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912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780085718.7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康明斯公司
Inventor: 蒂莫西·C·恩斯特 , 克里斯多佛·R·纳尔逊
Abstract: 一种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膨胀器。第一热交换器从第一回路的第一部分接收工作流体,并将工作流体提供到第一回路的第二部分。第二热交换器从第二回路的第一部分接收工作流体,并将工作流体提供到第二回路的第二部分。膨胀器向公共管路的第一部分提供工作流体。膨胀器包括定子。定子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公共管路在第一回路的第一部分的上游和第二回路的第一部分的上游向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提供工作流体。
-
公开(公告)号:CN1139827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01781.1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国能国华(北京)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解汽方法。该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包括目标并汽管道、设置于目标并汽管道的并汽阀门和蒸汽旁路,以及与目标并汽管道连接的余热锅炉进汽母管,其中,蒸汽旁路设置于并汽阀门的上游,并且处于导通状态;确定余热锅炉进汽母管的第一管内蒸汽压,以及目标并汽管道中处于并汽阀门上游的第二管内蒸汽压;在第一管内蒸汽压大于第二管内蒸汽压的情况下,关闭并汽阀门。由于该第一管内蒸汽压和第二管内蒸汽压之间的大小,能够反映解汽是否并未完成,因此在第一管内蒸汽压大于第二管内蒸汽压的情况下,能够关闭目标并汽管道的并汽阀门,完成解汽。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59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680061730.X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Inventor: 马哈茂德·巴希耶·马哈茂德·努尔丁 , 阿克拉姆·哈米德·穆罕默德·卡迈勒
IPC: F01K23/08
Abstract: 系统包括: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其被配置为通过与在原油相关气体加工装置中的热源的交换将加热流体流加热;和改进的高斯瓦米循环能量转换系统。改进的高斯瓦米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第一组热交换器,其被配置为通过与经加热的加热流体流的交换将工作流体的第一部分加热;和第二组热交换器,其被配置为将工作流体的第二部分加热。改进的高斯瓦米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精馏塔,其被配置为接收工作流体的经加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工作流体的第三部分并且输出塔顶排出流和液体流,工作流体的第三部分处于比工作流体的经加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低的温度。改进的高斯瓦米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冷却子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冷却元件,其被配置为通过与塔顶排出流的交换将激冷流体流冷却;和涡轮机,其被配置为由工作流体的液体流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929706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510297897.3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李华玉
Inventor: 李华玉
IPC: F01K2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供能系统,属于热能利用与热泵技术领域。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循环泵和热交换器构成燃气‑蒸汽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蒸汽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92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197355.X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汽兰金装置。本发明涉及蒸汽兰金循环装置(10)及其运行方法。该装置包括具有出口(22)的较高压蒸汽涡轮(20)和流体地连接到较高压蒸汽涡轮(20)上的再热器(35)。另外,装置具有较低压蒸汽涡轮(25),较低压蒸汽涡轮具有流体地连接到再热器(35)上的入口(27)。装置还具有旁路(32),旁路流体地连接出口(22)和入口(27),以便绕过再热器(35)。
-
公开(公告)号:CN104929706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97897.3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李华玉
Inventor: 李华玉
IPC: F01K2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供能系统,属于热能利用与热泵技术领域。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循环泵和热交换器构成燃气-蒸汽正向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却器、蒸发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构成压缩式逆向循环系统,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构成吸收式逆向循环系统;燃气-蒸汽正向循环向压缩式逆向循环提供动力、向吸收式逆向循环提供驱动热负荷,压缩式逆向循环获取低温热负荷并分别通过冷却器对外供热和通过蒸发器向吸收式逆向循环供热,吸收式逆向循环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对外供热,形成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86365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05958.9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F01K2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布列顿循环的余热发电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压缩空气作为用热设备排出烟气的余热回收工质,产生的高温空气拖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经涡轮机排出的空气与燃料在燃烧设备中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作为用热设备的热源;用热设备排出的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降温后排出。该装置拓展了外燃式燃气轮机循环的应用领域,将其应用于用热设备烟气余热回收领域,实现了燃料热能的梯级利用及热电联产,使用热设备的热能利用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727871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050728.X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朗肯-斯特林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系统的工质储液罐、工质泵、工质蒸发器、热功转换设备、斯特林机热腔换热器、工质冷凝器和工质储液罐顺次相连构成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储水箱、给水泵、斯特林机冷腔换热器、工质冷凝器、冷却塔和储水箱顺次相连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本发明通过斯特林机将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与冷却水回路连接起来,斯特林机热腔吸收热功转换设备出口乏汽的热量,斯特林机冷腔向冷却水释放热量,且在此过程中斯特林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有效回收有机朗肯循环的乏汽能量,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590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180015672.4
申请日:2011-03-09
Applicant: NRG绿色&再生电力系统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郎肯循环(ORC)的能量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ORC系统,所述第一ORC系统包括第一有机工作流体,所述第一有机工作流体依次在处于与热源换热情况下的第一蒸发器、可操作地连接到发电机的涡轮机中的第一膨胀站、第一蒸发器/冷凝器和用于使所述第一有机工作流体再循环到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泵之间循环。所述涡轮机为可偏向涡轮机,并且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有机工作流体的进入流量偏向的偏向装置,所述偏向装置设计成用于使所述进入流量偏向,以保持所述涡轮机的转速恒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75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237968.1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F01K2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回收有机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由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有机透平或膨胀机、回热器、冷凝器、储液器和工质泵构成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还包括带有节流装置的压缩冷凝机组和蒸发盘管组成的冷却系统,蒸发盘管均布环绕在储液器的外部或均匀安装于储液器的内部。本发明通过增设的冷却系统对储液器降温,储液器处有机工质的对应的饱和压力亦较低,而装置其它部件处的压力较高,则装置管路和其他部件中的残余有机工质向储液器处迁移。运行一段时间后,可将装置和管路中绝大部分的有机工质回收在储液器当中,解决了传统ORC装置在停机后或维护检修时所面临的有机工质凝结成液体,存在于装置管路和部件当中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