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元素融合时空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77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22863.0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元素融合时空预测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的时空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不够的技术问题;包括使用双元素输入模块,对双元素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数据各维度之间的数量级差异,使数据能够被缩放到标准区间范围;使用3D卷积模块,提取元素隐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使用注意力融合模块,融合双元素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为预测的海洋要素重新分配特征权重;使用卷积长短期记忆模块,捕获时间序列依赖关系,转换生成目标长度的预测特征矩阵;使用单元素预测输出模块,将预测特征矩阵映射到输出空间,再通过反标准化,将预测结果可视化。本申请广泛应用于海洋要素时空预测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的离子计数方法
    1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332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3687.4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脉冲宽度的离子计数方法,属于离子检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质谱检测过程是离子通过质谱质量分析器到达检测器,通过检测器输出电流信号;步骤二、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方波脉冲信号;步骤三、按照设定的采样时钟对方波脉冲信号进行判断,在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时,若方波脉冲信号为高电平,则计数加一。本方法计数结果更接近实际结果漏检率更低,计数更准确。

    基于主无人机优选的分层式无人机群EKF协同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5378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794375.9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主无人机优选的分层式无人机群EKF协同定位方法及系统,涉及无人机定位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主无人机层的主无人机数量过多时,会出现信息冗余,导致定位效率低,影响同步的问题。包括步骤:S1、构建目标从无人机i的运动方程、观测方程以及先验协方差表达式;S2、计算各个主无人机的选择因子,确定优选主无人机;S3、计算从无人机i与优选主无人机j的量测值,计算经一致性处理后的量测值uj和协方差矩阵Uj;S4、计算一致性处理的卡尔曼增益Mi;S5、计算目标从无人机i的量测增益矩阵Kti;S6、对状态估计值和协方差矩阵进行更新。本发明方法可提高无人机群的定位精度,保证无人机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多无人船动态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930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91644.6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无人船动态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属于多无人船任务分配领域。为解决传统CBBA算法的代价函数仅包含时间代价的计算,在具有时间窗约束环境下时会得出不满足约束要求的任务分配方案,导致复杂时间窗约束下的动态任务重分配问题时航程长、任务完成度低的问题。通过建立任务初始分配模型,对新增任务进行处理,根据距离奖惩因子进行任务构建,根据时间窗约束对任务序列进行更新,而后进行冲突消解过程,最后判断无人船之间是否达成共识。以传统CBBA算法为基础引入优选任务集群、距离奖惩因子以及考虑时间窗约束的任务包更新过程,在处理多无人船动态任务重分配问题上更具优势,尤其是在较大规模环境下更具优势。

    一种基于改进A-Star算法与DWA算法的动态环境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092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37569.5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A‑Star算法与DWA算法的动态环境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属于动态路径规划领域。为解决A‑Star算法无法躲避动态障碍物,DWA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会出现找不到路的情况,且缺乏二者有效融合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对机器人行驶路径长度和速度进行优化,对DWA算法先将路径点与改进A‑Star算法所规划路径的最小距离引入评价函数,再以预测轨迹末端距障碍物的最小距离来对评价函数中速度的系数进行选择,提高机器人在距障碍物较远时的行驶速度;使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时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在靠近障碍物时,为保证行驶安全,以较缓慢的速度运行,这样既提高了整体的行驶速度,又保证了机器人的行走安全性。

    一种复杂作业场景探测头盔装置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81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74394.2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作业场景探测头盔装置及应用方法,属于复杂场景环境探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头盔在复杂作业场景下难以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和全场景的立体观测,且难以进行立体感知、传输、分析和预警的问题。头盔主体上设有左右对称的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传感器、光学摄像头、光源、可折叠显示屏、定位模块、语音通话模块和控制处理器,手持终端外置组件包括物联网模块、手持控制板和电源模块,通过光学摄像头、红外成像传感器或毫米波雷达获取信息。可应对井下作业、救援等场景中粉尘弥漫、泥浆飞溅、烟雾遮挡或落石塌方,使得作业或救援人员有效感知前视区域风险、躲避顶部物体塌落,实现全场景的对复杂作业场景进行立体观测、传输和分析。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海豚叫声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39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126983.9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海豚叫声生成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海豚叫声数据获取困难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海豚叫声预处理;构建生成对抗网络,定义损失函数;训练判别器模型、生成器模型;生成海豚叫声;其中,生成对抗网络包括生成器模型、判别器模型;其中,生成对抗网络包括生成器模型、判别器模型。生成器模型损失函数、判别器模型损失函数为本申请设计的。该方法可以有效的生成大量海豚叫声,为海豚声音采集与分析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源。本申请应用于海豚声音采集与分析的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改进Bug2算法的无人船避障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951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4868.X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Bug2算法的无人船避障方法及系统,属于无人船水面航行避障领域。为了解决现有Bug2算法在避障后需与m‑line线再次汇合才能结束避障运动且避障方向固定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作为船体探测设备,可准确感知船体周围环境信息,为了实现无人船避障提供了硬件设备支持;使用角度优化策略和绕行运动策略对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Bug2算法既有效解决传统Bug2算法避障方向固定且避障路径冗余度过大的问题,又保留了传统Bug2算法的实时性强的特点,在面对复杂的海域时,本发明提出的避障算法的避障成功率更高且稳定性更强。

    一种基于聚类遗传算法的多无人船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373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60638.7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聚类遗传算法的多无人船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属于无人船任务分配领域。本发明为了兼顾任务分配方案求解时的效率、所求解的优良性和稳定性,最终实现无人船系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完成最多的任务。首先利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编写了改进的遗传算法,以此来确定中等规模无人船集群静态任务分配的最佳或次佳分配方案。为了兼顾任务分配方案求解时的效率和所求解的优良性,本发明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参考自适应算法的理念,首先利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编写了改进的遗传算法,以此来确定中等规模无人船集群静态任务分配的最佳或次佳分配方案。本发明方法兼顾了任务分配方案求解时的效率、所求解的优良性和稳定性,实现无人船系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完成最多的任务。

    基于Manchester码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致声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8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1827.0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Manchester码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致声通信方法,信号发送端获取数据信息,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二进制转换,再进行Manchester编码,再进行OOK调制并以方波形式传入激光器,激光器产生激光脉冲信号,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脉冲信号通过导光臂控制出光方向垂直入射到水气交界面,激光能量聚焦产生热膨胀效应,进而把激光脉冲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在水下向各个方向传播;声信号由信号接收端的水听器接收并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采集系统;采集系统获取到原信号信息,完成从空气到水的跨介质通信。本申请能够适应空中平台与水下目标之间通信需求,并显著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