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有机质组分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471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71866.1

    申请日:2018-04-24

    Inventor: 李捷 罗凡 于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G01N33/1826 C02F3/1215 C02F3/1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有机质组分的检测装置及方法。这种污水有机质组分的检测装置包括密闭容器、密封塞、具回流孔防溅球、电动搅拌机、曝气头、溶解氧探头、温度传感器、电热棒、温度与溶解氧测定仪、数据信号输入端、计算机、数据输出端、控制器、出气阀继电器、电热棒继电器、电动搅拌机继电器、曝气继电器、气泵和出气阀。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检测装置检测污水有机质组分的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基于活性污泥法模型,一方面从生化反应角度按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另一方面从物理性质角度按照存在形态的表现形式对污水组成进行划分,并依据不同的机理提出测定方案,提高有机物组分检测效率及准确度。

    一种生物碟盘临时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02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06600.9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王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碟盘临时处理系统,包括调匀池组、污泥储池、曝气池及侧边沉淀池,本发明一种生物碟盘临时处理系统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将污水引流入临时系统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厂整体布局、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提标升级,彻底解决了原有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以及排放标准偏低而不得不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难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临时处理系统在完成原有池体技术改造后撤出系统,使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原有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本系统占地面积小,所有池体均为模块化可移动设计,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广泛适用于环保行业。

    一种污泥浓度倍增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1277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948735.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喻昌勇

    Inventor: 喻昌勇

    Abstract: 一种污泥浓度倍增器,包括沉淀箱和外层隔离箱;沉淀箱设于外层隔离箱内,沉淀箱和外层隔离箱之间设有配水室;沉淀箱包括锥形的配水部、悬浮污泥层和沉淀区;配水部的底部设有孔洞,配水部内设有配水导流板;悬浮污泥层位于配水部的上方,沉淀区位于悬浮污泥层的上方,沉淀区设有斜管。外层隔离箱的底部设有锥形的收集部,收集部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浓度控制板;外层隔离箱的顶部的近端处的外壁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通配水室。为了解决常规工艺中降解污水中BOD、COD运行方式的不足,本发明将泥水分离同步在好氧池中进行,从而达到污泥回流及提高污泥浓度的目的。

    一种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15953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648221.3

    申请日:2017-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连接有进水管路的曝气活化池,所述曝气活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接触回流池、沉淀池和出水管路,所述接触回流池中设有填料装置,曝气活化池中设有曝气系统,曝气活化池与接触回流池之间设有能使水体在曝气作用下在两者间循环流动的导流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两种工艺的优势,既有利于微生物的培养生长,又可提高充氧曝气效果,无需污泥回流,降低运行能耗和管理难度,特别适用于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膜生物SBR反应器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1582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304782.1

    申请日:2017-05-03

    Inventor: 张显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263 C02F3/1215 C02F3/12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膜生物SBR反应器,其包括有膜生物SBR反应器,膜生物SBR反应器的前端连接有预沉淀池;所述膜生物SBR反应器包括有反应池以及膜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膜生物SBR反应器,其在传统的SBR工艺的基础之上引入膜组件以取代其沉淀工艺,以有效改善了SBR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污泥浓度以及出水水质;并且上述SBR反应器取代了传统SBR工艺中过多池体的设置,以使得设备整体占地面积得以改善。

    利用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050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5828.0

    申请日:2017-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村生活污水引入格栅井,经格栅井过滤后进入兼性塘;2)兼性塘处理后的水进入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中填充有毛刷弹性滤料,所述毛刷弹性滤料的波纹丝丝长160~200mm,丝直径为2~5mm;3)经生物滤池过滤后的水进入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的基质自下向上依次为粒径50‑100mm的卵石层、粒径15‑30mm的陶粒层、粒径8‑10mm的生物滤料层和粒径0.2‑5mm的无泥粗砂层,所述人工湿地内种置有千屈菜;4)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进入生态塘,所述生态塘内种置有荷花、金鱼藻和睡莲,经生态塘处理后的出水排放至自然水体。该方法适于分散的农村村落且处理效果稳定、可大幅度减少臭气散发和蚊蝇滋生。

    置于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沉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45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49932.5

    申请日:2016-12-29

    Inventor: 王旭 李星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置于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沉淀装置,包括上下端均为开口的沉淀锥筒和集泥锥筒,沉淀锥筒和集泥锥筒均倒置,沉淀锥筒设于集泥锥筒的上方,且沉淀锥筒的下端口伸入集泥锥筒的上端口,沉淀锥筒与集泥锥筒之间形成供曝气混合液通过的混合液通道;沉淀锥筒中设有两端均为开口的疏气筒,疏气筒的内壁面与沉淀锥筒的内壁面共同限定出与沉淀锥筒的下端口连通的内部沉淀区域,疏气筒的外壁面与沉淀锥筒的内壁面共同限定出外部沉淀区域,疏气筒的下端与沉淀锥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连通内部沉淀区域和外部沉淀区域的分离液通道。使用本发明不需要再建设二沉池,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投资。

    可调式两级沉淀池好氧颗粒污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3054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596867.7

    申请日:2016-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215 C02F2203/006

    Abstract: 一种可调式两级沉淀池好氧颗粒污泥装置,包括反应装置主体、进水系统、曝气系统和污泥沉淀选择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头置于反应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的污泥沉淀选择系统由污泥沉淀区Ⅰ和污泥沉淀区Ⅱ组成,所述的污泥沉淀区Ⅰ作为污泥回流区,所述污泥回流区的下部设置锥型集泥槽并在底部设置污泥回流管连通反应装置主体进水段的污泥回流口,所述的污泥沉淀区Ⅰ的末端水面下设置可调式出水口,所述的污泥沉淀区Ⅱ设置可调式隔板将污泥沉淀区Ⅱ隔为两部分,所述的污泥沉淀区Ⅱ下部设置锥型集泥槽并在底部设置排泥口,所述的污泥沉淀区Ⅱ的后端上部设置排水口。本发明能在连续流模式下实现好氧污泥颗粒化、工作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82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63109.9

    申请日:2016-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215 C02F3/1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反应器主体部分由内外两个圆柱形有机玻璃制成,包括以下四个区:其中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混凝区,外部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与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间构成流化区、流化区下方通过隔板分离成沉降区、流化区上方通过分离斜板分离成分离区。本发明具有集成作用,将常规的一级、二级处理强化在一个处理单元中进行, 混凝强化培养好氧颗粒污比常规的SBR可以缩短10天以上,连续培养可以规模化生产好氧颗粒污泥,利用连续流混凝气提流化床反应一方面可实现连续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实现良好污水处理效果,节约用地、节省能源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