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77977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10273323.3
申请日:2013-07-01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黑曲霉孢子制备成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所述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pH值为1‑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黑曲霉孢子的储存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黑曲霉孢子制备成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所述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黑曲霉孢子在储存期间的染菌率,从而能够提高黑曲霉种子液的质量,并提高柠檬酸的发酵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685415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907505.0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51/43 , C07C59/265 , C07C51/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43 , C07B2200/13 , C07C51/412 , C07C59/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柠檬酸二铵晶体的生产方法及由该方法生产的柠檬酸二铵晶体。该柠檬酸二铵晶体的生产方法包括:S1、将氨水注入到柠檬酸料液中,当混合料液的pH值为4.7-5.3时,停止注入所述氨水,反应得到柠檬酸二铵料液;S2、加热所述柠檬酸二铵料液进行蒸发结晶以得到晶浆液,其中在所述蒸发结晶的过程调整柠檬酸二铵料液的过饱和度以控制所述蒸发结晶的速度。该方法通过控制氨水和柠檬酸料液的混合溶液的pH值以判断氨水和柠檬酸料液的反应的终点,有利于提高反应得到的柠檬酸二铵含量,并通过在所述蒸发结晶的过程调整柠檬酸二铵料液的过饱和度以控制所述蒸发结晶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反应得到的结晶产品中柠檬酸二铵晶体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76963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273356.8
申请日:2013-07-01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27/40 , C07C229/26 , C07C229/24 , C07C229/08 , C07C229/22 , C07C323/58 , C07C31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发酵醪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用超声波对氨基酸发酵醪液中的菌体进行变性处理后进行固液分离。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氨基酸发酵醪液进行处理,获得的发酵清液的浊度与利用通透性良好的滤膜的滤膜法获得的发酵清液的浊度相近,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氨基酸发酵醪液中的菌体。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对发酵醪液进行调酸、调温和过滤,简化了操作过程,减少了成本投入,另外由于本发明所用的超声波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相比于由于清洗滤膜而产生大量富含有机物废水的现有技术更加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512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28117.7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制备赖氨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生成赖氨酸的条件下,将赖氨酸发酵菌种接入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在流加碳源和流加氮源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其特征在于,初始培养基中SO42-的含量为0.8-4.8克/升,流加的氮源为硫酸铵和氯化铵,流加硫酸铵的量使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OD值为0.01-0.3时,发酵液中SO42-的含量为1-5克/升;发酵液的OD值为0.3-0.85时,发酵液中SO42-的含量为3-10克/升;发酵液的OD值为0.85以上时,发酵液中SO42-的含量为1-8克/升。本发明方法,可缩短提取工艺路线,降低原辅料消耗,降低提取成本,且不影响赖氨酸的生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314678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105969.0
申请日:2013-03-28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质原料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含有耐高温淀粉酶的水溶液,将含有耐高温淀粉酶的水溶液与淀粉质原料粉末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5-90℃;(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一次喷射至90-100℃并保持;再将一次喷射得到的产物二次喷射至120-140℃并保持;(3)在酶解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与淀粉酶混合,进行酶解,得到液化液。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调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液化效果稳定并彻底;淀粉利用率高且制糖粮耗低;而且不需要在喷射液化前添加氢氧化钙调节pH值,降低了不可发酵性残糖产生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889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009366.6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赖氨酸连续发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赖氨酸发酵菌种接入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在流加碳源和流加氮源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其特征在于,在发酵培养20小时后,向发酵液中流加赖氨酸发酵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发明提供的赖氨酸连续发酵的方法,大大延长了发酵培养的时间,提高了赖氨酸菌种的代谢能力,在设备不出现故障和培养基不染菌的情况下,发酵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提高了单位时间供酸量,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进而降低了赖氨酸发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553291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050788.8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温结晶的方法,该方法在一种结晶系统中进行,该结晶系统包括多级结晶罐,各级结晶罐的降温装置依次串联连接,且各级结晶罐的罐体互不连通,该方法包括将待结晶物料分别送入各级结晶罐的罐体内,将降温介质从所述结晶系统的起始级结晶罐的降温装置的入口进入,从所述结晶系统的末端级结晶罐的降温装置的出口流出,在起始级结晶罐的待结晶物料结晶完毕后,将该级结晶罐从所述结晶系统中卸除,并将与该级结晶罐相邻的下一级结晶罐作为所述起始级结晶罐。本发明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物料同时用于结晶的要求;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降温介质用量且降低了降温过程的能源消耗;得到的晶体颗粒较大且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29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17824.6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微生物固态培养装置进行微生物固态培养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第一进入管、排出管以及具有筛孔的筛板,所述筛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将该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层,所述第一进入管与所述箱体的下层相通,所述排出管将所述箱体与外部连通;所述方法包括通入水蒸汽对箱体内的物料进行灭菌,将待培养的微生物的发酵种子接种至箱体内与物料接触进行培养,且在培养过程中,往箱体内通入无菌气体,其中,通入的水蒸汽或无菌气体经第一进入管和筛板上的筛孔进入箱体的上层与物料或接种有发酵种子的物料接触,且接触后的气体通过排出管从箱体内排出,且所述物料不能通过所述筛孔。本发明的微生物固态培养的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979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60264.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制备柠檬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能够生成柠檬酸的条件下,将黑曲霉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其中,当发酵培养基中黑曲霉的含量达到1-1.7重量%时开始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所述抑制剂的添加量使得黑曲霉的含量能够增加,但增加量不超过0.2重量%/小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柠檬酸发酵,有效的抑制了发酵菌种的过快生长,并使发酵菌体和营养物质都向更有利于产柠檬酸的趋势发展,从而提高了发酵水平。同时,发酵菌种的菌球小而紧密,菌丝较短,使得在保证发酵所需的溶氧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搅拌功率,从而易于操作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794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10598420.6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赖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干法制糖的产物进行赖氨酸发酵,并将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上升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第一下降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维持阶段和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第二下降阶段),并对这四个阶段采取不同的通气量控制,从而使产赖氨酸微生物能够更好地生产赖氨酸,从而提高了赖氨酸的发酵效率,最终降低了赖氨酸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对发酵过程的控制进行了调整,使干法制糖的产物能够有效的进行发酵,从而能够发挥出干法制糖成本低廉的特点,从整体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赖氨酸制备工艺的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