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光电转换层异维异质结构的光电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94051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2614.7

    申请日:2012-06-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电探测器设计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基于双光电转换层异维异质结构的光电探测器。包括上电极引线、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绝缘层、双光电转换层、电子接收层和下电极引线;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绝缘层、双光电转换层和电子接收层自上而下依次布置;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采用碳纳米管薄膜;双光电转换层的上层采用氧化亚铜纳米颗粒薄膜,双光电转换层的下层采用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绝缘层中部含有一个透光窗口,碳纳米管薄膜通过透光窗口与氧化亚铜纳米颗粒薄膜接触;电子接收层采用钛薄片;上电极引线和碳纳米管薄膜与绝缘层相接触的区域相连;钛薄片下表面与下电极引线相连接。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光电响应灵敏度,其结构简单且制作方便。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在线渐进式程序更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519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35185.8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在线渐进式程序更新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程序存储空间划分成离散的功能模块,设置了一个更新辅助模块来删除、替换、添加嵌入式节点需要更新的功能模块,并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汇集节点作为更新源节点,以洪泛方式结合点到点方式高效实现更新指令的下达和更新数据的传递,从而实现程序的在线渐进式更新,具有:减少更新数据量,提高代码重用性,减少更新过程对于网络资源的消耗,降低更新失败率的优点,保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无间断运行。

    一种含稀土元素的滑动电接触材料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38654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059190.0

    申请日:2011-03-11

    Abstract: 一种含稀土元素的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各成分含量比Cu 4Wt%、Ni 0.5Wt%、Re 0.6-2.2Wt%及其余为Ag配制原料;加入Ag、Cu和Ni至真空感应炉中熔炼使它们合金化,然后加入Re元素熔炼使合金成分均匀,静置;在氩气保护下浇注到外加中频磁场的水冷铜铸型中形成铸锭,并使铸锭在600-700℃保温均匀化处理,铸锭经热轧、表面处理及中轧,中间真空热处理后精轧或精拉成型;在氩气氛围、温度600-650℃下热处理得到滑动电接触材料。其增加了稀土含量,并通过在真空下合金熔铸过程中施加外场等措施,使再结晶温度提高,增加了耐电弧侵蚀的能力,不仅使合金硬度增加,同时增加了工作条件下的润滑作用,磨损减小。

    基于非对称异维结构的光电导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94837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010108593.5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非对称异维结构的光电导传感器,涉及一种光电导传感器件。该光电导传感器包含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光电转换层、电子接收层、上电极引线以及下电极引线;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采用低维度的碳纳米管薄膜,光电转换层采用中等维度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子接收层采用厚度为毫米量级的钛薄片,在上电极引线与碳纳米管薄膜相连接区域的碳纳米管薄膜下方设置绝缘层,钛薄片下表面与下电极引线相连接,从而使其形成非对称异维结构。该光电导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优点,且其光电响应速度很快,其光谱响应范围可以从紫外光区域拓宽到可见光区域,因此该器件在未来的高分辨光电子学探测技术领域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非对称异维结构的光电导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94837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08593.5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非对称异维结构的光电导传感器,涉及一种光电导传感器件。该光电导传感器包含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光电转换层、电子接收层、上电极引线以及下电极引线;透明导电光电子发射层采用低维度的碳纳米管薄膜,光电转换层采用中等维度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子接收层采用厚度为毫米量级的钛薄片,在上电极引线与碳纳米管薄膜相连接区域的碳纳米管薄膜下方设置绝缘层,钛薄片下表面与下电极引线相连接,从而使其形成非对称异维结构。该光电导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优点,且其光电响应速度很快,其光谱响应范围可以从紫外光区域拓宽到可见光区域,因此该器件在未来的高分辨光电子学探测技术领域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电极运动导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18244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112281.4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电极运动导向机构,属于特种微细加工技术领域。该机构中微细电极丝的运动导向采用转轴外圆柱面定位,微细电极丝被约束定位在转轴下左、右垫块构成的直角导向槽内,调整垫片厚度,使左垫块产生倾斜,其直角导向槽也发生倾斜,微细电极丝相对于转轴轴线倾斜一个角度,两者的交点位于工件的上表面。加工时,微细电极丝在微细电极损耗自动补偿机构的作用下做伺服进给,同时又在本发明电极运动导向机构的带动下沿设定的圆锥面运动,从而在工件上加工出倒锥形孔。本发明安装在常闭夹丝机构下方,与微细电极伺服驱动机构和微细电极损耗自动补偿机构组成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装置,用于喷油嘴微细倒锥喷孔加工。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降低能耗的压缩判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53377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810238934.3

    申请日:2008-1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30/40 Y02D7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降低能耗的压缩判决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尤其是能耗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在无线传感器的微处理器MCU的数据处理中设立了一个压缩判决模块,一旦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或者是用户的精度要求发生变化,便可利用预设的执行LTC压缩算法的最佳压缩比预测模型以及执行最短时间预测模型,得到压缩单字节数据的时间开销,便可根据MCU压缩1字节数据的时间开销与发送1字节的时间开销之比、MCU的功率与发射功率之比这两个参数,就能确定损益平衡点的最佳压缩比,以此来判断压缩后再发送还是直接发送。本发明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最高可达到10%~30%。

    一种7xxx系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94623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157657.4

    申请日:2006-12-15

    Inventor: 李丘林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xxx系铝合金的半连铸装置及使用其装置的铸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7xxx系铝合金的半连铸装置包括结晶器1;结晶器1内设有冷却水通道2,包括进水口5和出水口7;冷却水通道2内设有感应线圈3;结晶器1下部设有底模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7xxx系铝合金的半连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冷却水接入进水口5;将中频交流电通入感应线圈3,产生交变磁场;将温度为680-740℃的7xxx系铝合金熔体浇注入结晶器1;以40~160mm/min的牵引速度牵引底模1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7xxx系铝合金半连铸装置实现的铸造方法,能够大大改善7xxx系列铝合金铸坯的质量。

    面积为平方厘米量级的单晶银纳米线阵列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09790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510012006.1

    申请日:2005-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面积为平方厘米量级的单晶银纳米线阵列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玻璃为基底,首先在玻璃基底两端同时沉积两片Ag膜作为阴极和阳极,其Ag膜厚度为微米量级,再沉积RbAg4I5银离子导电膜,使得银离子导电膜覆盖阴极和阳极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隙;然后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恒定电流,使通过银离子导电膜的离子流密度为恒定值。该方法可制备出面积为平方厘米尺度的银纳米线阵列,所得的纳米线排列方向十分规则,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具有方法操作简单,条件容易控制,易从基底上剥离等特点。所制备的银纳米线阵列可作为器件直接应用于光学和电子学等领域中。

    颗粒增强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04943A

    公开(公告)日:2003-03-26

    申请号:CN02146685.8

    申请日:2002-11-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刘伟 李晓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范围的一种颗粒增强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熔融的液态金属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高硬度的非金属颗粒,使液态金属在恒定的外加电磁场的电磁浮力的作用下形成定向移动,使增强相颗粒向与液态金属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迁移;冷却凝固后,便可得到增强相颗粒在材料中呈现梯度分布,其组织与性能亦呈梯度变化的材料。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得到很大改善,该复合材料既具材料本身的性能,又具加工方便,该电磁场作用下制备颗粒增强梯度复合材料及方法有较好的实施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