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91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35455.9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生产资料依次计算钢轨工程物化阶段、轨道板物化阶段、施工建造阶段以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根据生产资料计算得到养护维修阶段在基准年限的基础碳排放量;将养护维修阶段划分为多个远期时间节点,对全部远期时间节点的碳排放量求和得到养护维修阶段的碳排放量;由钢轨工程物化阶段、轨道板物化阶段、施工建造阶段、养护维修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的总和得到铁路轨道工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本发明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铁路轨道系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为碳减排目标制定和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4791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3581.6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物理模型的边坡监测系统,涉及边坡物理测试分析技术领域,I PC分类号属于G01N,本发明通过测定地面材料包括的土壤类型、地质材料特征、植物根系状态数据,显著提升了风险区域的监测与评估能力;系统结合历史滑坡断层数据与风险区域划分,能够动态生成警戒阈值,确保对边坡失稳的实时预测;此外,针对植物根系状态的综合分析,通过生成根系评价指数,系统能量化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阈值校准单元提供动态的警戒阈值调整策略,确保实时反映边坡的稳定状态;同时,系统通过生成失稳滑坡评价指数,能够做到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进而提升边坡监测的效率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504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1850088.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展翼式高铁轨道板病害检测车,涉及高铁轨道板病害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车包括车体、伸展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伸展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车体运动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侧,两组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车体两侧的所述伸展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车体运动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所述升降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本发明能够扩大单次轨道板病害检测范围、便于在营在建轨道板检测使用且检测高效智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1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83867.3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检测小车的无砟轨道层间伤损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将基于检测小车的检测装置、理想轨道结构、理想桥梁结构作为列车条件、轨道条件、桥梁条件输入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理想状态下的基于检测小车的检测装置的动力数据作为基准数据;获取基于检测小车的检测装置在轨运行采集的实际动力数据;将实际动力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偏离基准数据的大小判断层间损伤的程度。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无砟轨道层间损伤检测精度和效率,也不会对无砟轨道结构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70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80775.0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83 , G01N21/64 , G01R33/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无损传感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量子检测系统、漏磁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包含第一探测区、窄场传感探头、第二探测区、宽场成像探头、激光单元、微波单元、荧光采集单元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本发明通过设计的窄场传感探头,可以快速发现并定位待测物的表面缺陷,然后通过宽场成像探头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准确成像,该系统极大降低了荧光数据处理难度,使得缺陷测量更高效准确,且能够满足多种检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93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4863.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结构动力实时混合试验数值子结构位移响应实时计算方法、预测控制系统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用深度算子网络对工程结构动力实时混合试验中数值子结构的非线性位移响应时间演化特性进行学习,得到数值子结构替代模型,以实现数值子结构的实时位移响应计算;实时获取数值子结构外部激励时程切片,以及子结构划分界面处的反力时程切片和位移响应时程切片,利用数值子结构替代模型,通过递归运算形式实现数值子结构位移响应的逐步预测。解决了使用传统数值积分方法对大型复杂数值模型求解时耗时过大的问题,大大缩短数值子结构的响应求解时间,满足工程结构动力实时混合试验中的对于数值子结构计算实时性的严格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72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96277.8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传感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组合探头及量子检测设备,其中组合探头包含宽场传感单元、宽场荧光相机、拨杆、若干反光镜片、空间光路、窄场传感单元、激光传输光纤、束线器以及窄场荧光相机;本发明通过设计的窄场传感单元,可以快速发现并定位待测物的表面缺陷,然后通过宽场传感单元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准确成像,该系统极大降低了荧光数据处理难度,使得缺陷测量更高效准确,且能够满足多种检测需求;同时阵列式的测量结构能够在纵向延伸测量范围,且反光镜片与档杆组合的结构设计,使得激光能够准确切换入射位置,即可实现通过单一光源实现对多个探测区的分段照射。
-
公开(公告)号:CN118776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09708.8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变形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基本轨的第一基准图和尖轨的第二基准图;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基本轨的第一状态图和尖轨的第二状态图;在第一状态图中搜索与第一基准图关联度最高的第一匹配子图,在第二状态图中搜索与第二基准图关联度最高的第二匹配子图;根据所述第一匹配子图和第一基准图得到基本轨的偏移程度,根据所述第二匹配子图和第二基准图得到尖轨的偏移程度;由所述基本轨的偏移程度和尖轨的偏移程度确定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变形程度;当变形程度超过预设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时监测钢轨伸缩调节器变形情况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717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38626.1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碱激发矿渣改性再生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再生微粉的制备过程为:废弃的碱激发矿渣试块破碎烘干后研磨获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和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中得悬浮液,再依次经碳化、抽滤和烘干,即得。该改性再生微粉以废弃的碱激发矿渣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与湿法碳化处理工艺的协同作用下,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体系的反应活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再生微粉的碳化效率,实现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封存。利用该改性再生微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的净浆试块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经测试,当改性再生微粉掺量在30%时,所得净浆试块在28天的抗压强度可达63MPa,远高于纯水泥净浆试块。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7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45690.X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砟轨道接缝性能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构造接缝结构;确定接缝结构的极限加载位移;根据极限加载位移确定接缝结构的疲劳荷载;根据轨道的服役年限确定接缝结构的计划加载次数;按照接缝结构的疲劳荷载对接缝结构进行加载操作;在加载操作次数达到计划加载次数的情况下,根据接缝结构的变形参数确定接缝结构的接缝性能,从而使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接缝性能评价方法,并且在此评价方法中采用加载操作后的变形参数作为接缝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及在加载操作中综合考虑了疲劳荷载与轨道的服役年限的影响,使得评价方法更为客观与实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