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6947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328908.X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包括盒身、盒盖、吊环、第一孔洞、盒底、第二孔洞、空隙、网布、连接板、转轴、卡扣、推拉杆和卡扣凹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吊环底部焊接设置有铜柱螺纹转杆,且该螺纹转杆采用高纯度的铜材料制作而成,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悬吊养殖,并使悬吊的操作尽可能的简化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为镂空的小孔,直径为3mm,且小孔间距2cm,使盒内的河蟹幼蟹单体能够更多的与外界环境接触,卡扣通过转轴和推拉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且卡扣的尺寸小于卡扣凹槽,防止每次在将盒盖与盒身的开合过程都极为的繁琐,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伊乐藻的养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2481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128887.3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伊乐藻的养护方法,利用伊乐藻在池塘扎根牢避免脱根死亡的原理,通过水位控制和施肥,使伊乐藻在夏季高温蟹塘水位较高的季节不因脱根和养分不足而死亡;本发明的关键为运用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长势并施以配比肥料促进伊乐藻的根部生长,这样既可使伊乐藻扎根牢固,又可以防止伊乐藻浮根死亡,使伊乐藻成功度夏。此外,通过割除池塘四周过多的伊乐藻,从而保证所施肥料能很好的供给伊乐藻的生长,并利于中华绒螯蟹到岸边摄食。本发明通过水位控制和合理施肥的方法养护伊乐藻,使伊乐藻成功度夏并一直存活,改善水质,减轻夏季高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负面影响,为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和高效养殖提供基础。

    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伊乐藻的养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2481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28887.3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伊乐藻的养护方法,利用伊乐藻在池塘扎根牢避免脱根死亡的原理,通过水位控制和施肥,使伊乐藻在夏季高温蟹塘水位较高的季节不因脱根和养分不足而死亡;本发明的关键为运用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长势并施以配比肥料促进伊乐藻的根部生长,这样既可使伊乐藻扎根牢固,又可以防止伊乐藻浮根死亡,使伊乐藻成功度夏。此外,通过割除池塘四周过多的伊乐藻,从而保证所施肥料能很好的供给伊乐藻的生长,并利于中华绒螯蟹到岸边摄食。本发明通过水位控制和合理施肥的方法养护伊乐藻,使伊乐藻成功度夏并一直存活,改善水质,减轻夏季高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负面影响,为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和高效养殖提供基础。

    三疣梭子蟹雌体快速育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693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03283.4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三疣梭子蟹雌体快速育膏方法,包括:育膏池准备、雌体选择和放养、养殖环境条件、饵料准备、日常管理和捕捞上市。根据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规律,人工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和投喂优质饵料,促进其卵巢快速发育,提高梭子蟹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本方法的关键为提供合适的温度:18-25℃、盐度:25-35ppt、底质:池底铺沙、底部充氧:微孔增氧管、饵料搭配:配合饲料和活饵料交替投喂。60天左右的快速育膏使梭子蟹的膏重指数由最初1%左右升高到7%以上,红膏率和成活率分别在70%和80%左右,提高雌体的营养、经济价值。本方法适合三疣梭子蟹养殖企业、捕捞单位和渔民使用,有利于三疣梭子蟹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种可选择性捕捉河蟹和虾类或底栖鱼类的地笼式渔具

    公开(公告)号:CN102100216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1060471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选择性捕捉河蟹与虾类或底栖鱼类的地笼式渔具,其整个笼体分为一个蟹、虾或底栖鱼类引诱区,两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两个蟹独立收集区和两个虾或鱼独立收集区,其中蟹、虾或底栖鱼类引诱区的一端与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的一端连接,每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的另一端与一个蟹独立收集区的一端连接,每一个蟹独立收集区的另一端开设有蟹逃离可捆扎口;每一个蟹独立收集区虾或鱼独立收集区的一端与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一个侧面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虾或鱼逃离可捆扎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捕捞工具难以在不同时节选择性捕捞养殖对象上市的难题,同时避免了传统捕捉工具将蟹、虾、鱼困在一起,虾或鱼被河蟹伤残或残杀的现象。

    一种可选择性捕捉河蟹和虾类或底栖鱼类的地笼式渔具

    公开(公告)号:CN10210021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60471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选择性捕捉河蟹与虾类或底栖鱼类的地笼式渔具,其整个笼体分为一个蟹、虾或底栖鱼类引诱区,两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两个蟹独立收集区和两个虾或鱼独立收集区,其中蟹、虾或底栖鱼类引诱区的一端与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的一端连接,每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的另一端与一个蟹独立收集区的一端连接,每一个蟹独立收集区的的另一端开设有蟹逃离可捆扎口;每一个蟹独立收集区虾或鱼独立收集区的一端与一个蟹和虾或鱼分离通行区一个侧面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虾或鱼逃离可捆扎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捕捞工具难以在不同时节选择性捕捞养殖对象上市的难题,同时避免了传统捕捉工具将蟹、虾、鱼困在一起,虾或鱼被河蟹伤残或残杀的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