细胞前体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所述平滑肌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前体细胞的含量为1*10^6至10^7个细胞每克生物水凝胶的,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含量为1*10^5至5*10^6个细胞每克生物水凝胶,所述血管的内壁表面包括可增殖的内皮细胞层。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叉血管具有好的血管功能特性,通过该分叉血管建立起的生物模型以及疾病模型,能够进一步满足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治疗性药物的体外筛选的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