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51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532967.X

    申请日:2020-06-12

    Inventor: 张宁 王冰 邹纯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建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确立制备工艺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对大建中汤及物质基准制备条件进行筛选比较,确定了其制备工艺。大建中汤中各味饮片经过煎煮、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大建中汤物质基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建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属性研究方法。大建中汤物质基准质量控制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方法相结合。本发明建立了全面控制大建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大建中汤复方制剂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鸦胆子油漂浮型胃滞留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202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410562466.0

    申请日:2014-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鸦胆子油漂浮型胃滞留微球,所述微球由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与交联溶液反应制得,以所述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为100mL计,所述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包含下列质量体积比成分:鸦胆子油2%~20%;缓释骨架材料1%~10%,所述缓释骨架材料选自亲水性凝胶材料和多糖类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致孔剂0.1~8%,所述致孔剂选自碳酸盐类、壳聚糖和卡拉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交联溶液为0.05mol/L~5mol/L的二价阳离子酸溶液,所述二价阳离子酸溶液的pH值为0.5~1.5。本发明的微球可在病患处持续释放药物,使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大减少副作用。

    鸦胆子油漂浮型胃滞留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202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562466.0

    申请日:2014-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鸦胆子油漂浮型胃滞留微球,所述微球由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与交联溶液反应制得,以所述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为100mL计,所述鸦胆子油水分散体溶液包含下列质量体积比成分:鸦胆子油2%~20%;缓释骨架材料1%~10%,所述缓释骨架材料选自亲水性凝胶材料和多糖类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致孔剂0.1~8%,所述致孔剂选自碳酸盐类、壳聚糖和卡拉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交联溶液为0.05mol/L~5mol/L的二价阳离子酸溶液,所述二价阳离子酸溶液的pH值为0.5~1.5。本发明的微球可在病患处持续释放药物,使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大减少副作用。

    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5497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322045.7

    申请日:2011-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中药材茜草与紫草按质量比为1∶3~3∶1制备而成。该组合物的制备,是首先制得茜草提取精制物和紫草提取精制物,然后将两者混匀。药理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的本发明组合物均能极显著缩短小鼠出血及凝血时间,高、中剂量组可显著缩短慢性ITP模型大鼠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且高、中剂量组有极显著升高大鼠血小板作用。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制剂,尤其可应用于制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制剂。

    一种含桂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7263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56431.4

    申请日:2018-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桂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经提取得到有效部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收集,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环糊精包合,与制药技术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口服制剂。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改良后的包合工艺有以下优点:1.对于无法收集到挥发油的中药组分,可以直接提取芳香水进行包合,而无需再通过繁复的纯化操作继续提纯挥发油,可以实现无需油水分离,使得包合操作更为简单便捷;2.包合工艺易于操作,重复性好,芳香水无需浓缩,环糊精直接加入,耗时更短、包合温度更低以及环糊精用量更少;3.所得包合物中挥发性成分转移率以及包合得率更高;4.保留了处方中水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更接近经典方剂临床服用的真实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