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震后快速修复的隧道减震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1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101545.0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一种震后快速修复的隧道减震结构,属于隧道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在地震中易发生衬砌的裂损和路面的破坏,进而导致隧道发生大面积区域的裂损甚至坍塌的问题。两个连接件对称嵌设在二次衬砌内且两个连接件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带孔钢板固接,其中若干带孔钢板两两对称布置在两个连接件的上下两侧,且每个带孔钢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固接,每个带孔钢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减震孔。通过在隧道结构中设置减震构件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稳定围岩的作用,在地震作用下,围岩和衬砌结构能够保持围岩稳定,减震构件主体能够大量消耗地震能量并将地震损伤集中在构件主体上,减轻了隧道结构的破坏。

    一种RC框架结构的减震填充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345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01409.3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RC框架结构的减震填充墙及其制造方法,该结构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梁围成的空间内砌筑的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框架柱内侧安装有柱内侧钢板,两个柱内侧钢板间焊接有若干横向钢筋,位于底部的框架梁上依次砌筑有底层墙体、第一层H形滑轨、中层墙体、第二层H形滑轨和顶层墙体,在底层墙体、中层墙体和顶层墙体与柱内侧钢板接触的地方的前后分别安装平面外保护钢板。解决了现有砌体填充墙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脆性破坏,自身倒塌且会导致应力重分布,造成框架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RC框架结构的减震填充墙,实现填充墙以及RC框架的延性破坏形式,以防止填充墙的倒塌以及由于填充墙破坏导致的RC框架主体脆性破坏。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759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821566.X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引起的中低层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弱、建筑结构各楼层的抗倒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为:一:选择所使用的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建筑结构构件的尺寸并估算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T1;二: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并求出各层的层间剪力,计算建筑结构的底部剪力V1与建筑结构各层的屈服强度之和S1的比值λ1;三:确定建筑结构的层延性能力μ;四:得到新的建筑结构底部剪力Vbase;五:重新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根据各层的地震作用求各层的层间剪力。本发明应用于抗震设计领域。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抗剪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0744787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98617.6

    申请日:2017-0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8

    Abstract: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抗剪连接件,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领域,它要解决现有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通过抗剪钢筋连接两侧钢板的摩擦焊接方法需借助大型焊接仪器,连接过程复杂的问题。该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抗剪连接件中的两块钢板相对设置,在每块钢板的板面上焊接有多个抗剪连接件,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抗剪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抗拔连接件,抗拔连接件由中间连接杆和2个爪夹部组成,抗剪连接件的端帽部插嵌入爪夹部的凹口腔中,在爪夹部的爪指自由端的外壁上通过螺纹套设有螺母,在两个钢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本发明将抗剪钢筋的连接方式由摩擦焊接转变为简单的机械连接,相对于摩擦焊接的方式,受限小,并且安装灵活。

    一种基于道路宽度的震后交通系统功能损失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8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74870.X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一种基于道路宽度的震后交通系统功能损失评价方法,涉及地震工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城市震后交通系统运行功能评估中,应急连通性的分析方法无法判断交通系统抗震韧性水平的问题。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道路宽度的震后交通系统功能损失评价方法,首先剔除震前路径网络中各起始节点至各目标节点之间冗余的独立路径并对剩余的独立路径进行搜索;然后分析震后应急阶段路径网络的功能损失以更新震后路径网络中各路段的宽度、长度和编号,重新对独立路径进行搜索,获得震后各独立路径的路径信息;最后利用震前和震后各独立路径的路径信息分别计算震前和震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应急功能指标,进而计算获得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震后应急阶段的功能损失。

    考虑高程影响的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拟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73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7645.8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高程影响的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拟合方法,步骤包括:得到地震动空间相关性拟合所需的数据,包括地震事件内残差、路径效应项和场地效应项,组成数据集;路径效应项包括场地间距和方向角;场地效应项包括剪切波速和高程;选择合适的函数形式考虑各因变量与事件间残差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计算事件内残差场的相关性矩阵,并利用最大似然参数估计的方法,计算得到使事件内残差场负对数似然值最小的模型参数值,得到地震动空间相关性。本发明方法拟合的考虑高程影响的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准确度更高且稳定性较好,以应用于区域性基础设施地震风险评估等领域。

    基于卷积核分解-Winograd快速卷积算法的地震波场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273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11215116.2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基于卷积核分解‑Winograd快速卷积算法的地震波场模拟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大规模地震波场模拟中卷积运算效率低的问题。地震波场高效模拟方法:一、建立空间差分和卷积的本征联系;二、建立F(3,2)卷积的Winograd加速形式;三、构建地震波场,对于任意长度的速度场或应力场p与卷积核q,先将p分解成若干子块,使得每一子块的长度能与卷积核q组成大小为F(3,j)的卷积过程;四、卷积核分块并应用F(3,2)卷积加速形式;五、对速度或应力场p的所有子块结果进行合并,得到速度或应力场的差分场。本发明推导出F(3,2)卷积过程的加速形式,能够将大尺寸的卷积核分解至F(3,2)基本单元进行加速。

    基于深度学习的各类人群在真实疏散运动中的稳态速度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105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420279.2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基于深度学习的各类人群在真实疏散运动中的稳态速度的确定方法,涉及建筑内人群疏散仿真分析领域,解决了如何便捷高效的从真实疏散视频数据中确定某一类人员的稳态速度真实值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真实疏散视频中有效时段的起止帧序号;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提取方法,提取疏散视频内的人员运动轨迹数据;根据得到的有效时段的起止帧序号和截取的人员运动轨迹,计算出有效的人员运动速度数据;汇总所有有效的人员运动速度数据,并通过箱型图剔除异常值,保留有效人员疏散稳态速度数据;对剩余的有效人员疏散稳态速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类人群在真实疏散运动中的稳态速度数据的期望值以及对应的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