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8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36487.0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数阶ADAM算法的在线神经网络变换器无模型控制方法,包括:构建在线神经网络控制器;所述神经网络控制器以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以及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作为网络输入信号;构建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网络参数的损失函数;所述网络参数基于变换器的时变参数;使用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变换器,计算损失函数的值,判断是否达到目标精度,如果没有达到,基于分数阶ADAM算法更新网络参数,直至损失函数的值达到目标精度;如果达到,停止更新网络参数。相比于整数阶ADAM算法,本发明的分数阶ADAM算法下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具有更好动态响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08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546661.9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电容的半主动整流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由传统的半主动整流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改进得到,利用分数阶电容实现电源侧的零相角输出特性;分数阶电容可由半桥逆变器调节移相角和占空比,实现阶数和容值的可调性;在电源侧串联分数阶电容可通过实时调节分数阶电容的等效阻抗,控制电源侧的零相角输出,进而减少输入系统的无功功率,提升传输容量,降低传输损耗。同时通过半主动整流实现负载无关的可控恒流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68963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85636.1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3H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线性神经网络的频率偏移下的基波提取方法,具有提取准确度高、可适应频率扰动等优势。传统的数字带通滤波器设计后无法自适应的改变其中心频率,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幅值发生偏移时,传统数字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会发生相移和幅值不同程度的衰减,甚至出现波形畸变,因此需要对传统数字带通滤波器进行重新设计,过程繁琐且大大增加了设计成本。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的抗频率偏移的带通数字滤波器,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幅值变化进行自适应滤波,因而,对频幅随机波动信号检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应用于电网电压/电流的基波信号提取等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603113.7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E类主动整流器发射端的自适应谐振网络。该自适应谐振网络将传统串联型谐振网络的谐振电容用一个由两条支路构成的自适应等效可调电容替代,该等效电容的每条支路均包含额外的电感与电容,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条支路还串联了一个额外的交流辅助电源。该辅助电源可以在线圈中产生一个辅助电流,与主电源所产生电流进行叠加后,流过发射线圈的总电流与主电源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得到调整,因此,通过合理地调节辅助电流的幅值与相位,能够保证接收端在发射端的等效电抗发生变化时发射端主电源与发射线圈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始终为0,保证其功率输出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84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45009.3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R27/26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7/11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进行模态分析,并通过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状态方程;对状态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变换器的离散化模型;基于离散化模型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神经网络,在变换器的动态响应过程中,构建平方损失函数;对损失函数求偏导得到电感和电容参数对应的梯度表达式,根据梯度下降算法,在每个开关周期对离散化模型的权重值进行调节;基于离散模型与权重值计算电感值和电容值。本发明在不增加额外电路和传感器的前提下,对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电感和电容等动态元件参数进行在线辨识,有利于储能元件的寿命预测、变换器的状态监测以及控制回路参数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448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55901.5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J50/12 , H02M3/335 , H02M7/5387 , H02M7/06 , H02M1/088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线圈的恒压恒流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由传统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改进得到,并由三部分组成;钳位电路工作时基于其设定的恒压特性通过互感实现发射电路的恒流特性,进而实现接收电路的恒流特性;钳位电路关断时基于发射电路设定的恒压特性,通过互感实现接收电路的恒压特性。传统恒压式或恒流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仅考虑距离一定时的无线电能传输,未能做到距离可变的真正意义上的恒压或恒流传输。本发明在一二次侧线圈距离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钳位电路和发射电路不仅可以实现接收回路的恒压恒流模式可切换的输出,也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距离无关的无线电能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142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85346.4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增益低纹波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方式分为正向能量传输模式和反向能量传输模式;具体为:正向能量传输时,双向DC‑DC变换器由交错并联BOOST电路,钳位电路,变压器和正向开关电容电路组成,交错并联BOOST电路和钳位电路连接在变压器的一次侧,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开关电容电路;反向能量传输时,双向DC‑DC变换器由反向开关电容电路和变压器、钳位电路、交错并联BUCK电路组成,反向开关电容电路连接在变压器的一次侧,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钳位电路、交错并联BUCK电路。本发明提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增益高,纹波低的,成本低,效率高并且可以实现能量双向传输的优点,可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合,也适用输出电压低的电动汽车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49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810039481.5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系统运行过程中,整个装置可以分为能量整形、能量注入和自由谐振三个主要工作模式。其中,能量整形采用电感进行储能,获得可调控的电流源,易于功率调节;能量注入采用双向注入的方式,一个周期内有两次能量注入,提高了能量变换率;发射端的自由谐振与前端的能量整形相互独立,从而在整个周期内谐振过程谐振频率顺应发射端和接收端等效参数牵引,即自适应谐振,谐振频率可达开关频率的数倍,即实现了低开关频率下的高频变流,且所有功率开关管均可实现零电压开通与零电压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00338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51084.0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型S/S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和原边补偿单元;接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改进型副边补偿单元、整流滤波电路和电池负载,该改进型副边补偿单元设有开关电感支路;通过调节高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和开关电感支路的开关通断,实现恒压输出模式和恒流输出模式之间的切换。本发明的系统,既能输出恒定电流也能输出恒定电压,且其控制方便、元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57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015273.1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耦合电感的高变比软开关DC‑DC降压变换器,包括一对耦合电感L1和L2、第一开关电容Cf1、第二开关电容Cf2、钳位电容Cc、输出滤波电容Co、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四功率开关管S4、第一体二极管D1、第二体二极管D2、第三体二极管D3、第四体二极管D4、续流二极管Df。本发明的变换器的电压变比由占空比D和匝数比N两个自由度决定,通过调整耦合电感的匝数比,能够获取更大的电压变比,避免了极限占空比的使用,从而减小了电流纹波。本发明中耦合电感的采用提升了增益空间和功率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