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自然循环启动加热系统的一体化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82568.4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核反应堆启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有自然循环启动加热系统的一体化反应堆,包括设有顶盖的压力容器、设在压力容器内的堆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端贯穿顶盖后位于压力容器内堆芯下方的启动加热管道,位于顶盖外的启动加热管道的进口端用于注入热流体,当从启动加热管道的进口端注入热流体后,再经其出口端输送至堆芯下方,通过热流体的热量加速压力容器内气体循环,从而加速带出堆芯的热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启动加热管道,改造简单,能在反应堆启动时加热反应堆中流体,同时提升反应堆启动时的自然循环能力。

    一种设有安全壳喷淋系统的小型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7503.0

    申请日:2021-0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有安全壳喷淋系统的小型反应堆,包括屏蔽厂房、设在其内的安全壳、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水箱,喷淋系统中的水箱采用位于屏蔽厂房外的蓄压水箱,蓄压水箱的侧壁上方设有压缩空气进口、下方设有补水进口;蓄压水箱的侧壁下方还连接喷淋管道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贯穿屏蔽厂房、安全壳后固定于安全壳内的上方,喷淋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喷淋装置的进水口;屏蔽厂房的至少一对称侧的侧壁近下方处分别设有冷却空气入口,屏蔽厂房的顶部设空气出口。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安全壳内水喷淋和安全壳外空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事故后安全壳内热量的排出,具有非能动特性,提升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小型反应堆的安全壳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1708.8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反应堆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反应堆的安全壳冷却系统,包括屏蔽厂房、设在其内的安全壳,还包括壳外喷淋系统,其包括位于屏蔽厂房外的蓄压水箱,蓄压水箱的侧壁上方设有压缩空气进口、蓄压水箱的侧壁下方设有补水进口;蓄压水箱的侧壁下方还连接注射管道的一端,另一端贯穿屏蔽厂房后固定于安全壳的上方,注射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位于安全壳上方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屏蔽厂房的至少一对称侧壁近下方分别设有冷却空气入口,屏蔽厂房的顶部设空气出口。本发明有益效果为,设置了壳外喷淋系统和空气自然循环冷却流道,通过水冷和空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事故后安全壳内热量的排出,具有非能动特性,提升了机组的安全性。

    一种安全壳顶部闸门泄露过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60733.6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污染过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壳顶部闸门泄露过滤系统,包括:泄漏收集装置,所述泄漏收集腔罩设在安全壳顶部的闸门上,形成泄漏收集腔;抽气单元,包括抽气管路,所述抽气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泄漏收集装置的侧壁上,用于将所述泄漏收集腔中的气体抽出;注水单元,其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水箱,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泄漏收集装置的侧壁上,用于向所述泄漏收集腔中注入液体;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正常运行期间设备闸门长期浸泡在水中的腐蚀和密封老化,以及设备闸门打开时的不便,大大缩短换料的时间,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升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核能和光电耦合供汽系统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283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68641.2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耦合供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核能和光电耦合供汽系统,包括反应堆、第一换热器、蒸汽需求端,头部管道连接反应堆与第一换热器的反应堆侧,头部管道的冷却剂冷段上设有反应堆冷却剂泵形成一回路,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反应堆侧采用中间回路管道与第一换热器的蒸汽侧的连接成二回路,中间回路管道的中间回路冷段上设有中间回路循环泵,尾部管道的换热段位于第二换热器内的蒸汽侧,尾部管道的进水段连接供水系统,尾部管道的低温蒸汽输出段连接蒸汽需求端形成三回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核能和新能源的耦合供汽;增加一个二回路,作为反应堆冷却剂回路泄漏的隔离,避免一回路放射性泄漏到用户侧。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核能智能平台架构

    公开(公告)号:CN1093441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52909.0

    申请日:2018-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基于云技术的核能智能平台架构,它包括交互层、软件层、系统层和硬件层,所述交互层、软件层、系统层和硬件层依次互相进行数据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实现数值反应堆建模分析,材料性能数值模拟,流、固、声、磁、温等多物理参数耦合计算,实现元件加工、设备制造、产品组装全过程模拟、优化、监控,实现测量简单化、控制傻瓜化、诊断专家化,运行智能化甚至无人运行,打破核电站数据孤岛,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实现产品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指标的精确控制,项目全局可量化、可视化、可预测的高效管理。

    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210127012.1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16 G21C13/02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IV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底部开口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以及与内墙、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保持一定间隙的导流板;外墙与导流板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导流板底部设有冷却剂入口,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拱形;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本发明采用堆外的熔融物滞留设计,用不同的材料包容熔融物,应用冷却剂环路和导流板的结构对熔融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核电站的高全性。

    一种核能供汽系统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368638.0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反应堆冷却剂管路;换热装置,核能反应堆冷却剂从核能反应堆中流出,经管路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供热侧后,通过管路返回核能反应堆;待加热给水,所述待加热给水经过给水管路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受热侧后转变为低温蒸汽,所述低温蒸汽经过低温蒸汽管道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加热装置后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流出系统,另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发电装置后流出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从核能独立供汽供暖的角度出发,采用电热转换提升蒸汽品质,废热进一步利用,对碳减排有重要贡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