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5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7899.9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大庆深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化区分陆相页岩中差异成因来源黏土矿物的表征方法,涉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对储层矿物的表征技术领域。包括:S1、数据获取步骤;S2、类型划分步骤;S3、数据分析步骤;S4、差异来源判定及量化判定步骤;S5、反演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定量化区分差异成因来源黏土矿物的表征方法对陆相页岩脆性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突破陆相页岩油压裂理论瓶颈、提采增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3603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80912.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IPC: G06V20/69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度学习增强的智能孢粉化石显微图像识别与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1、获取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2、对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去噪、标注和归一化处理;3、将自注意力机制引入YOLOv8的骨干网络中增强特征提取能力;4、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自适应调整不同重要性的大小特征;5、将孢粉化石图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出孢粉化石识别结果。该方法可以快速提取孢粉化石图像特征,识别准确率较高,可帮助专业人员实现高效评估地理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0816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5053.7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三亚泓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东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压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清洁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产品包含下列质量份数的组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2~5份、两性表面活性剂0.5~1.5份、复合增效剂1.5~2.3份、醇类溶剂0.1~2份和水89.2~95.9份。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清洁压裂液提供粘弹性和耐温性;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胶束生长,提高体系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复合增效剂所含组分之间相互协同,抑制膨胀,同时提升体系的黏度;醇类溶剂提高溶解性能。本发明通过合理选用各组分的种类,合理设置各组分间的配比,所得耐高温清洁压裂液具备优异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在120℃,170s‑1剪切1h后对应粘度高达103mPa·s。
-
公开(公告)号:CN119062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85850.0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三亚泓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东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气开采用压裂液输送软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层、增强层和外管层;内管层和增强层之间、外管层和增强层之间分别设有粘合剂层;增强层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第二增强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交错设置;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交错设置;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通过连接纬线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通过连接经线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层的增加层结构,可以在提高压裂液输送软管承压强度的同时,保证压裂液输送软管具有良好的柔软度,方便压裂液输送软管的卷绕和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21256.1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东油特思烃(大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 , G06N3/09 , G06N3/0464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河道砂能量微相测井识别方法,它包括:针对研究区域沉积特征与测井响应特征,梳理密闭取心井和主干井中的河道砂能量微相测井资料,建立河道砂能量微相储层特征参数判别标准;依据建立的河道砂能量微相储层特征参数判别标准和隶属度函数,构建测井‑能量微相识别模型算法,测井‑能量微相识别模型算法是采用模糊逻辑算法构建数学统计判别法的多尺度特征参数约束的测井‑能量微相识别模型;利用测井‑能量微相识别模型算法,进行河道砂能量微相自动识别。本发明能达到快速、高效地划分河道砂能量微相类别,对油田开展能量微相精细刻画,耗时短,准确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8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0426.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大庆深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驱替装置及原油充注优势通道判定的实验方法,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包括驱替泵、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并联设置的夹持模拟系统,各夹持模拟系统的一端均与同一个驱替泵连接,且每一个夹持模拟系统的两端各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脑连接,各夹持模拟系统内分别用于放入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样品,驱替泵用于向夹持模拟系统内充注水和油,各夹持模拟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能够单独开启或关闭。本发明能够模拟同一压力系统下不同渗透率岩心通道的原油同时注入直观情况,表征多岩心通道同时存在下的相互影响,以此达到判定原油充注优势通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0273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253833.5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省飞谱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基于断层带摩擦强度非均质性的断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深度域断层和地层解释数据及泥质含量测井解释数据模拟计算实际断面泥质含量分布,明确断面泥质含量分布范围;挑选岩心样品,使所选样品泥质含量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实际断面泥质含量分布范围内;针对不同泥质含量的岩心样品开展室内摩擦强度测试;建立摩擦系数与泥质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利用摩擦系数与泥质含量的关系式将断面泥质含量转化为摩擦系数;利用断面摩擦系数、地应力及断层产状来模拟计算断面活化压力。本发明能够考虑断层摩擦强度非均质性对断层稳定性的影响,使结果更符合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67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423351.4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省飞谱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步骤1:采用代表性储层岩心气相绝对渗透率与油相有效渗透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将目标储层岩心的气相绝对渗透率转换为油相有效渗透率;步骤2:测试并绘制气相和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步骤3:计算得到对应周期注气末的储层气相有效渗透率;步骤4:计算得到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每一周期注气末气井的流入动态曲线;步骤5:根据垂直管流方程,计算气井的流出动态曲线;步骤6:综合预测确定目标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本发明旨在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气井产能评价、优化配产配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弥补了油藏改建储气库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缺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23351.4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省飞谱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步骤1:采用代表性储层岩心气相绝对渗透率与油相有效渗透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将目标储层岩心的气相绝对渗透率转换为油相有效渗透率;步骤2:测试并绘制气相和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步骤3:计算得到对应周期注气末的储层气相有效渗透率;步骤4:计算得到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每一周期注气末气井的流入动态曲线;步骤5:根据垂直管流方程,计算气井的流出动态曲线;步骤6:综合预测确定目标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本发明旨在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气井产能评价、优化配产配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弥补了油藏改建储气库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缺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7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77155.6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省飞谱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3D打印的岩石微断层相似模型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3D激光扫描技术测量微断层两侧层面的几何形态并形成三维数字模型;绘制试件模具的三维数字模型;步骤2:基于微断层面的三维数字模型和试件模具的三维数字模型,分别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微断层面和试件模具的实体模型;步骤3:利用微断层面实体模型和所述试件模具,通过浇筑水泥砂浆制成所述岩石微断层相似模型。本发明避免了野外取样时试件层面破损增大实验误差,以及天然岩样力学实验破损后无法进行重复性实验的问题。且层面模型和模具采用具有较高精度的3D打印机实现,保证了岩石微断层相似模型的精准,提高了微断层力学实验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