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80097419.4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室外机组(2)具备换热器(40)和贮液器(30)。换热器(40)在流过第1通路(H1)的制冷剂与流过第2通路(H2)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贮液器(30)配置于冷凝器(20)与换热器(40)的第1通路(H1)之间,存积制冷剂。从压缩机(10)至冷凝器(20)、贮液器(30)、换热器(40)的第1通路(H1)的流路与负载装置(3)一同形成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循环流路。室外机组(2)还具备第1制冷剂流路(91)、第2膨胀阀(92)和第2制冷剂流路(94)。第1制冷剂流路(91)使制冷剂从循环流路的贮液器(30)或贮液器(30)的出口管道流到第2通路(H2)的入口。第2制冷剂流路(94)使制冷剂从第2通路(H2)的出口流到压缩机(10)。
-
公开(公告)号:CN11316749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880099733.1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1/41 , F24F11/84 , F24F140/20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10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0),所述制冷剂回路(100)通过供制冷剂流动的第一配管(21)将压缩机(1)、切换阀(2)、阶式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外热交换器(5)连接,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5)导入的除霜运转;热介质回路(200),所述热介质回路(200)通过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配管(23)将泵(12)、阶式热交换器(3)、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控制装置(31),所述控制装置(31)构成为控制压缩机(1)及泵(12)。控制装置(31)构成为,在热介质的蓄热量比阈值少的情况下,在从制热运转向除霜运转转移时,使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热能力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5667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80101832.6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调系统(1000)具有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至少1个空调机(100)和第1控制器(1)。分别针对至少1个室内机(20)预先设定了与利用该室内机(20)的成本对应的得分。第1控制器(1)分别针对至少1个空调机(100)计算该空调机(100)中包含的至少1个室内机(20)各自的得分的第1合计值。第1控制器(1)计算至少1个空调机(100)各自的第1合计值的第2合计值。在电力量限制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第1控制器(1)分别针对至少1个空调机(100),根据该空调机(100)的第1合计值相对于第2合计值的比例来设定该空调机(100)中包含的压缩机(11)的驱动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1485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880097419.X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1/00
Abstract: 在制冷循环装置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或特定制冷剂按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温度式膨胀阀(3)及第二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在感温筒(6)中封入有特定制冷剂。特定制冷剂是单一制冷剂或近共沸混合制冷剂。感温筒(6)被配置成从被吸入压缩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接受热。温度式膨胀阀(3)包含框体(30)、间隔件(31)、基体(35)、阀芯(33)及弹簧(34)。感温筒(6)与第一空间(S1)连通。第二热交换器与压缩机之间的流路与第二空间(S2)连通。温度式膨胀阀(3)构成为能够调节特定方向上的基体(35)从基准位置(Z0)起的位移量(s0)与弹簧(34)的弹簧系数之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9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80097419.4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室外机组(2)具备换热器(40)和贮液器(30)。换热器(40)在流过第1通路(H1)的制冷剂与流过第2通路(H2)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贮液器(30)配置于冷凝器(20)与换热器(40)的第1通路(H1)之间,存积制冷剂。从压缩机(10)至冷凝器(20)、贮液器(30)、换热器(40)的第1通路(H1)的流路与负载装置(3)一同形成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循环流路。室外机组(2)还具备第1制冷剂流路(91)、第2膨胀阀(92)和第2制冷剂流路(94)。第1制冷剂流路(91)使制冷剂从循环流路的贮液器(30)或贮液器(30)的出口管道流到第2通路(H2)的入口。第2制冷剂流路(94)使制冷剂从第2通路(H2)的出口流到压缩机(10)。
-
公开(公告)号:CN10843152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80074630.0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具备:通过配管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部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并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向室外热交换器吹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鼓风机;及对室外鼓风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具有:在室外鼓风机以转速为基准转速进行旋转的状态下,每隔设定间隔地取得室外鼓风机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取得机构;判定通过电压取得机构取得的驱动电压是否为下限阈值以上且小于上限阈值的判定机构;提取通过判定机构判定为下限阈值以上且小于上限阈值的驱动电压并算出评价值的提取机构;及在通过提取机构算出的评价值为评价阈值以上时,决定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除霜决定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369039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80084852.6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13/00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10)、第一及第二热交换器(20、40)、膨胀阀(30)、四通阀(91)以及控制装置(100)。四通阀(91)能够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切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该第一方向是制冷剂从压缩机(10)向第一热交换器(20)供给并且制冷剂从第二热交换器(40)向压缩机(10)返回的方向,该第二方向是制冷剂从压缩机(10)向第二热交换器(40)供给并且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20)向压缩机(10)返回的方向。控制装置(100)为了从制冷剂沿第二方向流动的除霜运转切换为制冷剂沿第一方向流动的制热运转而控制四通阀(91),并且执行了使从第二热交换器(20)向压缩机(10)输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上升的制热准备控制之后,开始制热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0470431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80051921.4
申请日:2013-09-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6 , F25B40/00 , F25B2400/13 , F28D2021/0068 , F28F1/105 ,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管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流体在内部通过的内管(2)、以比内管(2)大的直径覆盖内管(2)且第二流体在与内管(2)之间的空间通过的外管(1)、和传热面积扩大管(3),所述传热面积扩大管(3)设置在空间中,具有凸凹形状,所述凸凹形状的作为与内管(2)的外壁接触的部分的内侧接触部(6)的管周方向上的长度比作为与外管(1)的内壁接触的部分的外侧接触部(7)的管周方向上的长度长,另外,在管横截面上横切空间且在外侧接触部(7)与内侧接触部(6)之间的翅片部从倾斜方向与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9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21353.3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F25B40/00 , F25B41/003 , F25B41/04 , F25B41/046 , F25B47/025 , F25B49/02 , F25B2313/0272 , F25B2313/02741
Abstract: 能够切换从负载侧热交换器(3)流出的制冷剂在分别流通了第一内部热交换器(7)以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8)的高压侧流路之后流入到膨胀阀(5)的并行运转模式、和从负载侧热交换器(3)流出的制冷剂在流通了第一内部热交换器(7)的高压侧流路之后流通第二内部热交换器(8)的高压侧流路并经由高压侧旁通配管(13)流入到膨胀阀(5)的串行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356295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80158110.8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的状态下,提高板式热交换器的强度。板式热交换器(20)层积多块板(2、3)而形成。在各板(2、3)的四个角设置成为第一流体的入口的第一流入孔(5)、成为第一流体的出口的第一流出孔(6)、成为第二流体的入口的第二流入孔(7)和成为第二流体的出口的第二流出孔(8)。各板(2、3)在相邻层积的板之间形成流过第一流体的第一流路和流过第二流体的第二流路,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各板(2、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是宽度方向的长度(L2)的4倍以上的长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