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粒状材料剪切波速的压电环激发装置及室内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8821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02655.8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涛 蔡国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G01N29/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测试粒状材料剪切波速的压电环激发装置及室内试验装置,该压电环激发装置包括压电环(1),压电环(1)的内、外侧壁均涂有环氧树脂(2),压电环(1)的内部由透水石(3)填充,压电环(1)与数据传输电缆(4)和接地线(5)相连。测试粒状材料剪切波速时,一对压电环激发装置分别安装于底座(6)和顶帽(7)上,作为剪切波激发元和接收元,试样(8)置于底座(6)和顶帽(7)之间,底座(6)通过传输电缆(4)与功率放大器(9)相连,并连接于电脑(10),顶帽(7)通过传输电缆(4)直接连接于电脑(10)。该装置采用径向变形传输剪切波,具有更高的精度,为评价岩土材料的工程特性提供了更好的测试手段。

    一种惯性传感器IMU信号模数转换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324836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125961.0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惯性传感器IMU信号模数转换模块,其实现了200Hz的高速同步采样,并且在采样前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信号进行了两级运放预处理,将信号放大、滤波及整流后使用,采样后进行实时数据建模及补偿提高其采样精度。同时实时报告IMU故障及工作温度,提高捷联系统和组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及容错性。

    一种双圆子模板水下地形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066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25975.0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1 G06T2207/301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圆子模板水下地形匹配方法。本发明由多波束测深系统获得的条带,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二维高程阵列,并转化为灰度值,形成待匹配模板,调取原始数据库地形高程图转化为灰度图,形成搜索母图;选取一个较大的模板,再从中选取两个小的子模板,作内切圆,确定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母图上进行双圆子图搜索匹配;提取图像角点特征量,将母图搜索到的双圆子图与子模板进行匹配,获取水下潜器的位置。本发明与以往单模板匹配方法相比,克服了遍历搜索匹配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圆形模板可以降低角点特征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克服旋转、仿射变换等问题影响,提高了匹配时间和精度,有很好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一种舰载主/子惯导传递对准过程中的陀螺误差快速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7999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552272.3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舰载主/子惯导传递对准过程中的陀螺误差快速估计方法,针对舰船主/子组合中的传递对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系泊/匀速直航条件下的陀螺误差快速估计方法,对子惯导陀螺常值误差进行快速估计,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子惯导系统对同一组数据进行循环导航解算与信息融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性能,在传递对准过程中,快速完成对陀螺常值误差的估计。本发明不改变导航解算现有算法,不改变传递对准信息融合算法中的滤波器结构与信息匹配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导航计算机富余资源,加快传递对准过程中对陀螺误差的估计速度。

    一种原位评价砂土冲刷特性的喷射探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55758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220106.8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涛 蔡国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原位评价砂土冲刷特性的喷射探头装置,该装置上部为空心不锈钢导杆(1),下部为喷射探头(2),喷射探头(2)的底部为圆锥锥头(3),圆锥锥头(3)的底端分布有喷射孔(4);喷射探头(2)的顶部为螺纹接头(5),用于与空心不锈钢导杆(1)的下部连接;整个空心不锈钢导杆(1)和喷射探头(2)沿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线(6),空心不锈钢导杆(1)的顶部通过橡胶水管(7)与抽水泵(8)相连接,整个测试装置通过铝合金三脚架(9)固定。采用该测试装置,具有原位、方便、快速、经济等特点,为水利、岩土和海洋工程领域砂土的冲刷、侵蚀特性提供有力的评价手段。

    一种核壳型红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5363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460715.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壳型红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以红外吸收材料二氧化硅为内核,将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剥离纳米片和生物大分子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壳层,包覆在二氧化硅表面而成,壳层具有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剥离纳米片与生物大分子有序交替组装的层结构,层数为2~30,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板金属离子Ni2+与In3+的摩尔比为2:1~4:1,生物大分子为胶原、DNA、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一种。25℃下8~14μm波段,该材料的红外发射率为0.200~0.500。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110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10279186.X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为:经初步分选、破碎后的城市生活垃圾送入流化床热解炉中发生快速热解反应,热解产物依次经旋风除尘、换热降温和过滤除尘后,得到比较洁净的热解气和粉末状热解残炭,其中,热解气进入冷凝器,冷凝器下部回收生物油,排出不凝结气体与热解残炭一起进入流化床焚烧炉内燃烧,垃圾热解所需的热量由流化床焚烧炉提供,以惰性颗粒床料为热载体在流化床热解炉和流化床焚烧炉之间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产生的过热蒸汽可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作为工业热源使用。本发明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可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物。

    一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非线性对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9460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10406451.1

    申请日:2011-1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非线性对准方法,通过采集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加速度计和光纤陀螺仪的数据并做去噪处理,利用解析法和罗经法实现粗对准和精对准过程,接着建立针对姿态角和方位角均为大失准角的基于四元数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非线性误差模型,建立以速度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用改进的UKF算法进行迭代滤波估计,得到平台失准角,不断闭环反馈修正前一周期的捷联惯性系统姿态矩阵,从而完成精确的初始对准过程。本方法无需利用其他传感器信息,保证初始对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引入基于四元数误差的非线性系统误差模型,不作线性化处理来保证模型的精度;减低计算复杂度,对所建立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滤波完成精对准。

    一种结合地形和环境特征的水下导航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571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20791.6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165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地形和环境特征的水下导航定位方法,根据地形信息量判断水下潜器的规划航迹中各个子区域是否可匹配,若可匹配则采用地形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实现定位,若不可匹配则采用同步定位与构图算法辅助主惯性导航系统实现定位。本发明通过对导航区域地形信息量的计算,将海底地形划分为地形可匹配区域及地形不可匹配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导航算法实现对主惯性导航系统的位置误差修正,具有更高的自主性。

    一种自组装叠层红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628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395414.X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组装叠层红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以红外吸收材料LDHs纳米片和单层氧化石墨烯为基元通过交替层层自组装而成,具有LDHs纳米片/单层氧化石墨烯顺序叠层的层结构,层数为2~40,材料膜厚为2~200nm,25℃下8~14μm波段,该材料的红外发射率为0.300~0.600。LDHs纳米片的层板金属离子由M1金属离子和M2金属离子组成,其中M1金属离子与M2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1,M1金属离子为Mg2+、Co2+、Mn2+、Zn2+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2金属离子为Fe3+、Co3+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