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86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1080.0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8 , G01C13/00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断面冲淤的河道水下平面地形重构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收集横断面与平面地形观测资料;计算断面间各节点冲淤厚度;重新生成两两断面间地形变化背景网格;插值形成河道水下平面地形。本申请采用多个测次横断面和某一测次水下地形观测数据,从对比多测次横断面各节点的冲淤厚度着手,采用河道断面冲淤幅度插值形成平面地形变化量,从而生成与断面数据匹配的水下平面地形数据,可以弥补水下平面地形观测资料的不足,进而更为准确充分地反应河道的河床冲淤调整和演变规律,为河流规划与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46791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688241.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17/18 , G06F30/28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沙水库未控区间年来沙量综合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收集水库水文泥沙与固定断面观测资料;计算明确未控区间年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与分期;基于输沙模数变化趋势计算未控区间年来沙量;计算水库泥沙淤积量并综合给出未控区间年来沙量。本申请为水库群的安全运行、优化调度及综合效益发挥提供基础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44300.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蓄洪区联合调度分洪策略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各分蓄洪区高时空分辨率下垫面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分蓄洪区的分、退洪过程;根据不同分蓄洪区的设计蓄洪容积确定分、退洪历时;根据不同频率来洪条件模拟各分蓄洪区的洪水场景集;构建分蓄洪区运用知识图谱,并确定多种分洪方案;基于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比选得到目标分洪方案。本申请从多个分蓄洪区联合调度分洪的角度出发,满足分蓄洪区运用关键指标的快速决策需求,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8467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8241.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17/18 , G06F30/28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沙水库未控区间年来沙量综合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收集水库水文泥沙与固定断面观测资料;计算明确未控区间年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与分期;基于输沙模数变化趋势计算未控区间年来沙量;计算水库泥沙淤积量并综合给出未控区间年来沙量。本申请为水库群的安全运行、优化调度及综合效益发挥提供基础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0840.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枯水位下降抑制节点识别与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典型河道水文与水下地形观测资料;筛选深泓高凸的枯水位控制节点区;计算枯水流量沿程水面线;识别枯水位下降分级抑制节点区。本申请精确模拟河道的枯期水面线,采用河段出口水位不同幅度定量下降的思路,计算深泓高凸段节点抑制下游枯水位下降的有效系数,进一步识别抑制河道枯水位下降的节点,并对节点的抑制作用进行分级,为评估河床冲刷下切过程中,下游河道枯水位下降对上游河道的影响及预测枯水位下降趋势等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97540.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刘玉娇 , 李志晶 , 陈齐 , 周银军 , 陈义武 , 金中武 , 姚仕明 , 吴华莉 , 刘昭希 , 刘亚 , 杨绪海 , 张玉琴 , 刘小斌 , 朱帅 , 马秀琴 , 程传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图像的温控泥沙沉降试验装置和沉速分析方法,涉及水利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基于数字图像的温控泥沙沉降试验装置,包括沉降筒、水温调节组件以及沉降监测机构;所述沉降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水温调节组件设置在沉降筒的外侧,其用于对所述沉降筒内部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沉降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沉降筒外侧,其用于对所述沉降筒中泥沙沉降画面进行采集。本发明实现在稳定低温环境下,对泥沙静水沉降过程进行观测,并通过以LK光流法为原理的视频沉速分析方法快速计算出泥沙沉速,可以不必进行多组重复性实验,同时可以记录沉速的变化过程,工作量小,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60282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941311.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衡量河流水沙同步性的方法,包括收集河流控制站5年以上的水文系列资料;对于天然河道选择“均值法”计算水沙同步系数δKi,对于受到重大工程扰动的河道选择“频率法”计算水沙同步系数δPi;针对天然河道的“均值法”,计算日均流量波动值Ni及日均含沙量波动值Mi;逐日计算流量波动值与含沙量波动值的差值δKi=Mi‑Ni;针对受重大工程扰动河道的“频率法”,对日均流量进行频率赋值QP;对日均含沙量进行频率赋值SP;逐日计算流量频率与含沙量频率的差值δPi=QP‑SP;根据水沙同步系数δKi或δPi,定量分析水沙同步特征。本发明基于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推求流域内径流与泥沙的时间同步特征,具有明确物理含义,为定量描述河流来水来沙条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11487.6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河工模型断面制作方法,根据CAD河道地形资料剖取河道断面数据,然后通过模型比尺转换得到相应的模型断面数据,根据给定的模型断面厚度、宽度,制作三维断面模型,并将其转换为3D打印机可识别的断面文件数据;采用3D打印制作生成河工模型试验断面并进行断面标记。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水沙模拟和预报。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简便效率高、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靠性高,断面一次整体成型、可防水防潮长期保存,大大节约人工及器材成本,且利于保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3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30104.5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李志晶 , 王晓雪 , 王奕森 , 杨绪海 , 陈齐 , 张国帅 , 李文奇 , 金中武 , 周银军 , 刘亚 , 刘昭希 , 吴华莉 , 刘小斌 , 朱帅 , 陈鹏 , 刘玉娇 , 张玉琴 , 周其航 , 陈义武 , 马秀琴
IPC: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F16/29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多源遥感的河流泥沙迁移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长江流域环境监测数据;对长江流域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地形地质分析,生成长江流域地形特征数据;根据长江流域地形特征数据对长江流域高程模型进行流域区域划分,生成长江流域区域划分数据,其中长江流域区域划分数据包括长江流域上游、长江流域中游和长江流域下游;根据长江流域区域划分数据对长江流域上游进行上游区域气象站点数据采集,得到长江流域上游区域气象数据。本发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和详细区域分析,实现了长江流域河流泥沙迁移的高精度动态预测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提高了泥沙迁移的监测和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47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60145.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湖库淤积物的高延性复合材料配方的确定方法、系统及产品和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建筑建材技术领域。该确定系统,包括:获取模块,获取湖库淤泥‑赤泥‑钢渣改性混合物、高炉矿粉、纳米SiO2、水泥和湖库超细粉沙的颗粒分布特性;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湖库淤泥‑赤泥‑钢渣改性混合物、高炉矿粉、纳米SiO2、水泥和湖库超细粉沙的颗粒分布特性确定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所述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一约束条件;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和辅助剂的基础模型确定高延性复合材料的配方。然后采用上述系统确定优选配方,以及制备得到基于湖库淤积物的水工高延性复合材料,不仅利用了湖库淤积物,而且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变形性能好、抗裂能力强。
-
-
-
-
-
-
-
-
-