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847029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0770349.9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室内火灾监测预警装置,具体涉及火灾预防技术领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安装耳板,所述基板远离待安装墙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设备箱、备用电源、传感器组、声光报警器和灭火物箱,且控制箱与设备箱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备用电源与控制箱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火灾初期采集较为全面的现场数据,并利用NB‑IoT技术将数据传送至云平台,结合基于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的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数据处理,以使得预警准确而快速,且在火灾确定的同时,装置会自动报警以通知相关人员并开启警报器与简易灭火装置,真正做到了火灾的监测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2391795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1039723.X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F30/33 , G06N3/04 , G06K9/62 , G11C13/0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盲分离与卡尔曼滤波器的忆阻器窄带干扰处理系统,包括盲分离系统和干扰处理系统,所述盲分离系统包括外部数据源模块,所述外部数据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信号白化模块,所述信号白化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电连接有第一忆阻器网络模块、盲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忆阻器网络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第二忆阻器网络模块,所述盲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稀疏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稀疏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自动检测算法模块,所述自动检测算法模块与第一忆阻器网络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忆阻器网络模块的输出端与自动检测算法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自动检测算法模块与自动检测算法模块之间电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696516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796764.7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粮仓内外温湿度采集检测装置及温湿度监测系统。该装置包括转盘、至少一组检测组件、驱动组件以及防护组件。转盘的圆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部位,安装部位能够旋入或旋出通孔。检测组件包括均安装在对应的安装部位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定位基座以及驱动电机。防护组件包括外防护罩和内防护罩。外防护罩和内防护罩均呈半球形,且球心重合外防护罩和内防护罩均呈半球形,且球心重合。外防护罩罩住转盘位于粮仓内的部分,开设有进气孔。内防护罩设置在外防护罩与转盘之间,开设有通气孔。粮仓内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孔、通气孔而接触检测端。本实用新型节省布置空间,安装操作简便,提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08444198U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20789358.0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育苗智能测控系统,包括智能监测控制终端、云服务器、用户终端,所述智能监测控制终端包括智能监测控制器、网络通信模块、触摸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检测传感器模块、电动元件接口模块、报警模块和摄像头模块,所述智能监测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网络通信模块、所述触摸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检测传感器模块、所述电动元件接口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和所述摄像头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摄像头模块和一系列电动元件组成的测控系统,能准确可靠地获取育苗过程的相关信息,显著的减小了人为操作的不便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620992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410860.7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F1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装置,涉及粮仓、地窖、沼气池、城市下水道等特殊作业领域的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以控制单元为核心,配以与控制单元连接的触摸显示屏电路、存储单元、系统时钟电路、按键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电路和通信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装置采用并行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方式,减小了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该装置集数据显示、存储、查看于一体,功能丰富;该装置结合了有线与无线信息采集技术,使用范围更广,具有通用性高,功耗低,操作简易,价格低廉等优势,可适应于多种复杂的数据采集现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9152071U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21912016.X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A01M1/02 , A01M1/04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农业环境虫害监测器,包括监测器底板,所述监测器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和外部罩壳体,所述控制器位于外部罩壳体的内侧,所述外部罩壳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端昆虫斗,所述顶端昆虫斗的内侧壁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的一侧设置有传音道,所述传音道贯穿于顶端昆虫斗的侧壁并延伸至顶端昆虫斗的外侧,所述传音道的末端安装有音频传感器,所述音频传感器的一侧固定安装于外部罩壳体的内侧,所述顶端昆虫斗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杆,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顶端昆虫斗、引虫灯和传音道,避免了虫害监测器时,由于虫害监测器难以将昆虫引诱到声音收集的位置并放大昆虫声音,影响虫害监测器检测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3673639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608756.5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型测温手持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温度数据采集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USB接口通信模块、键盘模块、锂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和时钟电路模块;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USB接口通信模块、键盘模块、锂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和时钟电路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高速率的工业级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有力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采用模块化设计,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强,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数据采集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14847047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0759342.7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人健康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多功能老人健康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报警模块的输入端单向信号连接,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GPRS定位模块寻求上位机等的帮助,一键呼叫适用于老年人的使用,DMA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数据通过WIFI模块上传到上位机。一方面实现上位机对健康数据的查看和回溯,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增加实时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解决了老人自身对于健康的了解问题和降低了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获取帮助困难度,同时完成了监护人对于老人身体状况的了解,并对老人的需求可以及时得到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214793276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760572.5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民用冷藏车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车体和冷藏箱,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GPRS/GPS模块、通信网络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所述冷藏箱的内部设置有智能采集终端,所述智能采集终端包括温湿度采集模块、振动传感器模块、门开关监控装置、RFID模块和车内监控模块,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振动传感器模块、门开关监控装置、RFID模块和车内监控模块均通过GPRS/GPS模块和通信网络模块与远程监控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GPRS/GPS模块、通信网络模块和智能采集终端等之间的配合,在冷藏车运输的基础上,基于云架构和物联网技术,形成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冷藏车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监控,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212086353U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21156711.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4N7/18 , A61B5/0205 , A61B5/01 , A61B5/145 , A61B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安防监控装置。智慧安防监控装置包括腕带一、腕带二、盖体以及壳体,壳体内部设置一个安装腔,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用于触发报警装置的报警停止装置。报警装置、综合电源、控制机构收容在安装腔内,报警停止装置与报警装置串联以接受供电。在报警停止装置受压时,定位弹簧弹性驱使报警装置转动,使得异形滑杆与电源定位件分离,从而使蜂鸣器断路。所述智慧安防监控装置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经验,实现“可穿戴”,随佩戴人员移动。并且将佩戴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纳入安防监控范畴,实现了消费型生活电子与工业安防电子相结合,更好的保障佩戴人员的人身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