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524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593297.1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检测氯膦酸二乙酯气体和/或沙林毒气的方法,包括步骤:由含N,N二甲基芳香胺结构的第一化合物和含四氰二甲基对苯醌结构的第二化合物在溶剂中通过分子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得到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溶液;将传感材料负载到电极的表面形成传感器件;将传感器件放入含氯膦酸二乙酯气体和/或沙林毒气的氛围中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在溶剂中混合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具有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在复合的同时保持了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自身独立的化学物理特性,可以作为电化学传感的探针来检测沙林毒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沙林毒气的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低,手段复杂和成本昂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098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881584.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21/78 , C09K11/06 , C07D209/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甲基苯丙胺或/和氯胺酮的荧光探针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探针为由芳甲基醇结构构成的可以发出荧光的物质,配置该探针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直接将待测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溶液滴到传感薄膜表面,对比滴加前后荧光颜色及亮度的变化,即可实现对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的检测;Ar选自A1‑A20的基团。本发明具有检测反应快速、灵敏,几秒内即可实现整个检测过程,且检测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辅助试剂,避免了背景干扰与试剂污染。探针与毒品作用导致材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根据光谱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毒品存在与否,而且根据变化程度还可以确定毒品的浓度,实现对毒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489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2723.5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13/127 , C07D213/22 ,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沙林毒剂及其模拟物检测的荧光探针,包括负载于基底上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沙林毒剂及其模拟物检测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当该荧光探针中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接触到空气中的沙林或DCP时,其荧光强度和发射波长都会发生变化,即可实现对沙林和DCP的气相检测。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三联吡啶,当沙林或DCP与分子中某个三联吡啶中的某一个吡啶发生反应,即发生由荧光探针到沙林或DCP的电荷转移,同时也会发生从聚合物核到外围基团的能量转移,导致整个分子的荧光淬灭,从而表现出优秀的传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5821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51501.6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含醛基的硼酯化合物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制备含醛基的硼酯化合物的薄膜,然后将薄膜充分暴露于脂肪伯胺的饱和蒸汽中熏蒸,以形成的新的薄膜经自然晾干或真空干燥后即可用于过氧化物蒸汽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反应迅速,无需额外的催化剂,经处理后的薄膜与过氧化物的蒸气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荧光淬灭,根据其荧光强度的淬灭即可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9249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596470.9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检测多种胺蒸气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结构通式如下所示:(见附图)。其中,n1为0-100的整数,n2为1-10000的整数。这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溴代物溶于四氢呋喃中,保持-78℃15~20分钟,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正丁基锂,继续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三氟乙酸乙酯,反应体系逐步恢复至室温,此时将混合溶液旋干,通过柱色谱分离即得。本发明可同时对包括脂肪伯胺、芳香伯胺以及仲胺在内的多种胺蒸气进行检测,其响应信号特异灵敏,传感薄膜可多次反复使用;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所得化合物易分离、纯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113174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036992.9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B41/02 , C07C37/01 , C07C39/17 , C07C39/12 , C07D333/22 , C07C39/14 , C07D213/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室温下加入仲胺,反应2-72小时后旋干反应溶液,色谱柱分离即得酚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贵重的催化剂,一些活性基团可以保留,副产物少,且可随意选择不同种类的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衍生物合成相应的酚,普适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1891642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010220624.6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29/44 , C07C227/10 , C07C227/16 , C08G61/12 , G01N33/52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化合物及其在检测痕量硝基苯类物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化合物通式为:式中,n1和n3为1-50的正整数,n2为0-50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任意整数。测定的痕量硝基苯类物质下限可达0.1ppm。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032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910055844.5
申请日:2009-08-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51/88 , C07C249/16 , C07C251/24 , C07C249/02 , C07C323/33 , C07C319/22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席夫碱化合物及其检测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化学传感器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在于它是由具有邻位羟基的芳香醛类化合物与单胺或者多胺反应所制得的,其结构通式如附图所示。其中n1为1-100的整数,n2为1-6的整数。R为脂肪烃取代基、芳香取代基、含杂原子取代的脂肪烃基或含杂原子取代的芳香烃基;R1,R2为吸电子基团或给电子基团。该类化合物固态荧光发光性能稳定,在苯胺类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其荧光强度发生变化,根据其荧光强度的变化即可实现对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是一类苯胺检测的荧光传感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021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28372.1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85/14 , C08G61/1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荧光化合物及其在检测痕量甲基苯丙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化合物结构通式为:式中R1、R2分别为三苯胺,苯,萘,蒽,芘,芴,连二萘,咔唑,苯并噻吩,吩噻嗪基和罗丹明中的一种荧光取代基及其衍生物,R3为烷基取代基。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化合物与甲基苯丙胺的蒸气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荧光淬灭,根据其荧光强度的淬灭即可实现对甲基苯丙胺的检测,是一类甲基苯丙胺检测的新型荧光传感材料。检测极限达100ppb。
-
公开(公告)号:CN101891642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20624.6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29/44 , C07C227/10 , C07C227/16 , C08G61/12 , G01N33/52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化合物及其在检测痕量硝基苯类物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化合物通式为:,式中,n1和n3为1-50的正整数,n2为0-50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任意整数。测定的痕量硝基苯类物质下限可达0.1pp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